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青?金玲
[摘要] 对小学生进行革命文化认同教育,可通过细化革命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认知上了解革命文化,在情感上热爱革命文化,在行为上接受革命文化熏陶,其教育意义重大。德育一体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以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为案例,探索指向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德育一体化实践路径。
[关键词] 革命文化认同;小学生;德育一体化
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革命文化认同教育,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2021年,习近平在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中说,希望少先队员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也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全科覆盖。德育一体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向,相较于大中小学的纵向一体化德育,我们努力探索将学校内部不同德育资源、不同德育形式进行有机融合的横向一体化德育。实际上,面对同一教育对象,教师、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程度更深,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研究价值。
一、革命文化认同的意蕴
所谓革命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出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在特殊历史语境下形成的。新时代,革命文化不断产生出新的生命力,形成了系统性的形态观念,持续激励着中国人民,对推动建设文化强国有着重要作用。对小学生进行革命文化认同教育,可通过细化革命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认知上了解革命文化,在情感上热爱革命文化,在行为上接受革命文化熏陶,并依托革命文化进行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的认同与融入。
二、德育一体化推进革命文化认同教育
增强小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德育一体化活动,本文中指的是通过对学校内部不同德育形态、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不同德育主体和德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共同推进革命文化认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教育主体各自发挥教育优势,协同共育,培养学生的革命文化认同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教育主体各行其是,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也割裂、削弱了教育效果,因而德育一体化的呼声才会越来越高。
德育的整体性和进阶性是德育一体化的两个基本维度,前者要求德育各要素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后者要求德育工作必须符合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组织内容。基于德育一体化的以上特点,对小学生进行革命文化认同教育时,既要考虑制定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思维深度螺旋上升的纵向一体化德育;在横向上又要兼顾学校、家庭、社会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的统筹与合作,构建“大思政”“大德育”,保证革命文化认同教育的系统性和一致性。
三、指向革命文化认同的德育一体化路径
(一)在教育目的上,定位为革命文化精神的涵养教育
基于儿童立场,对小学生进行革命文化认同教育,应以情感、价值观的渗透为主,而不是单纯的革命知识传授。即:以小学生对革命文化产生兴趣为起点,以引领小学生接受革命精神熏陶为目的,改变过往教学中生硬机械式的革命历史背诵,突出情感、价值观的引导,从而真正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
(二)在教育内容上,以革命精神资源为主要教育内容
对于革命文化教育内容,从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两方面进行梳理,以精神资源为主,尤其注重革命精神资源对小学生精神世界的洗礼和陶冶。
物质资源。从时间上来说,历史人物和革命故事都已远去,但从空间上来说,尚有许多物质遗存可以探寻,如旧址、故居、雕塑、纪念馆、陵园、回忆录等。观看破旧的衣裳、自编的草鞋、残缺的陶碗等,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生活;在革命雕像前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和决心;参观纪念馆里陈列的烈士遗物,了解战争的残酷;听老红军口述故事,阅读传记、回忆录……这些都是革命文化教育的物质资源。
精神资源。从精神层面上来说,革命文化教育主要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它们汇合而成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革命年代战胜了一切困难,这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引导学生从小感受这些精神力量,革命传统才能代代传承。例如,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在“朴素节约”的主题班会课中,可以带领同学们开故事会,讲一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了解老一辈革命家不怕艰难困苦,胸怀大局,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还组织同学们一起观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相关图片,如毛泽东在昏暗的灯光下,写出了大量光辉著作;用于每日挑水的朱德的扁担;周恩来在老乡家睡过的床板……一张张真实的图片背后是一段段艰苦的岁月,激励同学们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反对攀比炫耀、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
(三)在教育策略上,接“童气”入“童心”
课堂教学要接上“童气”,要充分重视革命文化与儿童当下生活的联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故事化的方式,增强革命文化的亲切感,能让革命文化更接“地气”和“童气”,真正走进小学生内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从小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小兵张嘎》《小英雄王二小》等耳熟能详的革命英雄故事,快速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革命文化认同教育的效果。
1.构建革命文化认同纵向递进的教育目标和形式
