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于静脉输液治疗中静脉炎发生的预防作用研究

2024-03-22 05:35顾春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静脉炎循证输液

顾春妹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21]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药物治疗手段,被广泛用于各类患者的抢救﹑疾病治疗中,但静脉输液是一种创伤性﹑介入性操作,可对患者穿刺局部造成一定损伤,尤其是需要长时间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若治疗期间护理不得当,可以引发多种输液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还危害其身心健康。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等,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还会降低其输液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到疾病治疗的整体效果。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静脉输液期间静脉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比较关注的话题[1]。常规护理内容比较基础,缺乏预见性,仅能满足患者最基本的护理需求,并不能有效防止静脉炎的发生。而循证护理则强调提前明确可能诱发静脉炎的风险因素,并以循证证据作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前规避风险因素,从而对静脉炎进行有效预防[2]。基于此,本文随机抽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1 月在本院骨科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72 例为对象,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对静脉炎发生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获得院内伦理委员批准后,现以2020 年1 月—2021年11 月作为病例抽样时间,随机抽取于本院骨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72 例作为对象开展分组研究,分组方法选择奇偶数字法,对照组(n=36):男20 例,女16 例;年龄20~82岁,均值(42.37±6.44)岁;输液时间5~20 d,均值(10.67±0.82)d;体质指数20 ~27 kg/m2,均值(24.39±0.55)kg/m2。研究组(n=36):男19 例,女17 例;年龄20~83岁,均值(42.40±6.48)岁;输液时间5~21 d,均值(10.70±0.85)d;体质指数:20 ~26 kg/m2,均值(24.43±0.58)kg/m2;上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特异性(P>0.05),对比可行。

入组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静脉输液治疗标准;(2)意识清醒,具有良好的研究配合能力;(3)本人及(或)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晓,且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或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2)合并全身或局部感染疾病者;(3)穿刺局部皮肤溃烂或破损者;(4)患者有精神方面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依据操作规范为患者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定时查看输液状况,口头告知患者药物作用﹑治疗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处理措施。

1.2.2 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

输液前评估操作如下:

(1)构建循证护理小组,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马上搜集患者详细资料,对其开展输液前全面评估。开展小组会议,参照《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就以往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展开分析,总结诱发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如治疗期间护理不当﹑药液外渗后未及时处理等,再以此作为依据提出循证问题,包括:①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②输液治疗前如何宣教与评估才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③如何避免药液外渗引发静脉炎。④如何避免护理人员巡回不及时﹑输液导管固定不当等问题。⑤如何减轻输液治疗患者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2)寻找循证证据。明确循证问题后,以“静脉输液”“静脉炎”以及“预防护理”等为关键词,于美国指南网﹑万方﹑知网等权威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参考《英国成人外科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指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技术专家共识》等多篇权威文献进一步明确循证证据,同时结合院内科室的实际情况,总结制定出护理计划与措施。

实施循证护理计划操作如下:

(1)循证护理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确保其全面掌握输液治疗规范化操作﹑注意事项以及药物配伍禁忌等,各类器械﹑药品应由专人保管;遇到化学性质﹑结构等不稳定,容易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发生变化的药物,必须高度关注。执行输液穿刺或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与消毒规范,确保治护操作的安全性。

(2)输液前护理措施。①合理选择输液血管。护理人员先对患者血管状态进行评估,于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尽可能避免关节位置,以免药液渗出。②风险评估。综合评估患者可能出现静脉炎的风险,如使用高渗药物﹑药物pH 值与患者血液偏差过大﹑输液量过大以及合并糖尿病等,特殊因素应提前采取特殊护理措施。③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输液期间需要注意的各项事项,给予饮食﹑活动以及体位等指导,规避人为风险因素,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

