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向燕晶 陈莹莹
内容提要: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关于数字化项目的绩效评价日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以构建数字化项目绩效指标体系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数字化项目绩效评价的政策背景和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绩效评价工作中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数字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以实现全面评估数字化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标,提出并展示了涵盖项目决策、过程、产出、效益等多个维度、能够综合定性和定量的指标体系。
近年来经济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化项目的建设需求与投入不断扩大,对这些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字化项目的绩效与实际效果评价日益被提上议事日程。2020 年,财政部出台《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 号),要求预算部门和所属单位对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就包括数字化项目。数字化项目除了具有投资规模大、阶段性建设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外,还强调技术和数据驱动、技术与业务融合、用户交互和体验,以及持续创新与迭代。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字化项目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给相关绩效管理工作带来挑战。为全面评价数字化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需要构建适合其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试图在深入分析项目绩效评价政策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现有数字化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供实务部门决策参考。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要求,标志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2015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的修订后的《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遵循“讲求绩效”的原则,建立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和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制度体系。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 号,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全面”和“绩效”两个关键点,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对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作出部署。其中,财政政策和项目预算作为重点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从而突破了“就预算论预算”的传统预算管理模式,构建“自评+外部评价”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以便全方位、多维度地掌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改善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自2020 年10 月1 日起施行的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对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应用结果等进行了细化和完善,有力推动了预算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规范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构建稳固的预算绩效管理基石,财政部相继出台多个制度文件①这些文件包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 号)、《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财预〔2015〕88 号)、《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9〕136 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 号)、《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财预〔2021〕101 号)等。,从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评价管理、指标设置等多个角度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各环节内容加以细化。在这些文件中,《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 号,以下简称《办法》)是核心制度,各部门和各地方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办法》规范了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管理,明确绩效评价范围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所有项目支出,分为“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三种方式。《办法》还通过完善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了更加科学地构建绩效指标体系,财政部组织各中央部门和地方相关机构研究编制了《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2020 年版)》。该体系包括共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三大部分;在纵向上分为三级,一、二级指标按照财政部文件规定的指标框架设置,三级指标体现各行业各领域预算支出核心产出和效果②郑涌、郭灵康:《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制度、案例及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 年版,第126 页。。2020 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时,在5 个中央部门的绩效目标填报试点中采用了该绩效指标体系。
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举措,要求构建“讲求绩效”的现代预算制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扩大重点绩效评价范围,提高绩效评价质量,用好绩效评价结果,推进支出标准化,加快项目支出标准建设③刘昆:《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中国财政》2022 年第23 期,第4—7 页。。这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既有延续亦有创新,为未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
