陆逸飞
[摘要] 量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培养量感有助于学生用定量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一课教学为例,通过新旧知识联结、多元感知固化表象、教学结构板块化等方式,让学生亲历大面积单位的认知过程,获得深度体验,从而让量感可感知、可生长、可扩充。
[关键词] 量感;小学高年段;结构;联结;固化
一、新旧知识联结,让量感可生长
数学知识、技能、经验与方法可谓一个个节点,它们和公式、概念、规律、法则及数量关系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结,这种联结越广泛,就越容易与新学的知识产生联系,建立通道。因此,如果学生的学习以一张张紧密关联的“网”展开,就可以大大提高知识获取和记忆的效率,甚至可以自己创造出新知。
1.回忆旧知,唤醒联结
在课始复习中回顾“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与单位面积的正方形边长产生“联结”,让后续学习新单位的活动变得有据可依。在回忆学过的3个面积单位时,与它们对应的长度单位相联系,进一步建构知识,充分感知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巩固旧知,同时也为接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思路。
度量单位是培养学生量感的关键,针对小学中高年段的计量单位学习,教师可以借助符号化、图像化的表达帮助学生厘清同一维度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构建系統化的知识网络,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自主迁移,创造联结
教材中对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关系的描述是这样的:“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从这句话中,很容易产生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这样的疑问,进而算出进率。那么,为什么从我们之前学过的“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一下子升级到“边长100米”?中间的边长10米去了哪里,又是否有这样的面积单位存在?平方米和公顷是相邻的面积单位吗?它们之间的进率为什么和前面所学的不一样?相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提出这样的疑惑。因此,在教材内容之外,教师还要做好课外知识的补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知识。
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打破惯性思维,从正方形出发,从边长出发,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真正从本质上理解公顷在数学中的含义。在这样一个学生亲自介入新知产生、创造联结的过程中,相较直接下定义,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学生合理推断出“平方十米”“平方百米”“平方千米”这些面积单位,教师只需要在学生成果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命名,即可揭示课题,避免了照搬教材的生硬感觉。由于理清了面积单位的“序”和相邻面积单位进率是100的“理”,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正确率自然大幅提升,为后面正确运用进率打下了重要基础。
二、多维感知固化表象,让量感可体验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公顷”属于较大的面积单位,对小学生来说直接测量比较困难。因此,通过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前经验,让他们形成对1公顷的多维体验和直接感知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编排是从生活实例引入的,但学生对列举出的名胜古迹并不是非常熟悉,很难从中对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形成充分感知,因而笔者选择了更加适合学生特点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多元情境下感知1公顷的大小。
1.在“想象”中感知
出示课件:28名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师:我们可以在教室里组成正方形的一条边,进而感受要围成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
第一组的8个学生手拉手组成一条边的长,让学生描述100平方米有多大。
师: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呢?
教师引导学生先建立起1公顷实际大小的表象,再通过组成一条边,进而想象100平方米的大小,最终推算出多少个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以此使学生对1公顷的感知更加具体,也更加清晰。
2.在“观察”中感知
(课件出示学校卫星图)师:猜一猜,我们学校的面积是比1公顷大,还是比1公顷小?
提示:非常巧合,我们学校的面积是9000多平方米,大约就是1公顷。
师:根据地图上学校面积的大小,对比一下,你能知道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你所在小区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公顷吗?(学生对照等比例地图进行说明)
师:看来只要记住学校的面积是1公顷,很容易就能估计出其他地方的面积了。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学校,这样的现实原型让学生在头脑中充分固化1公顷的实际大小,化虚为实,凭借自己对学校面积的感知力,能够估计出其他熟悉场所的面积,从而体验成功感。
3.在“计算”中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调查了熟悉场所的面积,算一算,多少个这些场所的面积等于1公顷?
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自己的身上、生活中、教室里找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面积的物体。教师在课前了解到,学生对于1公顷的认知往往是“大”,因此,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占地面积,既强化了“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也能够让学生在计算中准确把握“公顷”的实际大小。
三、教学结构板块化,让量感可扩充
上述教学设计将“联结—固化”作为主线设计活动。“联结”板块设计了两个教学层次,“唤醒联结”部分,以复习旧知为切入点,调动学生量感的经验,制造联结起点;“创造联结”部分,以估算玄武湖的占地面积这一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平方十米”推导“平方百米”的概念,促进学生的计算感知。“固化”板块让学生在“想象”“观察”“计算”中多维感知公顷的大小,使得量感的建立更加稳固,通过“公顷”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满足学生的应用需求。各板块之间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既呈现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又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并在结构化的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对“公顷”这一概念的感知。
[参考文献]
[1]鲍善军.具身操作,深度体验,感悟量感: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2023(01).
[2]李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量感的思考与实践[J].理科爱好者,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