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紫蕙
(响水县大有畜牧兽医站,江苏 响水 224600)
猪腹泻是指猪排出异常稀软或水样的粪便,伴有肠道功能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猪腹泻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猪病,不仅会导致仔猪的高死亡率,还会造成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肉质下降等经济损失。因此,探讨猪腹泻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保障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1.1 饲料性腹泻
这是由于饲料中含有有害物质、变质饲料、不适合猪消化的饲料或饲料更换过快等原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粪便稀软、黄色或白色、有饲料残渣,猪的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生长缓慢等。饲料性腹泻是最常见的非传染性腹泻之一,其发生与饲料中的水分含量、粗纤维含量、能量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都有关系。一般来说,水分、粗纤维、能量、蛋白质等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消化吸收和肠道功能,导致饲料性腹泻。此外,饲料中如果含有霉菌毒素、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也会刺激或损伤猪的肠道黏膜,引起饲料性腹泻。
1.1.2 应激性腹泻
这是由于猪受到各种应激因素,如运输、分群、打架、气候变化、免疫接种等刺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粪便稀软、黄色或灰色,猪的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应激性腹泻是非传染性腹泻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其发生与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当猪受到应激刺激时,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皮质醇等激素,影响肠道的血液循环和肠道平滑肌的收缩,造成肠道功能障碍。同时,应激刺激也会抑制猪的免疫系统,降低猪的抵抗力,使猪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加重肠道的炎症反应[1]。
1.1.3 毒素性腹泻
这是由于猪摄入了含有毒素的饲料或水源,如霉变饲料、含有重金属或农药等污染物的饲料或水源等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粪便稀软、暗红色或黑色,带有血液或黏液,猪的精神沉郁、呕吐、腹痛、抽搐等。毒素性腹泻是非传染性腹泻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其发生与毒素对猪的肠道黏膜和全身器官的损伤有关。不同类型的毒素对猪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也不同。例如,霉菌毒素主要影响猪的肝脏功能,导致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重金属元素主要影响猪的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贫血;农药残留主要影响猪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导致呼吸困难和心跳加快。
1.2.1 大肠杆菌性腹泻
这是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粪便稀软、黄色或白色,带有黏液或血液,猪的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大肠杆菌性腹泻可分为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和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2种。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新生仔猪在出生后未能及时吸收母乳中的胶体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被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在新生仔猪的小肠内大量增殖,产生肠毒素,刺激小肠分泌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造成腹泻。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出生后1~4 d内,死亡率高达50%以上。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断奶仔猪在断奶后受到饲料、环境、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大肠杆菌在断奶仔猪的大肠内大量增殖,产生细胞毒素,损伤大肠黏膜,造成腹泻。
1.2.2 沙门菌性腹泻
这是由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粪便稀软、黄色或绿色,带有黏液或血液,猪的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沙门菌性腹泻可分为猪伤寒和猪副伤寒2种。猪伤寒是由于沙门菌属中的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伤寒沙门菌在猪的小肠内附着于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内侵袭进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感染。伤寒沙门氏菌还能在肝脏、胆囊、脾脏等器官内形成结节,并在结节内大量增殖,造成器官功能障碍。伤寒沙氏菌还能在肠道内产生内毒素,刺激肠道分泌水分和电解质,造成腹泻。猪副伤寒是由于沙门菌属中的其他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非伤寒沙门菌在猪的小肠内附着于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外侵袭进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引起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非伤寒沙门菌还能在肠道内产生外毒素,刺激肠道分泌水分和电解质,造成腹泻[2]。
1.2.3 猪流行性腹泻
这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粪便稀软、白色或灰色,带有黏液或泡沫,猪的精神沮丧、食欲丧失、体温升高等。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率高。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病毒侵入猪的小肠,破坏小肠绒毛,影响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肠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引起腹泻。冠状病毒还能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感染其他器官,如肺、心、肝、脾、肾等,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冠状病毒还能抑制猪的免疫系统,使猪更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等二次感染,加重病情。
了解猪群的来源、品种、年龄、性别、数量、密度、饲养管理、饲料水源、环境卫生等情况,分析猪群是否有接触过野生动物或其他家畜,是否有新进或淘汰的猪,是否有免疫接种或药物使用的记录,是否有腹泻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病率、死亡率等数据,判断猪群是否存在腹泻的流行因素和规律。
观察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呼吸频率、心跳频率等生理指标,检查猪的口腔、眼睛、耳朵、鼻子、皮肤、毛发等外部特征,触摸猪的腹部,判断是否有腹痛或腹胀等异常,听诊猪的肠鸣音,判断是否有肠道功能障碍或感染的迹象。
收集和观察猪的粪便样本,注意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排便次数、稀稠度等特点,判断是否有消化不良或肠道出血等现象,用试纸检测粪便的酸碱度,判断是否有酸中毒或碱中毒等状态,用显微镜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卵或幼虫等微生物,判断是否有寄生虫感染[3]。