2023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的驱动引领作用,对于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中国特色数字经济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中国的数字化建设无疑会进一步提速,相应地,财政部门做好数字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对数字化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不仅是适应数字时代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便于全面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与收益,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也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内在需要,更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第一,适应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数字化建设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社会应对数字时代挑战、确立新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因而数字化项目的目标实现情况、资源消耗、用户体验和反馈、技术适用性等问题变得非常重要,决定着数字化最终是否能够高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数字化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可以推动规范、高效的数字化建设进程,确保项目适应快速变化的新技术和市场环境,为组织在数字化发展中提供重要指导和反馈,确保数字化项目成功实施,推动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
第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内在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是财政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减缓纵向政府间以及横向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提高财政尤其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而财政数字化建设又为预算管理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预算管理一体化与财政数字化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实现财政治理现代化。2021 年3 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 号)中明确提出,“用信息化手段”支撑中央和地方预算管理,提出中央部门和以省级财政为主体的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时间表与路线图。通过构建“管理+技术+制度”的管理机制,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预算制度的现代化。在预算管理中,对数字化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不仅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第三,有助于充分把握数字化的成本与收益。数字化项目绩效评价可以综合评估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全面反映各个阶段和活动的资源利用情况,包括预算支出、人力投入、设备利用率等。通过评价结果可以识别出资源分配不合理或浪费的情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益。
第四,有利于提升管理部门的数字化管理能力。为了对数字化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需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项目的投入、过程和产出转化为可量化、可比较的数据指标。这些指标提供了清晰、客观的度量标准,使得数字化管理成为可能。同时,为了保证数字化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及时保存和整理获得的各类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源也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性资料和重要的数字资产。数字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有利于强化管理部门的数字化治理理念,了解数字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机制、优势与不足,提升部门的数字化管理能力。
本文所指数字化项目是一种广义的界定,包括以往的信息化项目。国内关于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颇丰,本文主要聚焦于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已有研究与相关实践中,对于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主要有两类视角,一类是从预算管理角度出发,基于《办法》的指导原则和规定的指标体系即一级指标,分为产出、效益和满意度三类;另一类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设置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项目的不同方面,从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到交付质量、投资回报,等等。
实务部门和一些研究者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的绩效指标及其体系通常以《办法》为基础模板,根据实际情况对三级指标的数量、类别和个性化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绩效指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满足绩效指标体系的合规性和标准化要求。针对绩效评价实践中存在的指标数量偏少、定性指标多而定量指标少、忽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影响等问题(马丽英、华美红,2022),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适合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指标数量,赖梦真(2023)提出可依据项目金额不同设定不同的绩效评价目标数量。龚星波等(2022)提出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应遵循“决策—过程—产出—效益”的基本逻辑路径,一、二级指标根据《办法》统一设计,三级指标结合文件精神及项目特点个性化设计。张天民(2022)提出,为了制定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应将信息化项目分成应用系统、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运行维护等不同项目,从共性和特性两个方面加以完善。邓飞、邓鹃(2020)提出可以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效三个方面入手,将指标分为通用指标、核心指标和个性化指标三类。薛英士(2023)建议更新和优化部门或行业项目绩效共性指标框架体系,并对预算单位设置的个性化指标定期开展评审。
