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赖氨葡锌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的改善效果

2024-03-22 05:35冯志荣蔡艳云胡智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降钙素口病干扰素

冯志荣,蔡艳云,胡智盛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冯尧敬纪念医院)儿科,广东 佛山 528305]

小儿手足口病作为儿科常见病,具有较高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在小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小儿手足口病会引起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且疾病还会导致患儿皮肤上出现疱疹,使其自觉明显疼痛﹑瘙痒,对患儿睡眠和饮食造成极大影响,威胁其身心健康[1-2]。分析其病因,小儿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干扰素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膜受体相结合,发挥广谱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进而减轻疾病的症状,加速病情的康复。随着临床药物用于小儿传染疾病中的不断研究,但单一用药获得的疗效有限,为加快患儿康复速度,临床建议在不影响干扰素药效的前提下可联合其他药物来提高疗效[3]。赖氨葡锌具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改善味觉的作用,可以帮助手足口病患儿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基于此,本次研究从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抽出56 例,分析联用干扰素﹑赖氨葡锌对其症状的改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0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抽取56 例纳入研究,其陪护家属已明确知晓本研究并同意参与,按照平均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 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16 例﹑12 例;年龄分布在6 个月~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4±0.36)岁;病程在3 ~6 d 之间,平均病程为(5.22±0.48)d。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0 例﹑8 例;年龄分布在6 个月~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2±0.39)岁;病程在4~8 d之间,平均病程为(5.96±0.34)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4]中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相符;(2)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流涕﹑口腔黏膜和咽峡部疱疹等症状。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

1.3 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以补液﹑退热﹑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基于常规治疗,对照组选择重组人干扰素α 2b 喷雾剂(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30028)进行治疗,每天喷3 ~4 次,持续治疗1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赖氨葡锌进行治疗,1 ~6 个月患儿每天1 次,每次服半包赖氨葡锌颗粒(海南慧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3017);7 ~12个月患儿每天2 次,每次服半包赖氨葡锌颗;1 ~10 岁患儿每天2 次,每次服1 包赖氨葡锌颗粒,温水冲服,持续治疗1 周。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参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5]中相关标准,评价患儿治疗效果。显效:患儿治疗后体温在48 h内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皮疹在72 h内消退,有良好食欲。有效:患儿治疗后体温在72 h 内恢复正常,皮疹面积有明显缩小,精神状态和食欲都有所改善。无效:患儿治疗后体温在72 h 内未恢复正常,皮疹面积无明显缩小,精神状态和食欲未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症状变化:记录两组患儿发热﹑皮疹﹑口腔溃疡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

(3)感染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抽取两组患儿4 mL 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细胞﹑C 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指标,再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4)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临床治疗效果﹑工作态度等维度,总分100 分,患儿家属满意度与分值成正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率(%)表示,当P<0.05 时,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

2.2 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退热﹑疱疹﹑口腔溃疡消失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d,±s)

表2 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d,±s)

组别 退热时间 疱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n=28)0.95±0.14 2.17±0.42 2.62±0.34 4.12±0.53对照组(n=28)1.52±0.41 5.02±0.49 5.98±0.65 5.93±0.61 t 值 5.14 6.25 5.13 5.98 P 值 <0.05 <0.05 <0.05 <0.05

2.3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感染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儿白细胞﹑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感染指标(±s)

表3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感染指标(±s)

组别 例数 白细胞(×109/L) C 反应蛋白(mg/L) 降钙素原(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8 13.45±4.48 9.46±3.45 18.45±5.13 6.79±1.26 0.29±0.09 0.16±0.04观察组 28 13.67±4.53 7.84±2.37 18.39±5.24 4.84±1.03 0.31±0.08 0.10±0.02 t 值 0.18 2.05 0.04 6.34 0.88 7.10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

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评分为(86.42±4.87)分,高于对照组(81.37±4.51)分,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4.03,P<0.05)。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等传播给婴幼儿。小儿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1)呼吸系统危害:由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儿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时,病原体容易随着飞沫进入周围的空气中,当人体吸入这些病原体就有可能被感染手足口病。另外,一些年幼的患儿可能会有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这会对患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且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6]。(2)消化系统损害:手足口病患儿的口腔﹑咽部﹑皮肤等部位会出现皮疹,这些皮疹容易破裂,释放出病原体。由于患儿的手经常接触这些皮疹,因此容易把病原体带到消化道中,一旦病原体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肠道疾病,如腹泻﹑腹痛等。(3)神经系统损害:手足口病患儿容易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等症状,这是由于病原体进入了患儿的神经系统,严重者会诱发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对其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由此可见,当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须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以及调节免疫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多功能蛋白质。分析其主要作用机制,其中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与病毒的RNA 聚合酶结合,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减少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数量[7]。此外,干扰素还能够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这些抗病毒蛋白能够阻止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生长。同时,干扰素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促进T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小儿手足口病作为一种病毒传染性疾病,使用干扰素治疗能有效起到抗病毒作用,但单一用药也会存在一定弊端,如长时间使用病毒会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8]。

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虽然具有自限性,但仍需通过及时治疗来改善患儿症状。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手足口病患儿主张联合干扰素﹑赖氨葡锌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疱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及住院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证实联合用药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病程。其中,赖氨葡锌颗粒的主要成分是赖氨酸和葡萄糖酸锌。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葡萄糖酸锌是一种常用的微量元素,能够调节体内锌元素的平衡,增强细胞活性,促进组织再生,从而缩短小儿手足口病的病程[9]。临床相关研究表明,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干扰素可以促进T 淋巴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提高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效果。赖氨葡锌是一种生物利用度高的锌离子载体,能够促进微量元素锌的吸收,锌离子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修复和免疫细胞的活化[10]。考虑到二者药物使用机制不同,联合用药可以经两种途径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C 反应蛋白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人体肝脏组织产生,当人体出现感染﹑创伤等情况时均会导致C 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体,在健康人群中其浓度通常较低,当出现细菌感染等情况时,其会在细菌脂多糖成分刺激下生成,导致水平异常升高;白细胞是临床用于判断有无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临床中积极检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对于临床诊疗小儿手足口病及了解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采取干扰素联合赖氨葡锌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减轻感染程度,降低炎症反应。主要原因为:赖氨葡锌主要成分为赖氨酸﹑葡萄糖酸锌,其中赖氨酸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葡萄糖酸锌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修复和免疫细胞的活化,故而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利于患儿早日康复,进而获得家属较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干扰素联合赖氨葡锌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缩短发热﹑疱疹﹑口腔溃疡等消退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帮助患儿早日康复,提高家属满意度。

猜你喜欢
降钙素口病干扰素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