将粪便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如细菌培养、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细菌培养是将粪便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和分离,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和药敏试验等特征,鉴定出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抗原检测是将粪便样本与特定的抗体进行反应,观察是否有颜色变化或沉淀产生,根据反应的结果,判断是否有特定的抗原存在,如大肠杆菌肠毒素抗原、沙门菌抗原、冠状病毒抗原等。血清学检测是将粪便样本中提取出的血清与特定的抗原进行反应,观察是否有凝集反应或荧光反应产生,根据反应的结果,判断是否有特定的抗体存在,如圆环病毒抗体、伤寒沙门菌抗体等。
3.1.1 饲料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选择优质、新鲜、无污染的饲料,避免使用霉变、变质、受污染或含有有害物质的饲料。(2)按照猪的年龄和生理需要,合理配制和投喂饲料,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适宜比例和水分含量。一般来说,仔猪应以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为主,成长肥育猪应以粗纤维含量适中、能量与蛋白质比例合理的饲料为主[4]。(3)避免饲料的突然更换或过量投喂,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过度刺激肠道。一般来说,换料时应逐渐过渡,每次更换不超过10%~20%,持续3~5 d;投喂时应定时定量,每天投喂3~4次,每次投喂量不超过食欲的80%~90%。(4)给猪补充消化酶、益生菌、维生素等,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肠道的负担。一般来说,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可以在饲料或水中添加适量的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等,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可以在饲料或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3.1.2 应激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改善猪舍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保持适宜的温度(20~25℃)、湿度(60%~70%)、通风(换气10~15次/h)、光照(12~14 h/d)等,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对猪造成刺激。(2)避免猪的过度运输、分群、打架等行为,减少猪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一般来说,运输时应选择合适的车辆和箱子,控制运输时间和距离,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温度;分群时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避免频繁更换舍位或同伴;打架时应及时干预和隔离,避免造成伤口或感染。(3)合理安排猪的免疫接种计划,减少免疫应激。一般来说,免疫接种时应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剂量,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时间,避免与其他应激因素同时发生;免疫接种后应观察猪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3.1.3 毒素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检查和清理饲料和水源,消除毒素的来源,防止猪再次摄入毒素。一般来说,应定期检测饲料和水源中的霉菌、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标准的应立即更换或处理;应妥善保存饲料,避免受潮、发霉、变质;应提供清洁、安全的水源,避免受到污染或添加过量的消毒剂。(2)给猪排毒药、保肝药、利尿药等,加速毒素的排出,减轻毒素对猪的损伤。一般来说,可以在饲料或水中添加适量的活性炭、硫酸镁、硫化钠等,以吸附或沉淀毒素;可以在饲料或水中添加适量的保肝素、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C等,以保护肝脏功能和增强解毒能力;可以给猪注射适量的呋塞米、甘露醇等,以利尿排毒。(3)给猪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和脱水状态,给猪注射抗生素、抗炎药、止血药等,控制感染和止血。一般来说,可以给猪灌服或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复方氨基酸液等,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给猪灌服或注射适量的碳酸氢钠、乳酸钙等,以纠正酸中毒;可以给猪注射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等,以控制感染和抗炎;可以给猪注射适量的维生素K1、止血芳香酸等,达到止血的目的[5]。
3.2.1 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给新生仔猪及时喂养优质的母乳或人工乳,保证免疫球蛋白的摄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一般来说,新生仔猪应在出生后6 h内吃到母乳或人工乳,每天至少吃6次,每次至少吃20 min;断奶仔猪应在断奶前逐渐过渡到人工乳或饲料,避免断奶应激。(2)给断奶仔猪提供适宜、易消化的饲料,避免饲料的突然更换或过量投喂,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一般来说,断奶仔猪应以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为主,如全价粉、预混料等;饲料应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发霉、变质。
3.2.2 沙门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及时进行免疫接种,使用含有沙门菌抗原的疫苗或口服血清等,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和抗体水平。一般来说,可以在仔猪出生后24 h内给母猪注射含有沙门菌抗原的疫苗,以提高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可以在仔猪出生后6 h内给仔猪口服含有沙门菌抗原的血清,以提供被动免疫保护;可以在仔猪断奶前给仔猪注射含有沙门菌抗原的疫苗,以刺激主动免疫反应。(2)给猪注射抗生素、抗毒素等,消灭或抑制沙门菌的生长,中和或清除毒素。一般来说,可以给猪注射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等,以杀灭或抑制沙门菌;可以给猪注射适量的抗毒素血清、多种酶制剂等,以中和或清除沙门菌产生的毒素。
3.2.3 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加强猪舍的消毒和隔离,防止冠状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提供清洁、无菌的饲料和水源,避免与野生动物或其他家畜的接触,及时进行免疫接种,使用含有冠状病毒抗原的疫苗或口服血清等。(2)给猪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和脱水状态,给猪注射抗生素、抗真菌药、抗休克药等,控制二次感染和休克状态,给猪注射抗炎药、止血药、保护剂等,减轻肠道的炎症和出血。
猪腹泻是一种多因素性的疾病,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防治。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卫生、通风、温度适宜,避免应激因素。其次,要合理配制日粮,避免过量或过少的蛋白质、能量、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及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再次,要做好预防性免疫工作,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季节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最后,要及时发现和诊断病情,根据不同类型的腹泻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补液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猪腹泻的发生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