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作者单位: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重症肺炎主要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等导致的急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临床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否则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脑炎、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3]。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病情进展临床常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但近年来临床上抗生素滥用现象较为严重,易出现耐药现象,最终降低临床治疗效果,故其临床应用受限。中医认为重症肺炎属于“喘证”“肺痈”范畴,痰热壅肺证作为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应以清热解毒、祛痰通肺之法进行治疗,清肺化痰汤中含有的甘草、黄芩、法半夏等中药成分可发挥润肺止咳、消肿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4]。本研究观察清肺化痰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78例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7~67(50.85±5.18)岁;病程2~10(4.75±1.37)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5]为18~26(21.97±2.45)分。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5~63(50.87±5.14)岁;病程2~11(4.77±1.35)d;APACHEⅡ评分17~25(21.94±2.44)分。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重症肺炎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6]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7]中“肺痈”的相关标准(主症:咯痰,痰液多且黄稠,气粗咳嗽;次症:口干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脉为舌苔黄腻,舌红,脉滑数);经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依从性好;APACHEⅡ评分≥17分;纳入本研究前未给予吸痰、雾化等治疗。(2)排除标准: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合并免疫系统异常或精神障碍者;近期有糖皮质激素或对症中药治疗史者;合并有恶性肿瘤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即吸氧、排痰、营养支持等基础上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即依据痰细菌培养结果对症使用抗生素,如出现急性心肌损伤或脑损伤者给予对症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肺化痰汤治疗,组方:甘草6 g,连翘、枳实、仙鹤草各8 g,厚朴、法半夏、桑白皮、虎杖、大黄各10 g,制胆南星、黄芩、紫苏子、前胡、桃仁、瓜蒌仁、茯苓各15 g,葶苈子、鱼腥草、陈皮、僵蚕、蝉蜕、杏仁各20 g,每天1剂,加水煎至450 ml,每次150 ml口服,每天3次。2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中医证候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对2组治疗前后发热、气促、咳嗽症状进行评分比较,各项总分均为3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2)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制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3)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山东博科保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流量峰值(PEF),并计算FEV1/FVC。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6]相关标准评价疗效。显效: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0%;有效: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基本吸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50%~9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χ2=5.186,P=0.023),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发热、气促、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发热、气促、咳嗽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2.3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PCT、CRP、IL-6、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PCT、CRP、IL-6、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4 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FVC、FEV1、MVV、FEV1/FVC及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FVC、FEV1、MVV、FEV1/FVC及P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重症肺炎西医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但单一西医疗法对于肺部感染、炎性反应等的控制及预后效果不佳,故需联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炎性反应,抑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中医认为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主要致病机制为:正气不足,肃降失常,邪气侵入,外出不畅,久而积毒,毒盛而侵脏腑,肺脏受损,则肺气阻塞,郁气于内,津热成痰,终为痰热壅肺之证也[9]。清肺化痰汤中的连翘、制胆南星散结去肿、清热解毒;枳实祛热通肺;仙鹤草解毒消肿;厚朴、法半夏祛湿化痰;桑白皮、葶苈子润肺平喘;虎杖化痰止咳、祛瘀止痛;大黄通气除痰;黄芩散结去燥、清热祛湿;紫苏子、杏仁化痰平喘;前胡、瓜蒌仁化痰润肺;桃仁活血化瘀;茯苓益气健脾;鱼腥草祛瘀消肿、清热解毒;陈皮健脾益气、祛痰化湿;僵蚕散结止痛;蝉蜕散热润肺;甘草可调和诸药,协同发挥清热润肺、止咳消肿、化瘀解毒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气促、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清肺化痰汤应用于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与葛燕萍等[10]研究结果相符。
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病情进展、严重程度与机体的炎性反应显著相关,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对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PCT、CRP、IL-6、sICAM-1作为机体内主要的炎性因子,其在血清中水平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的炎性反应状态。就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而言,患者出现早期肺部感染时,病毒释放的毒素作用于巨噬细胞,促进其分泌炎性因子,进而使得炎性因子大量聚集,促进病情进展,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11]。FVC、FEV1、MVV、FEV1/FVC作为常见的肺功能指标,其可直观反映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当其出现异常时,可表明肺部受病毒侵袭出现病理性损伤,使得呼吸道黏膜组织受损,气道阻力增加,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12]。药理研究表明,大黄中含有的大黄素等有效化学物质,可作用于p38MAPK通路,进而抑制CRP、IL-6等炎性因子的分泌,改善炎症浸润状态,降低机体的炎症损伤[13-15]。黄芪中含有的皂苷类、黄酮类等有效化学成分可作用于机体内的AMPK/SREBP1信号通路,使得AMPK活性增强,进而提升机体对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此外,当AMPK活性增强后,还可使得p38MAPK磷酸化,进而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提升机体的抗炎作用;前胡中含有的香豆素等有效化学成分,可改善肺功能,临床可体现为化痰、止咳作用,此外,香豆素中的白花前胡素E、白花前胡丁素等有效物质可直接抑制机体内NF-κB、STAT-3通路的促炎作用,在改善肺功能的同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T、CRP、IL-6、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FVC、FEV1、MVV、FEV1/FVC及PEF高于对照组,表明清肺化痰汤应用于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可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与毛雪等[16]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清肺化痰汤辅治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临床可广泛应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且缺乏对患者免疫功能、血气等相关指标的研究,临床可纳入更多样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