对数字化或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价,除了早期研究和实践外,近来还出台了一些地方和国家标准。从地方层面看,2022 年9 月,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绩效评价规范》,规定了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绩效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外部评价程序、评价结果判定和结果运用。其中,评价指标主要评价政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效能、数据能力、集约能力、安全运行、过程组织,并设置加分项,包括6 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和30 个三级指标。2023 年2 月实施的《数字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DB3303/T 061—2023),该文件由温州市大数据管理局提出及归口管理,规定了数字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价项目分类及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和评分方法。其中,指标体系由过程管理、运维保障、网络安全、实战实效、数据供给、改革创新等6 个一级指标、29 个二级指标及60 个三级指标组成,并且每个指标有不同的适用类别(即多跨协同、一般应用、基础设施三类)。从中央层面看,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 年5 月23 日发布并于2023 年12 月1 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估规范》(GB/T 42584—2023)规定了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估的评估体系和流程,其中评估指标设置为两级,一级指标4 个,包括建设质量、运维水平、应用效果、经济与社会效益,二级指标包括基础指标和辅助指标共26 个。
在绩效评价实务中,数字化项目绩效指标(“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办法》设计的共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①共性项目指标涉及日常运转类经费等,可分为会议培训、政策研究、新闻宣传、大型活动、国际交流合作、国际组织会费、基建工程、设备购置、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科研项目、监督检查、纪检监察等,各地分类略有不同,数量从12 类到30 类不等。中的一类,包含产出、效益、满意度三个一级指标,数量、质量、时效、成本、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包含反映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具体情况的多个指标,由各部门自行确定。三级指标通常包括软硬件和系统数量、系统稳定性、系统安全性、维护响应时间和维护成本控制、用户满意度等。表1 是“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类”指标示例。
表1 共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类)
在实践中,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强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指标库实现了动态更新和共建共享,指标覆盖面不断扩大。分析一些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类指标,可以发现该指标体系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指标数量较少。通常只设置了大约10 个指标,这种设置可能导致指标的覆盖面不够广,无法全面反映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的各个方面。此外,指标少也意味着可选择余地小,可能导致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找到合适的指标,因而忽略某些关键因素。
第二,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的指标体系未完全分开。目前,大多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使用同一套绩效指标。然而,由于建设过程和运维过程的特点和重点有所不同,二者绩效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同一套指标可能会导致混淆和误导,无法准确反映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
第三,现有指标过于宽泛或笼统。信息化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指标设计人员掌握项目的具体运行情况和技术特征,为了降低指标设计难度,可能会避免使用相对细化的指标,造成指标过于宽泛。
第四,未能充分反映数字化项目的“数据驱动”特征。数字技术发展迅速,现有的指标体系没有跟上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方面。此外,数据驱动的特征往往不易量化,如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可能导致这方面的指标难以抉择。
数字化项目绩效目标是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单位在既定预算约束下实现数字化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和起点,科学编制绩效目标关系到预算绩效管理的效能,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绩效指标则是对绩效目标进行分解,针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设定评价指标并给予全面的评估,因此评价指标是优化预算调整的关键依据。
数字化项目绩效目标是指各单位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职责和数字化建设发展要求,在预算规划的项目支出中设定的一系列具体的、可衡量的、具有时限性的目标,旨在一定期限内实现预期的产出、效果及成本控制。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数字化项目绩效目标由项目申请单位负责设立,并随部门预算同步申报。绩效目标应能清晰地反映预算资金所期望达到的产出和效果,不科学、不规范的绩效目标设置将直接影响到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是对绩效目标的进一步分解,设置绩效指标也是绩效目标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绩效指标用来表示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与通常定性表示的绩效目标相比,绩效指标通常是定量的、个性化的、可测量的、可比较的,即使是定性指标也要尽量使其可衡量。从设置依据来看,绩效目标设定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工作计划或项目规划、财政部预算管理要求、相关历史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符合要求的其他依据等①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88 号)。;绩效指标的来源包括政策文件、部门日常工作、社会机构评比、新闻媒体报道和其他参考指标②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的通知》(财预〔2021〕101 号)。。绩效目标选取时更重视优先性,即将绩效目标依据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马蔡琛等,2020);绩效指标选取时要突出重点,即选取能体现项目主要产出和核心效果的指标③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的通知》(财预〔2021〕101 号)。。