儿童立场的革命文化教育要求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细化构建革命文化认同教育的目标和形式,从而引领儿童感受红色情怀,植入红色基因。“为生命奠基”是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学生“做真人,学真知,行真事”。“做真人”即从小接受革命精神熏陶,心怀爱国报国之情;“學真知”即感悟革命真知,继承革命先辈传统,追求真理;“行真事”即树立革命文化自信,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学校德育工作围绕“革命文化”展开,以培养正直博学、有强健体魄、敢于创新的时代新人作为育人的目标。
学校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将革命文化认同教育的目标和形式分成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考虑到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革命文化认同教育的目标和形式也有区别,层层递进,形成小学阶段革命文化认同教育的完整体系(见表1)。
2.打造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双管齐下的革命文化认同教育阵地
德育一体化,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纵向上螺旋上升,也要超越单一课程在横向上相互贯通。学校组织德育课程教师深入挖掘革命文化教学资源,开展德育课题推进会,研讨教学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开设革命文化特色德育课程,努力上好主题班会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奋斗史;依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带领学生开启红色之旅。
学科教学是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充分发挥课程德育的作用,在教好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将革命文化有机渗透到教学设计之中,确立课程德育的目标;与学科知识相契合,不断挖掘学科教学中应该体现的革命文化,夯实课程德育的内容;在教学实施环节,合理安排教学时长;在教学评价环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具体的革命文化认同教育实施情况,如表2所示。
3.形成内外联动的革命文化教育共同体
学校获评“苏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联盟首批学校”,为构建革命文化认同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发展规划当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爱国人才。率先启动实施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集团成立党委书记工作室,凝聚力量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史,以党史故事浸润学生心灵。学校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革命岁月中沉淀出的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将革命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植入小学生文化认同的教育目标,调动校内外资源,努力创设连贯的革命文化学习场域,构建以多学科教学为主阵地,多方参与的革命文化认同教育体系。
学校积极进行校内革命文化资源整合,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努力上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大思政课;打造“跨学科教师共同体”,开展跨学科合作,让革命文化教育走进各科课堂;举办革命文化主题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以可视化成果来激励评价;组织各科教师讲好革命文化故事,成立“党课讲师团”,筑牢红色堡垒,打造“没有围墙”的党性教育;开展讲革命故事、抒革命情怀、传革命精神、演革命英雄事迹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革命文化;利用“七色花广播”、书画长廊、读书室、革命英雄馆、七彩剧场等,让革命文化教育走进学生的校园生活。此外,学校与家庭、社会、政府协同,开发校外革命文化资源,将相关优质资源请进来,如邀请某部队空军来校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同时,引导学生走出去,原创作品《一条五卅路,代代苏州情》荣获苏州市第十三届“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比赛团体特等奖第一名;学生在校外寻找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走进博物馆、英雄故居、革命烈士陵园,了解、体验革命文化。如此,在校内外联动的革命文化教育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强国少年红色阅读”“传承说”等经典传承性特色栏目。
(四)在教育资质上,提高全体德育教师的革命文化素养
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是推进革命文化教育的关键。在对小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本学科知识,还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如根据课程目标拓展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借助当地便利的革命教育基地,有机融入革命文化认同教育,通过直观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体会革命人物的爱国情感。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还要对教师进行革命文化知识的培训,以及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只有教师首先在心理上、情感上受到革命文化的感染,真正认同革命文化,才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给学生,才能主动地将革命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此外,教师还需要提高对革命文化资源开发的能力,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慣,主动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c/2021/02/17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理据、内涵与维度[J].中国德育,2021(23).
[2]易艳丹.儿童视角下的红色基因传承模式: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革命文化传承与创新实施工作案例[J].未来教育家,2021(12).
[3]黄敏.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8(18).
[4]魏和平.内涵·价值·路径: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9).
[5]林志芳,潘庆玉.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澄清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5).
[6]庄瑜.上海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