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审计工作的困境与优化建议

2024-03-22 11:18倪华
新农民 2024年5期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乡村振兴内部控制

倪华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审计的主要问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新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拓宽审计内容、推动审计信息公开等一系列策略与建议,旨在促进农村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提升审计效果。

关键词:农村审计;乡村振兴;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经济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乡村经济管理的关键环节,农村审计在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乡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防范经济风险,还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本文通过对农村审计的困境进行剖析,提出优化措施,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1 农村审计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

农村审计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农村审计工作能够监督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第二,农村审计工作能够审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第三,农村审计工作能够评估农村发展项目的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1]。第四,农村审计工作能够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振兴。

2 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受托代理关系的矛盾

受托代理关系是农村审计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村民作为财产的直接所有人,是委托人;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是集体资产的受托经营者。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挑战。

2.1.1 审计独立性受威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常由村干部管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村干部的影响,难以做到真正的独立审计。村干部在审计中过程中会干扰审计的正常进行,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2.1.2 审计客观性受制

由于审计人员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一定的关系,会出现审计结果被操纵、掩盖问题的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干扰审计的客观性,导致审计结果不真实,难以揭示问题的实质。

2.1.3 难以解决的利益冲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和村民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审计结果可能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的利益,因此他们在审计工作中会出现不配合审计工作,或者在审计中隐瞒问题,导致审计的效果受到削弱。

2.2 审计人员素质和手段的不足

目前,农村审计人员多来自农经站或县区审计局,难以深入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影响了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另外,由于现代审计已经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内的现代审计方法日益成熟。然而,在农村审计中,这些现代技术的运用相对滞后,审计仍然依赖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导致审计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同时,审计人员缺乏定期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缺乏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农村审计领域的法规、政策和实践经验在不断更新和演进,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但目前的培训体系相对滞后,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2]。

2.3 审计内容和时点的局限性

农村审计在内容和时点上存在局限性,主要问题包括审计范围狭窄和审计时点滞后。这种狭窄的审计范围主要体现在审计内容主要集中在财务数据上,忽视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经营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审计。同时,审计通常是事后进行的,导致问题往往在发生后才被发现,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在審计内容方面,过于依赖财务数据导致掩盖了农村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仅仅是一个财务实体,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涉及到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等多个方面。如果审计只关注财务数据,就难以全面了解和评估这些方面的情况。

在审计时点方面,事后审计的滞后性导致问题的长期积累。由于审计的时点滞后,问题通常在其造成较大影响之后才被发现,此时已经较难挽回损失。而且,审计时点的滞后性也使得审计结果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难以为及时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4 审计结果利用不足

农村审计中,审计结果的利用不足,主要表现在审计结果的后续跟踪不足和管理层对审计结果的应用不够充分。

第一,在审计结果的后续跟踪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监督机制。审计部门通常完成了审计任务后,难以跟踪监督被审计对象是否按照整改要求进行了改进。缺乏持续性的跟踪监督导致了问题的反复出现,审计的警示作用大打折扣。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对审计结果的应用不够充分。在一些情况下,审计结果未能被及时传达给管理层,或者管理层未能充分认识到审计结果的重要性,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即便审计结果被传达给了管理层,也可能由于对问题严重性的低估或者对整改措施的不力推进,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审计的新挑战

3.1 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框架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总目标,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就要求农村审计工作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更要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审计的重点之一,推动审计工作与国家战略目标相一致。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等基本原则。这为农村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计工作更加注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合规性和健康发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了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于农村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计部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了绿色发展、绿色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对于农村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审计工作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农村发展的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框架下,农村审计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审计部门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农村审计工作的需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的审计保障[3]。

3.2 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

首先,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依靠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之一,承担着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还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

其次,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而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形式,参与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发挥着基层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再次,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经济振兴,更是文化振兴。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乡村精神。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激发农村文化的活力。

最后,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社会的稳定,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3.3 新挑战对农村审计工作的影响

首先,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涉及领域更加广泛,农村审计的任务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还需要涉及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审计工作的深度也增加了,不仅仅关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更需要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情况,包括政策措施的执行、项目实施的效果等。

其次,审计工作的技术要求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经济活动的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农村审计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和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风险预测等工作。同时,对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再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往往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审计工作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和影响。因此,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最后,审计工作需要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审计不仅仅是一种监督手段,更应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者。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4 农村审计优化的策略与建议

4.1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4.1.1 建立规范的审计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和完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的程序、责任、权限和要求。确立审计计划、审计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反馈机制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规范的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工作混乱和不当干预的可能性。

4.1.2 提高审计对象的内部管理水平

農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这包括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规范经济活动的程序,制定财经法规和制度,防范潜在的风险。审计工作应当定期向审计对象提供管理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减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4.2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改进工作方法

4.2.1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针对农村审计的特殊需求,建议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审计法律法规、财务审计知识、乡村振兴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仅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包括现场审计技能、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通过定期的培训课程和考核制度帮助审计人员保持专业素质,提高工作质量。

4.2.2 推进现代审计技术的应用

引入现代审计技术,包括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现代审计技术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梳理海量数据,发现潜在问题,提供更精准的审计意见。此外,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审计报告的编制质量和可读性,使审计结果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4.3 拓宽审计内容,推动审计关口前移

4.3.1 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拓展至经济效益和内部控制

建议将审计的焦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拓展至更广泛的经济效益和内部控制领域。除了关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还应该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审计。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4.3.2 推动审计时点前移,实现事前、事中审计

传统的审计往往是事后的整改性审计,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更加强调事前的预防性审计和事中的监控性审计。事前审计可以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开展经济活动时规范制度,预防问题的发生;事中审计可以帮助实时监测经济活动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通过时点前移,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合规性和高效性。

4.4 推动审计信息公开,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4.4.1 加强审前、审中、审后信息公开机制

建议建立健全审前、审中、审后的信息公开机制。在审计前,通过公告方式告知村民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审计的时间、范围和目的,增强审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在审计进行中,应该建立实时的信息公开渠道,允许公众监督审计进程,确保审计的公开和公正。在审计后,应该及时将审计结果公开,包括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增强审计的监督效果。

4.4.2 促进审计成果在政策制定和实践中的应用

建议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将审计成果纳入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审计结果应该及时传达给政府相关部门,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完善。同时,建议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帮助他们理解并有效利用审计结果。可以开展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水平,确保审计的成果得到有效运用。

5 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既面临着困境,也蕴含着巨大机遇。通过采取相应策略和建议,农村审计可以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田晨璐,李悦,李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审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农村财经,2022(12):30-32.

[2] 张凤.审计监督嵌入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对策[J].乡村科技,2022,13(8):23-26.

[3] 练嘉奇,郑雪玲.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审计困境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2(9):131-132+153.

猜你喜欢
规范化管理乡村振兴内部控制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医院收费员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