第一,真实与客观原则。绩效指标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价数字化项目从而指导项目实施,因而这些指标应当能够真实地反映数字化项目的支出方向,要基于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遵循数字化建设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绩效目标,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的情形。
第二,相关性原则。指绩效指标要与绩效目标相联系,应当能够准确反映绩效目标。财政部印发的《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财预〔2015〕88 号)指出,“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中期指标是对中期目标的细化和量化,年度指标是对年度目标的细化和量化”,体现了绩效指标与绩效目标的对应关系。此外,绩效指标还应与资金预算相匹配,与项目内容具有关联性。
第三,重点突出原则。绩效指标应涵盖数字化项目支出方向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数字化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取最能反映该项目的核心价值和主要产出目标的指标。
第四,易于操作原则。在选取绩效指标时,要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绩效指标值通常通过官方现有的统计数据或调查问卷等途径获取,并且评价标准必须明确。对于确实难以量化的情况,可以采用定性表述,并通过明确标准、设定具体表现、多角度评估等方式使定性表述具有一定可衡量性。
数字化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包括建设阶段和运维阶段的划分以及相应的预算支出。在建设阶段,项目通常需要一次性预算支出以覆盖建设费用,包括各种基础设施、设备、软件等方面的投入。在运维阶段,项目需要每年支出运维费用,以维护和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绩效目标在这两个阶段中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建设阶段,绩效目标可能更关注项目的完成情况,包括建设周期、质量、性能、成本等;而在运维阶段,绩效目标可能更关注项目的运行效率、效果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这个阶段的绩效目标可能包括项目的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用户满意度等。鉴于数字化项目的绩效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征,可分别构建数字化项目建设绩效指标体系和数字化项目运维绩效指标体系。
按照财政部文件①即《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 号)与《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财预〔2021〕101 号)。的要求,原则上,为了体现项目管理中产出和效益的重要性,对于设置成本指标的项目和未设置成本指标的项目,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统一设置为产出指标40%或50%、效益指标20%或30%,两项指标权重之和均超过60%,另外满意度指标占10%,其余10%分值权重可以是预算执行率或者调增效率指标。对于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分值权重,将依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具体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合理设置,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灵活调整。结合数字化项目特点与需求,项目建设与运维的指标体系分别如表2、3 所示。
表2 数字化项目建设绩效指标体系
表3 数字化项目运维绩效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项目绩效评价分为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三种方式①单位自评是指预算部门组织部门本级和所属单位对预算批复的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部门评价是指预算部门根据相关要求,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本部门的项目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财政评价是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的项目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本文所研究的数字化项目绩效评价主要涉及单位自评和部门评价。鉴于单位自评与部门评价的内容有所不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应地分为单位自评指标体系和部门评价指标体系。
单位自评与部门评价在组织管理主体、实施主体、评价对象、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4。
表4 单位自评与部门评价指标差异
单位自评指标随项目预算一起申报,并随预算批复确定。在本文第四部分中已经对绩效指标进行了阐述,并根据数字化项目的特点分别构建了数字化项目建设绩效指标体系和数字化项目运维绩效指标体系。两类指标体系均由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组成。在共性指标方面,依照财政部《办法》,共性指标分为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三部分。在个性指标的设置上,根据数字化项目实际,建设绩效指标体系由14 个三级指标组成,运维绩效指标体系由12 个三级指标组成。
1.建设绩效三级指标说明
在设计建设绩效三级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涉及的共性问题,如项目建设进度、交付和验收情况、社会效益、用户满意度等,还要考虑数字化项目绩效评价的特有问题,如技术先进性、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此外,绩效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或过少,应当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量化性而对指标有所取舍。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认为应设置以下14 个三级指标①本文基于建设绩效各级指标评价目标设置了具体评价标准,因版面所限,该表留存备索,有兴趣的读者可与编辑部联系获取。:
- 新建或优化功能模块数:主要评价系统功能模块建设完成度。
- 验收合格情况:指项目验收是否合格。
- 系统正常运转率: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连续正常运行时间。指标值计算公式为:1- 评价周期内系统不可用时长的总值/评价周期内约定系统服务时长,单位均为小时。
- 系统功能实际使用率:是指系统建成功能实际的使用率。指标值计算公式为:投入使用的功能点数量/实际建设的功能点数量。
- 事件首次(一次)解决:主要评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服务能力。指标值计算公式为:评价周期内首次(一次)解决的事件数/评价周期内系统发生的事件数。
- 用户培训覆盖率:主要评价培训人员和合同约定的一致性。指标值计算公式为:交付前培训的累计人次/合同约定的培训人次。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通过情况:评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通过情况。
- 项目建设进度按期完成率:主要评价项目建设进度与计划进度是否一致。
