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春 李颖 张爽 王园园 朱美娟 王彦波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细菌,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散发【1-6】,其主要感染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非伤寒沙门菌主要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感染。北京市顺义区自2013年起针对沙门菌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监测对象为顺义区哨点医院腹泻病人。现对2013-2017顺义区食源性沙门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沙门菌病原流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1标本来源 以顺义医院和顺义区空港医院为哨点医院,腹泻病例定义为每日腹泻3次及3次以上到肠道门诊就诊患者。收集患者粪便标本、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粪便标本贮存于CB培养基,24 h转送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1.2培养基及试剂 SBG增菌液购自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为法国科玛嘉公司产品;营养琼脂购自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沙门菌诊断血清为丹麦SSI公司产品;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革兰阴性细菌鉴定卡(GN卡)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以上所有产品均在有效期内。
1.3分离培养 取一接种环粪便标本直接増菌于SBG增菌液中,37 ℃培养24 h,取一环增菌液划线于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上,37 ℃培养24 h,挑取紫红色的可疑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纯培养。取纯培养物做系统生化鉴定(VITEK 2 Compect GN卡),同时用丹麦SSI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套装(60种,货号:94820)做O、H抗原的凝集,确定血清型。
1.4统计学方法 结果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12013-2017沙门菌阳性检出率时间分布 2013年6月-2017年5月顺义区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例中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5.02%(73/1 455,图1)。
图1 2013年6月-2017年5月沙门菌阳性检出率分布
2.2沙门菌血清型分布 检出的73株沙门菌分成17个血清型,按照构成比大小依次为肠炎沙门菌(28.77%)、鼠伤寒沙门菌(27.40%)、山夫登堡沙门菌(8.22%)、阿贡纳沙门菌(5.48%)、德尔卑沙门菌(5.48%)、里森沙门菌(4.11%)、婴儿沙门菌(4.11%)、斯坦利维尔沙门菌(2.74%)、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37%)、印第安纳沙门菌(1.37%)、乌干达沙门菌(1.37%)、田纳西沙门菌(1.37%)、汤卜逊沙门菌(1.37%)、圣保罗沙门菌(1.37%)、拉古什沙门菌(1.37%)、布伦登卢普沙门菌(1.37%)和布利丹沙门菌(1.37%)。
2.3腹泻病例性别分布 男性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4.43%(39/880),女性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5.91%(34/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χ2=1.60)。
2.4腹泻病例年龄分布 73个阳性病例年龄为1~83岁之间。由于哨点医院病例主要为成人病例,所以73例沙门菌阳性病例中70例为成人病例,仅3个病例<15岁。成人病例中85.71%(60/70)年龄为15~50岁,14.29%(10/70)>50岁,阳性病例年龄在15~50岁这个年龄段中均匀分布。
2.5感染可疑食品分布 73例沙门菌阳性病例可疑感染食品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蔬菜类及其制品(13.70%)、肉与肉制品(10.96%)、水果类及其制品(8.22%)和粮食类及其制品(4.11%),以上4类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构成比为15.07%,剩余的47.95%为不明原因食品。
3.1此次研究时间包含了完整的4年周期,沙门菌阳性检出率和近两年来北京市昌平区(6.26%)、无锡市(4.23%)、上海宝山区(6.9%)等地报告的沙门菌阳性检出率菌较为接近[4-6]。北方地区肠炎沙门菌流行强度高于鼠伤寒沙门菌[4,5],南方地区(广东、上海)鼠伤寒沙门菌流行强度较高[6-8],而且越靠近南部的地区(深圳、广州)鼠伤寒沙门菌流行强度大幅度高于肠炎沙门菌[7,8]。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是本次分离73株沙门菌种的优势菌种,与国内其他地区报告的数据类似[4-8]。顺义地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流行强度较高,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是最主要的流行血清型。
3.273例沙门菌阳性病例年龄在1~83岁之间, 其中60例在15~50岁之间,在成人病例构成比中达到85.71%(60/70),由于该年龄组人群社会活动较多,饮食地点、饮食环境较为复杂,说明沙门菌感染与人的社会活动频繁程度具有一定关联。
3.34年的资料显示,春、秋两季是沙门菌流行的两个高峰;冬季(11月-次年2月)沙门菌无检出,夏季受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弯曲菌等病原流行强度较高影响,沙门菌并不是腹泻中的优势病原。因此本地区沙门菌流行呈现了“一年双峰”的时间分布,春季和秋季更应该关注沙门菌的流行态势,关注沙门菌散点暴发的出现。
3.4沙门菌可疑感染食品中47.95%为不明原因食品,这可能与沙门菌动物宿主多、污染环节复杂、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多样有相关性。禽类、牲畜类很多动物均为沙门菌宿主,所以其肉制品和相关产品中极有可能残留沙门菌,造成食用后感染。蔬菜及其相关制品是构成比最高的可疑食品,这很有可能是生熟不分造成的交叉污染或介水污染所引起[9,10]。综上,本地区沙门菌感染应将重点放在加工过程、储存等环节的污染控制,如家用砧板、冰箱、抹布、菜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