(3)输液中护理措施。①导管维护。加强静脉导管维护,随时检查导管是否脱落﹑通畅,各项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人员积极与医生沟通,争取尽早拔针﹑拔管,若静脉留置针需要留置的时间≥96 h,必须严格控制留置针适应证,并及时进行输液部位更换。②加强巡视。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密切巡视,及时指导患者取合适卧位或放置肢体,查看穿刺局部状况,一旦发现药液外渗,马上拔管并更换血管再次穿刺,以免引发静脉炎,若发现皮肤表现异常,则立即进行对症处理。③体位护理。加强患者的体位护理,提醒患者尽量放松身心,同时取软物件为其输液侧手臂提供支撑,以免肌肉过度紧绷;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输液体位,以免不良体位导致输液导管堵塞﹑压迫以及扭曲等。

1.3 指标观察

(1)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护理后,以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提出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静脉炎分级评价标准为参照,对两组患者静脉炎具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穿刺局部无任何异常为0 级;局部未出现疼痛,但有轻微发红为1 级;局部轻微疼痛,发红明显为2 级;局部中度疼痛,发红且有强烈的灼热感为3 级;局部重度疼痛,严重肿胀为4 级。静脉炎发生率=(1 级+2 级+3 级+4 级)病例数/总病例数×100%。(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与输液依从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输液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总分10 分,0 分表示无痛,1 ~3 分表示轻度疼痛,4 ~6分表示中度疼痛,7 ~10 分表示重度疼痛。由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穿刺时﹑输液过程中的配合度以及医嘱执行情况评价依从性,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则依从性越高。(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借助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评价,项目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输液环境以及健康教育,每项25 分,评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 软件为本次研究所获数据的处理工具,使用“[n(%)]”“(±s)”分别表示出计数﹑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分别以“χ2”“t”实施组间差异检验,以P<0.0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

护理后,对比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n(%)]

2.2 比较两组输液疼痛与依从性评分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AS 评分更低,依从性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输液疼痛与依从性评分(分,±s)

表2 比较两组输液疼痛与依从性评分(分,±s)

组别 VAS 依从性对照组(n=36) 3.69±0.55 84.37±3.10研究组(n=36) 2.44±0.31 92.78±2.44 χ2 值 11.879 12.790 P 值 0.001 0.001

2.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分,±s)

表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分,±s)

组别 护理技术 服务态度 输液环境 健康教育对照组(n=36)16.67±1.18 17.46±1.34 17.38±1.51 18.02±1.25研究组(n=36)20.17±1.22 22.03±1.16 21.67±1.55 22.49±1.64 χ2 值 12.372 15.471 11.895 13.00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操作,受到患者个人体质﹑药物﹑重复穿刺以及感染等多种血管刺激因素的影响,输液局部极容易产生炎症,即静脉输液治疗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静脉炎。静脉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穿刺局部明显红肿﹑疼痛﹑硬结及毛细血管异常扩张等,发病后,不仅会加剧患者的身心痛苦,还会对其原发疾病的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意义[3]。

临床认为,静脉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且涉及诸多类型,包括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等,但不管何种类型其发生均与护理工作是否得当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常规护理服务主要将护理重点放在原发病的治疗上,对于输液治疗的护理仅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内容,缺乏针对性﹑预见性,在静脉炎预防中作用并不理想。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对于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明确各项可能诱发静脉炎的风险因素,对患者发生静脉炎的风险进行评价,进而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而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强调的正是在护理前便明确各类护理问题,再通过权威文献检索找到循证证据,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均更具针对性﹑预见性,以此最大限度地规避护理风险,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将其用于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预防护理中,便可以提前明确各类静脉炎诱发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从根本上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4]。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后,静脉炎发生率对比显示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输液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治疗中静脉炎的发生风险,临床满意度更高。分析原因在于: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前便对静脉炎发生的原因进行明确,如导管维护不到位﹑患者体位不当与活动较多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等,而在明确问题后,马上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寻找循证证据,并依据证据及患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通过健康宣教﹑风险评估﹑加强巡视以及导管维护等多项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可能诱发静脉炎的风险因素,始终关注患者穿刺局部与皮肤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对症处理,将各类风险因素直接扼杀于摇篮中,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使患者输液治疗的依从性与满意度明显提升[5]。

综上所述,对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确实能够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输液疼痛,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静脉炎循证输液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稿约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