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
作者单位: 610000 成都市,成都新华医院药学部Ⅰ期临床研究中心
Ⅰ期临床试验是临床研究的基础,试验目的主要是为了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动学,为后续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剂量及安全性依据[1]。由于Ⅰ期临床试验是第1次在人体上进行试验的研究,因此风险最大,参与研究的志愿者通常会受到研究人员的密切监控。实际上我国随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并多次修订,逐步规范了对受试者的保护要求[2]。由于Ⅰ期临床试验招募的受试者通常群体小,试验持续时间短,其受试者权益保护情况值得关注。本文分析国内公开发表的与Ⅰ期临床试验及受试者相关的文献,以评估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报道如下。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数据库,采用主题词检索,主题词为“药物临床试验”“药品临床研究”“GCP”“受试者”“权益”“福利”“补偿”“获益”“一期”“Ⅰ期”,检索时限为1996—2021年。查询获取的文献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 X9,通过去重,去除无关的文献,筛选可用的文献。结合科学知识图谱软件Visualization of Similarities viewer(VOSviewer,version 1.8.0_333)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文献的发文量、载文期刊、机构分布、相关作者、关键词、获基金支持情况、研究方向。
2.1 基本情况 文献检索共获得文献325篇,其中中国知网103篇,万方医学网222篇。文献经过软件去重后,再人工逐条检查,去除无作者、机构等信息不全的文献,排除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等类型文献,最终纳入文献266篇。
2.2 发文量 1996—2021年每年发文量呈逐年线性增长趋势。发文量从2005年开始显著增加,达到每年6篇及以上,2010年开始每年发文量均在10篇及以上,近3年发文量已达到每年近30篇,见图1。
图1 文献发文量情况
2.3 期刊分布 266篇文献涉及期刊97种。按标记分类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65篇,占比62.03%,“北大核心期刊”84篇,占比31.5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77篇,占比28.95%。《中国新药杂志》文献载文量25篇,位居第1位,载文量排名前15位的期刊见表1。
表1 文献载文量前15位期刊
2.4 机构及地区分布 266篇文献发表作者来源涉及200余个机构。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多为医疗机构,发文量共56篇,占总发文量的21.05%,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文量最多为7篇(2.63%),见表2。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地区中,北京发文量64篇,位居第1位,见表3。
表2 文献发表量前10位的机构
表3 文献发表量前10位的地区
2.5 作者合著 使用VOSviewer软件,设定≥3篇为合著标准,得到合著较多的作者20名。合著作者较多的前5位作者分别是叶宇婕(链接强度=27)、赵彤芳(链接强度=25)、元唯安(链接强度=23)、朱蕾蕾(链接强度=18)和蒋健(链接强度=16),见图2。
图2 相关文献作者合著分析的可视化图
2.6 关键词聚类 266篇文献共有585个关键词,设定阈值为3,可筛选得到40个高频关键词;排除无意义或不相关的“药物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等,出现频次较高的词分别是受试者(28次)和依从性(9次)、管理(9次)、健康受试者(7次)、受试者管理(6次)、护理(5次)、药物(5次)、病房管理(5次)。设定按关键词进行聚类见图3。按文献发表时间叠加到关键词可见,2012—2014年文献主要关注受试者相关药物、试验方案和护理,2014—2016年文献主要关注受试者依从性,2016年以后研究者主要关注病房管理和研究质量和健康受试者本身,见图4。
图3 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图
图4 相关文献关键词时间叠加图
2.7 研究基金 涉及研究基金资助11种,研究获得市级以上基金资助的文献27篇,占总文献的10.15%。对研究资助最多的地区是北京市,见表4。
表4 市级以上研究基金资助情况
3.1 数据库差异 本文使用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在查询文献过程中发现两个数据库均具备高级检索功能,方便检索;均能对查询结果按作者、单位、刊名进行快速筛选,但功能略有差异,如万方医学网还可按收录源聚类筛选,中国知网还可按基金来源筛选,且中国知网支持对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帮助研究者快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对研究者帮助更大。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明显少于万方医学网,在实际使用中需要综合两个数据库的文献,还需借助第三方工具软件才能进行分析。
3.2 发文量逐年增加、被核心期刊收录的比例高 2009年前相关研究每年文献发表量个位数,从2010年开始相关研究逐年增加,2018年和2020年相关文献达到最多的33篇。从期刊来源分析,相关研究被核心期刊收录的比例很大,提示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很高价值。
3.3 研究机构、地区、研究者和研究方向分布 从单个机构发文量来看,虽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最多,达到7篇,但排名前9位的机构发文量并无显著差距,提示这些主要研究机构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度相似。在按地区划分后,北京地区的发文量遥遥领先,分析原因可能为北京地区研究机构众多,又是全国性主管机构所在地,因而具有研究优势。其他排在前列的省市分布于中西部及东部沿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提示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地域集中性,可能与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关联。通过作者聚类分析显示,叶宇婕等[2-6]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研究内容为Ⅰ期临床试验的药物规范化管理、标本采集管理、病房受试者护理等;盛晓燕等[7-12]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要研究Ⅰ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招募、管理和保险保障等;王泽娟等[13-18]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要研究Ⅰ期临床试验中病房规范化管理、静脉精准给药及研究设计等。从聚类分析图上可以看出,各研究者均仅依托各自所在机构开展研究,相互之间合作较少。随着2020年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在2021年施行,研究者和申办者保护受试者的要求显著提高,要求也更加细化,未来将出现的研究方向更多,研究文献和质量将持续提升[1]。
国内关于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保护的文献发文量逐年递增,目前在每年30篇左右。相关文献被核心期刊收录的比例大,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地域集中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中以北京地区发文量最大,且北京地区对Ⅰ期临床试验研究的基金支持最好。相关研究主要关注Ⅰ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招募、管理和保险保障,以及试验过程中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受试者权益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了解该研究领域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研究、合作、交流提供参考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