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4-03-22 05:35肖存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腓总半胱氨酸传导

肖存霞

(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甘肃 庆阳 7445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较大,属于一种发病风险相对偏高的糖尿病并发症,70%~80%的2 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并发周围神经病变[1],进而出现肢体疼痛﹑四肢麻木﹑皮肤溃疡破损等表现,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很可能会截肢,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2]。该病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当下仍在不断探索治疗方案,降低血糖并且维持血糖稳定﹑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应激等,一直是控制本病发展的关键。通过降糖﹑控糖治疗,能够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间接减轻对周围神经的损害,但是单纯降糖治疗难以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3]。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诸多报道认为维生素B12不足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而同型半胱氨酸持续高表达则是损伤神经功能的主因[4]。因此,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可以修复受损的神经,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甲钴胺属于甲基化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但是对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尚缺乏大量报道。故而本研究纳入10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探讨了甲钴胺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106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时间2022 年2 月—2023 年2 月,按抛掷硬币法,将其随机设为常规组(n=53)﹑试验组(n=53)。其中常规组男女比例27(50.94%)∶26(49.06%),年龄范围42 ~81 岁,均龄(61.45±7.78)岁。试验组男女比例29(54.72%)∶24(45.28%),年龄范围41 ~80 岁,均龄(61.53±7.67)岁。两组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对象均签署研究知情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6]提出的诊断标准,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证实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精神智力障碍,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恶病质;易过敏;伴有严重感染;心肝肾功能不全;有饮酒史﹑吸烟史,或伴酮症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妊娠者及哺乳者;脊柱损伤;由其他原因诱发的神经病变;近期接受过相关治疗而不利于本次观察;中途因故退出或私自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组53 例患者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运动控制﹑限制饮食﹑扩张血管﹑补充营养﹑改善微循环等,同时予以二甲双胍口服,首次0.25 g,每天早中晚各一次,然后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变化,适当追加口服剂量,最高不超过1.5 g/d。对于口服用药效果较差的患者,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用药,每次0.2 U/kg,每日1 次,8 周之后观察疗效。

试验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加用甲钴胺,每次口服0.5 mg,每天早中晚各一次,8 周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典型症状消退,自我感觉良好,跟膝腱反射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提升5 m/s以上,纳入显效范畴;典型症状缓解,自我感觉良好,跟膝腱反射趋于正常,明显好转,神经传导速度提升1~5 m/s,纳入有效范畴;典型症状无任何变化,跟膝腱反射未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未提升,纳入无效范畴。其中显效+有效例数占总例数比率,即为总有效率。

(2)神经传导功能。治疗前﹑结束治疗后,运用M-800C 肌电图检测仪器,测定所有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包括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3)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

1.5 数据统计处理

运用SPSS 22.0 版本软件统计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当检验结果P<0.05 时,说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尺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前两组尺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尺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且试验组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尺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s)

表2 两组尺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s)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试验组 53 35.02±1.05 45.99±1.72* 8.724 <0.05 35.63±2.96 45.81±1.99* 6.530 <0.05常规组 53 35.11±1.06 41.36±1.64* 6.050 <0.05 35.61±2.98 40.22±2.38* 5.118 <0.05 t 值 - 2.534 9.738 1.939 8.761 P 值 -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3 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且试验组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s)

表3 两组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s)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试验组 53 38.76±2.54 49.82±1.55* 7.331 <0.05 39.78±2.46 50.51±1.39* 8.929 <0.05常规组 53 38.88±2.56 43.28±1.62* 5.048 <0.05 39.75±2.34 44.98±1.41* 6.031 <0.05 t 值 - 0.541 8.792 0.078 7.360 P 值 -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4 腓总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前两组腓总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且试验组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腓总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s)

表4 两组腓总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s)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试验组 53 32.45±1.55 45.36±1.37* 6.352 <0.05 32.97±1.38 46.77±1.15* 8.756 <0.05常规组 53 32.46±1.57 37.99±1.24* 5.446 <0.05 32.95±1.42 38.96±1.06* 6.235 <0.05 t 值 - 0.528 7.594 0.396 7.790 P 值 - >0.05 <0.05 >0.05 <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5 不良反应

试验组临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治疗周期长,病程迁延,容易在血糖大幅度波动情况下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进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增加致死风险,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其中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糖尿病并发症,随着时间推移,神经受损程度不断加重,极有可能面临截肢结局[8]。神经营养不足﹑糖脂代谢失衡﹑氧化应激反应的不良刺激等因素,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调节糖脂代谢﹑维持血糖稳定,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预后的重要基础。长时间单一降糖﹑控糖治疗虽然可以减轻对靶器官的损伤,但是对于受损的神经功能难以发挥修复作用,不利于患者病情缓解以及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9]。

同型半胱氨酸持续高表达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高危因素,能够直接反映神经受损程度,长时间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不断刺激神经系统,进而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影响神经递质功能,引起神经病变[10]。而维生素B12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主要物质,维生素B12低表达,则是同型半胱氨酸上调的关键原因[11]。因此,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对抑制神经病变极为重要。甲钴胺属于甲基化维生素B12,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本研究中,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较常规组更高(P<0.05)。原因在于,常规降糖﹑控糖等对症治疗虽然可以通过调节糖脂代谢,间接改善临床症状,但是受疾病困扰,机体能量消耗较大,若不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尤其是补充维生素B12,可能影响神经功能恢复[12]。而甲钴胺的应用,弥补了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的不足,能够及时为机体补充所需能量,减少维生素B12的消耗,直接或间接抑制了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表达,从而减轻了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刺激,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

神经传导功能降低与神经纤维血氧不足有关,是导致患者肢体疼痛不适﹑四肢麻木的主因[13]。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与常规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升,且试验组较常规组更高(P<0.05)。究其原因是:甲钴胺可以通过补充外源性维生素B12,抑制同型半胱氨酸高表达,减轻细胞毒性,调节神经代谢,加快修复神经传导功能,从而促使神经再生[14]。最后,本研究中试验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与常规组的16.9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甲钴胺的应用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综上,现代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过程中,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联合甲钴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使临床疗效提升。需提及的是,本研究观察时间有限,纳入样本量偏少,对于甲钴胺安全用量的把控以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深远影响有待进一步论证。

猜你喜欢
腓总半胱氨酸传导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腓总神经麻痹治案一则
经皮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不全损伤疗效观察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