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下大力气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一定程度刹住了公务吃喝的歪风,明目张胆的违规吃喝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隐形变异问题开始露头。调研发现,部分基层单位仍然存在虚构公函违规吃、来客一人陪客一桌等问题。要根治公务接待顽疾,就要抓住创新管理和深化改革这两个“治本”之策,才能有效遏制不正之风。
党中央对国内公务接待有明确要求和制度规定。在此之前,雁江区有的规定一直沿用上级标准,结合实际细化不够;有的对接待方式等规定过大过全,给“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要推动改革,必须规范管理,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
规范接待方式。规定全区党政机关干部开展公务活动一律在机关食堂或镇(街道)固定就餐点“刷脸”用餐,相关单位不再凭公函安排接待。同时倡导区外党政机关干部来区开展公务活动时到食堂“扫码用餐”。
规范接待标准。参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结合雁江实际在全市率先规范,明確公务活动用餐收费标准为早餐5元、午餐15元、晚餐15元,区外“扫码用餐”人员照此标准收费。
规范接待餐点。在“保持机关食堂原有布局不变”前提下,将机关、乡镇食堂和乡镇指定餐馆作为公务用餐点,纳入“扫码用餐”改革范围,推动公务接待地点由“随意”变为“定点”。目前,18个镇(街道)的19家食堂和2家指定餐馆成为公务用餐点,覆盖率达100%。
随着党中央大政方针在基层的落地落实,区级部门赴镇街、村(社区)开展工作较多,部分干部就餐有所不便,而有的接待单位由于“抹不开面子等心理,一般会全程接待甚至超标接待,必须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治理中的赋能、服务、保障作用,通过数据收集、数据碰撞推动工作。
支付平台联通全域。搭建“政企联通平台”,参照区级机关食堂模式,打通全区21家公务用餐点构建网上“虚拟食堂”,干部职工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后,即可实现在区内任一公务用餐点“一脸通刷”。未认证的区外党政机关人员,自行扫码付费用餐。
订餐平台减少浪费。在“智慧食堂”模块中增设订餐平台,干部职工开展公务活动前,线上提前完成公务用餐申请。公务用餐点每日通过平台数据统计人数、采购食材、制作餐食,有效减少餐饮浪费。
监管平台信息集成。依托“智慧食堂”数据库,搭建集追溯、监管、分析于一体的“虚拟食堂”信息集成平台,设置订单记录、餐段消费、部门就餐、收支明细汇总4大板块,涵盖分类、排序、汇总、筛选4大功能。同时开设区纪委监委监督专户,随时调阅数据信息,监管从“层层问”变为“一键看”。
要从根本上破除基层公务接待中的不正之风较为复杂,其具体事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在此之前,由于统筹协调不够有力等因素,常常是政出多门、扯皮不止,必须要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为纽带,牢牢抓住“牛鼻子”,督促各主责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组建专班强统筹。联合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成立改革工作专班,结合重点工作下发通知,逐一明确专班各成员单位权责。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常调研”机制,针对相关任务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打破领导和部门分工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解决。
点面结合精推广。为确保试点地区能产生较强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按照“项目大镇+农业小镇、机关食堂+固定餐点”均有涉及原则,选择5个镇(街道)开展为期2个月的试点。试点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修订完善《机关食堂管理办法》,并在全区18个镇(街道)进行推广。
贯通监督保落实。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建立“纪财审”联动机制,财政局、审计局每月分析财政支出情况,向区纪委监委移送公务接待费下降但其他科目费用增长异常单位名单和问题线索,及时发现“化整为零”问题;区纪委监委将“虚拟食堂”数据与公务用车信息比对,不定期调阅订餐数据并在用餐时间实地督查,重点发现用餐时间公款吃喝等问题。
2023年8月推行公务接待“扫码用餐”改革以来,全区公务接待费用环比下降97.5%、为财政节约14万余元,违反公务接待管理办法问题下降91%。通过了解,群众对所属镇(街道)的作风建设满意度由86.8%上升到98.7%,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作者系资阳市雁江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