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辅治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2024-03-21 05:25:20蒋和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8期
关键词:益气汤血府逐瘀汤椎动脉

蒋和平

作者单位: 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皮肤病医院中医科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是因颈椎退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严重时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中医学将该疾病归属“眩晕”范畴,病因除六淫外邪侵袭机体外,还包括正气亏虚与气虚血瘀这两个因素,因此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治疗原则应以“益气补血”为主,具体方法为活血化瘀、补肾填精及健脾补气[2]。罗正军[3]研究指出,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观察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辅治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景德镇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3~63(58.11±3.58)岁;病程2~4(2.87±0.53)年;体质量50~77(64.96±11.09)kg。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2~65(58.66±3.45)岁;病程1~4(2.82±0.64)年;体质量53~75(64.31±8.95)kg。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景德镇市皮肤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经X线和CT检查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经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型;有椎基底动脉缺血或猝倒史;存在明显的交感神经相关症状;患者及家属已了解相关情况,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存在明显神经根型或脊髓型手术适应证者;重要器官(心、肝、肺、肾)功能异常者;精神异常、意识不清,且不可正常交流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在降血糖、降血压、调血脂及饮食控制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上海中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mg口服,每天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方:大枣5枚,生姜6片,升麻9 g,当归、白术各10 g,柴胡、陈皮各12g,炙甘草15g,党参20 g,黄芪30 g,川芎、赤芍、枳壳、地龙、生地、柴胡、牛膝、红花各9 g,威灵仙、桃仁各12 g,葛根30 g。随证加减:存在头晕症状者加用泽泻、天麻、钩藤各9 g;存在头痛者加用蔓荆子、白芷各9 g;存在耳鸣者加用石菖蒲、蝉蜕各9 g;存在上肢麻木症状者加用川乌、草乌各6 g,姜黄9 g;存在呕吐症状者加用竹茹、半夏9 g。上述药方每天1剂,用400 ml清水煎至300 ml,每次150 ml口服,早晚各1次。2组均用药10 d为1个疗程,持续服用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对2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估,主要症状为晕倒、头晕目眩和颈部风寒发作,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值依次记为0~6分,分值越低症状缓解越明显;(2)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EMS-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3)不良反应:包括心悸、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

1.5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相关标准进行治疗效果分级。治愈: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且30 d内无复发,回归正常生活;显效:相关症状减轻,偶有头晕,短暂休息后得到缓解,30 d内复发;有效:部分症状得到改善,7 d内复发;无效:相关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5.165,P=0.023),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晕倒、头晕目眩及颈部风寒发作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晕倒、头晕目眩及颈部风寒发作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 vs. 12.50%,χ2=0.626,P=0.429),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骨科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目前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部分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颈椎生物力学改变、颈椎退变相关,导致椎间盘突出和小关节增生,改变了供应脑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从而引起耳鸣、头晕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发病一段时间后,若未得到良好的治疗,则成为脑梗死的高危因素[5]。故而针对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尤为关键。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多以保守西药治疗为主,如氟桂利嗪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环氧合酶2抑制剂等,其中氟桂利嗪胶囊在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可缓解血管痉挛,促进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液循环,继而发挥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近年来临床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治疗该类患者时在改善相关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朱荣光等[6]研究主张从“活血化瘀、补肾填精”方面对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治疗,为进一步推进中医在该疾病的运用,本研究提出以补血益气为原则,采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治疗,结果显示,从综合疗效分析,加用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高,晕倒、头晕目眩及颈部风寒发作证候积分更低。显示加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对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强化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分析原因,组方中的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当归、赤芍和红花具有祛除瘀血的效果;威灵仙、葛根能够生清通络;枳壳、柴胡可调顺畅气机,并升降调和;生地具有凉血清热的作用,对理气行气有利;甘草能够对方中诸多药材进行调和,发挥实际作用;黄芪具有补气生津、补益气血的作用,对津液和气血的输送、分布有促进作用,同时又可活血化瘀;当归、党参可益气养血;当归配葛根可活血通络;川芎不仅可以活血,行气止痛,还可疏肝理气、中开郁结;桃仁、当归和红花共同发挥作用,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瘀去新生、通经止痛的效果。将全方用于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可直接在病灶处发挥作用,具有活血、补气、调气、化瘀和生新的功效[7]。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为主进行辨证施治,予以加减治疗,可使治疗更具针对性,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从现代病理角度对该病症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叶超等[8]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展与颅内血流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属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可真实反映血管顺应性,且与血管阻力呈负相关。当颅内动脉系统开始供血不足后,会使血流速度变缓慢,增加红细胞的聚集,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呕吐、耳鸣和眩晕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提示加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明显促进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加。分析原因,在现代病理学中,桃仁、红花和川芎等药物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从而改善微循环,促使局部水肿消失;当归可减少血脂含量,促使血液流变学指标优化;生地具有抗凝血的作用;地龙可降低血脂,溶解斑块;赤芍可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发挥降解作用,且对平滑肌细胞具有抵抗效果,同时降低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动力学;黄芪可对血管张力、血压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调节,抑制血小板聚集、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白细胞黏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葛根对动脉有扩张效果,改善细胞供血,且抵抗血小板聚集和纤溶活性,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速度。因此,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用于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中,有促进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作用[9-10]。需注意的是,目前虽然关于补中益气汤与血府逐瘀汤分别在颈椎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报道较多,但大部分都是单独辅助治疗,关于两者联合治疗的报道还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应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中所用到的药材均为纯天然的中草药,将其应用于疾病治疗中并不会增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的应用,可较快缓解病情,以此减少西药的服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加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改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强化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但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数量较少,研究地域性强,后续研究中可增加样本量,与其他医院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益气汤血府逐瘀汤椎动脉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20: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