- 服务响应及时性:主要评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异常事件的及时响应能力。指标值计算公式为:评价周期内在约定时间内响应的事件数/评价周期内系统发生的事件数。
- 事件解决及时性:主要评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异常事件的及时响应能力。指标值计算公式为:评价周期内在约定时间内解决的事件数/评价周期内系统发生的事件数。
- 优化工作流程:主要评价系统上线前后流程优化情况。指标值由业务部门针对工作流程优化情况进行百分制打分。
- 提高工作效率:主要评价系统上线前后涉及的业务在办事效率时效上的提升情况。指标值计算公式为:系统上线前业务流程办理时间/系统上线后业务流程办理时间。
- 使用者满意度:主要评价用户对项目使用的满意程度。指标值计算公式为:满意用户数/抽样调查用户总数。
- 管理人员满意度:主要评价系统管理人员对项目使用的满意程度。指标值计算公式为:满意用户数/抽样调查用户总数。
2.运维绩效三级指标说明
运维项目绩效评价充分考虑数字化运维项目的特性和需求,侧重于项目的持续运行、安全保障和服务支持,并且同样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和可量化性,在指标选择上有所取舍。经过筛选,本文认为应设置如下12 个三级指标①本文基于运维绩效各级指标评价目标设置了具体评价标准,因版面所限,该表留存备索,有兴趣的读者可与编辑部联系获取。:
- 系统运维数量:主要评价系统运维数量完成情况。
- 系统运维相关设备采购数量:主要评价相关设备采购量完成情况。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数量:主要评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量完成情况。
- 系统正常运转率:主要评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连续正常运行情况。指标值计算公式为:1-评价周期内系统不可用时长的总值/评价周期内约定系统服务时长,单位均为小时。
- 系统运维相关设备利用率:主要评价相关设备的实际利用情况。指标值计算公式为:投入使用的设备数量/实际购买的设备数量。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通过率:主要评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实际通过的情况。指标值计算公式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通过数量/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数量。
- 服务响应及时性:主要评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异常事件的及时响应能力。指标值计算公式为:评价周期内在约定时间内响应的事件数/评价周期内系统发生的事件数。
- 事件解决及时性:主要评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异常事件的及时响应能力。指标值计算公式为:评价周期内在约定时间内解决的事件数/评价周期内系统发生的事件数。
- 系统使用量:主要评价系统实际使用情况。
- 系统内容点击量:主要评价对系统内容的点击情况。
- 有效支撑日常办公:主要评价系统对日常办公的支撑程度。根据所提交材料定性分析得分,分为有效支撑日常办公、部分支撑日常办公和对日常办公支撑度较低。
- 使用者满意度:主要评价用户对项目使用的满意程度。指标值计算公式为:满意用户数/抽样调查用户总数。
数字化项目部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逻辑是“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全面涵盖了数字化项目的各个阶段和方面。在指标的具体选择上,项目产出和效益指标部分采用了单位自评指标体系中的产出和效益三级指标,决策和过程部分则是部门评价独有的指标。在决策阶段,需要重点关注项目的可行性、目标、资源分配等内容,评价立项依据、立项程序、绩效目标和指标、预算编制等,以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数字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资金管理和组织实施是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资金到位、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等情况,以及管理制度和制度执行等情况。因此,本文认为决策和过程部分应包含以下11 个三级指标。
- 立项依据充分性:评价项目立项的意义和重要性。评价要点:是否符合部门业务数字化要求;是否与相关数字化项目重复。
- 立项程序规范性:评价项目相关立项程序是否规范。评价要点:项目立项材料及流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项目事前是否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等。
- 项目需求明确性:评价数字化项目建设用户需求的明确程度。评价要点:需求功能是否完善;技术是否可行。
- 绩效目标合理性:评价绩效目标的设定是否与项目实施相符。评价要点:项目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内容是否具有相关性。
- 绩效指标明确性:评价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等。评价要点:绩效指标是否能清晰的反映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值是否可衡量。
- 预算编制科学性:评价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情况。评价要点: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预算内容与项目内容是否匹配;预算确定的资金量是否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 资金到位率:评价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预算资金)×100%。
- 预算执行率:评价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
- 资金使用合规性:评价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评价要点:是否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是否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 采购管理:评价项目采购的合规性和一致性。评价要点:是否符合相关的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资质符合程度;项目建设内容、招投标内容、合同签订内容是否一致。
- 制度管理:评价业务管理制度对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情况。评价要点:是否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相关项目管理制度。
数字化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冀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启示。展望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级部门、单位的信息系统和数字化项目将面临不断改造升级的需求,这种趋势会对数字化项目的绩效评价提出更高的挑战,加之财政管理要求日趋严格,这就需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部门更新思维和知识体系,更需要数字化应用的业务部门与数据中心等技术部门进行协同配合,共同做好数字化项目的绩效管理,让数字化项目为单位发展赋能提速。同时,数字化工具和数字技术在绩效评价中的深度应用也将为绩效管理开创无限可能,包括绩效系统本身的建设,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因此,应持续创新并完善相应的绩效指标体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