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刺完骨穴、翳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4-03-22 03:34李辉吉震昌吕晓慧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3期
关键词:风穴洼田假性

李辉, 吉震昌, 吕晓慧

(洛阳市中医院康复科, 河南 洛阳 471003)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为口舌歪斜、 半身不遂、 言语謇涩等, 具有发病急、 病情进展快等特点。 近年来,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脑卒中后极易导致吞咽及肢体功能障碍, 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期, 极易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同时增加经济与精神负担。 假性球麻痹又称延髓肌痉挛麻痹综合征, 患者受到病情影响, 舌咽部相关肌肉瘫痪或不完全瘫痪, 从而出现喝水呛咳、吞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且该病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 极易因吞咽障碍而引发吸入性肺炎,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属 “中风舌本病” 范畴, 针灸在该病治疗中效果尤为显著, 具有操作简单、 治疗费用低、 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在临床应用中深受患者青睐[3]。 鉴于此, 本研究探讨以深刺完骨穴、 翳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康复科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60 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 治疗组男21 例, 女9 例;年龄49 ~63 岁, 平均 (56.13 ± 2.37) 岁; 病史3 ~6 年, 平均 (4.58 ± 0.63) 年。 对照组男19 例, 女11 例; 年龄49 ~64岁, 平均 (55.92 ± 2.33) 岁; 病史3 ~7 年, 平均 (4.61 ±0.65) 年。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饮水呛咳、 言语不利等症状表现, 且面积、 舌肌、 咬肌、 软腭等运动障碍, 软腭反射减弱或消失, 咽反射存在, 无舌肌萎缩及束颤, 结合影像学检查筛选出延髓运动神经元以上梗死; 洼田饮水测试为3 ~5 级; 患者及家属均知晓,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真性球麻痹引发的吞咽障碍; 咽喉局部存在溃疡、感染或甲状腺疾病;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伴有意识障碍; 存在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

1.3 方法取穴方法: 翳风 (双)、 完骨 (双)、 廉泉、 通里。治疗组: 翳风穴向喉结方向进针, 缓慢进入2 ~2.5 寸, 运用小幅度捻转补法, 以患者自觉咽喉麻胀为最佳; 完骨穴向喉结方向进针, 缓慢进入1 ~1.5 寸, 采用小幅度捻转补法; 廉泉、通里按常规针刺方法针刺。 对照组: 翳风穴向喉结方向进针,针深0.5 ~1 寸, 行平补平泻法, 向完骨穴向喉结方向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控制进针深度为0.5 ~0.8 寸, 其余针刺方法与治疗组一致。 两组行针后均留针30 min, 1 次/d, 连续7 d 为一个疗程, 其中行针5 d, 休息2 d, 共治疗4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 治愈: 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消失,洼田饮水试验Ⅰ级; 显效: 患者吞咽障碍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洼田饮水试验Ⅱ级; 有效: 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好转, 洼田饮水试验较治疗前提高≥1 级, 但未达Ⅱ级; 无效: 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无好转, 甚至病情加重。 ②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评分: 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吞咽障碍, 其中洼田饮水试验满分5 分, 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饮水呛咳越严重; 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估满分10 分, 评分越高提示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 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评分治疗后, 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 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评分比较 ( ± s, 分)

表2 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评分比较 ( ± s, 分)

组别n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 304.21±0.652.01±0.503.51±0.816.90±1.12对照组 304.32±0.552.67±0.543.27±0.835.15±1.03 t 0.7084.9121.1346.299 P 0.4820.0000.2620.000

3 讨论

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病情发展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由于吞咽由位于大脑皮层的吞咽高级中枢, 位于脑干的吞咽中枢及对应传入、 传出神经支配, 若其中一个环节受到损伤, 则可引发吞咽困难[4]。 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是吞咽过程中的准备期及口腔期的功能障碍, 可诱发误吸、 吞咽反射减弱等[5], 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故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干预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病机在于 “虚”, 由于该病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 受到年老体弱、 过度思虑、 内伤情志等因素影响, 导致痰瘀阻于舌窍、 脑窍, 病本在脑, 标在舌咽, 治疗原则在于活血化瘀、 豁痰利窍[6]。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 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 表明以深刺完骨穴、 翳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利于促进预后恢复。 针刺在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治疗中历史悠久, 具有经济实惠、 副作用小、 疗效肯定等特点, 其中翳风穴、 完骨穴等穴位是治疗吞咽障碍的常用穴位。 临床解剖学中翳风穴相当于茎乳孔的体投影点, 该穴下面进行深刺能够有效刺激迷走神经及舌咽神经, 使兴奋得到有效传递, 并激发其他脑组织的代偿功能, 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而完骨穴于乳突后下方凹陷, 位于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分布处, 配合翳风穴加强对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的刺激, 恢复大脑皮质对皮质脑干束的调节作用, 促进吞咽功能恢复[7-8]。 研究[9]表明, 垂直轴呈10°, 不仅可对穴位进行有效刺激, 而且也不会损伤面神经干,同时避开颈动脉鞘等重要的结构组织; 而对完骨穴的针刺深度以进针点到硬膜囊的线段距离为安全距离。

综上所述, 以深刺完骨穴、 翳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疗效确切, 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 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风穴洼田假性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关于风穴寺(外一首)
与风穴寺说(二首)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按压翳风穴速止打嗝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按压翳风穴配合针剌治疗顽固性呃逆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