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2024-03-19 12:1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3期
关键词:海绵状占位性原发性

李 春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连云港 222100)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指肝脏的正常组织中出现了异常的肿物,占据了正常组织的位置。这种病变有占位效应,一般都是块状的[1]。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对于良性病变,如果小于5 cm 且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定期观察就可以;如果良性病变大于5 cm,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来达到治愈的目的[2]。对于恶性病变,如果是早期的恶性病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来达到治愈的目的;如果是中晚期的恶性病变,手术切除的效果可能不是特别好,此时可以通过化疗或口服靶向药物来延长患者的生命[3]。所以临床中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现临床中大多使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进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MSCT 扫描使用X 射线,因此患者可能会受到辐射暴露[4]。虽然现在的CT 设备已经采用了低剂量技术,但长期多次扫描仍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通过注射对比剂来动态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间对比剂分布情况的成像技术。在动态增强扫描中,首先需要注射一种对比剂,在注射对比剂后,通过连续的磁共振扫描,可以观察对比剂在病变和周围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动态增强扫描还可以根据病变的强化方式和程度来判断病变的性质[5-6]。本文探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DCE-MRI 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0 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20 例,均进行DCEMRI、MSCT 检查,其中男75 例,女45 例,年龄32 ~75 岁,平均年龄(56.34±7.05)岁。

纳入标准:(1)均签订知情同意书;(2)临床症状为右上腹部疼痛、肝大、食欲不振;(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均为初次检查;(5)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出现认知功能障碍;(2)出现脏器功能障碍;(3)有腹部、胸腰椎手术史。

1.2 方法

DCE-MRI 检查:使用西门子生产的GE 3.0T 型号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将双上肢上举在线圈的外部。磁共振平扫:将层距设置为2 mm、层厚设置为6 mm 采取24 层扫描;使用3DHEAST 对患者进行冠状位扫描,层厚设置为5 mm,使用25 层扫描。扫描后成像,TR/TE=1 000 ms/75 ms,层数为24 层,激励4 次,厚度为6 mm,层距为2 mm,扫描完成后可使用相应的技术抑制患者腹部中的脂肪信号,这样可以消除伪影。在扫描完成之后经患者肘正中静脉团注对比剂钆喷酸葡胺(0.1 mmol/kg),将注射速率控制在2.5 mL/s,注入完成15 ~20 s 后对患者进行动脉期扫描,大约50 ~60 s 之后采用门脉期扫描,完成3 min 之后再次使用平衡期扫描,5 ~10 min 之后对患者使用延迟期扫描,序列设置为VIBE-3DT1WI,层数56 层,层厚3 mm,矩阵设置为288×224,FOV 设置为360 ~420 mm。

MSCT 检查:采用西门子128 层64 排螺旋扫描仪对患者的肝部进行增强扫描,将电流设置为150 mA,管电压为120 kV,时间0.8 s,层间隔相5 mm,对患者高压注射浓度为300 mg/mL 碘海醇100 mL,流率设置为3 mL/s;之后采集患者60 s 的静脉期、25 s 的动脉期、180 s 延迟期图像。

1.3 观察指标

(1)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EMRI 及MSCT 诊断结果,比较诊断效能;(2)对比不同疾病类型诊断准确率及动态增强参数变化[最大上升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最大下降斜率(maximum slope of decrease,MSD)、正性增强积分(positive enhancement integral,PEI)以及峰值(peak value,PV)]。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过病理组织检查,120 例患者中有87 例恶性,33 例良性;MSCT 检出93 例恶性,27 例良性;DCEMRI 检出85 例恶性,35 例良性,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诊断效能

DCE-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MSCT 检查,其中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n/m)]

2.3 不同疾病类型诊断

DCE-MRI 检查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检出率高于MSCT(P<0.05),两者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不同疾病类型诊断结果对比[n(%)]

2.4 动态增强参数变化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正性增强积分(PEI)以及峰值(PV)均低于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动态增强参数对比( ± s,%)

表4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动态增强参数对比( ± s,%)

类型例数MSIMSDPEIPV肝脏海绵状血管瘤33261.94±68.4741.05±16.21192.45±49.58401.34±38.55肝转移瘤29367.07±73.7349.35±18.42227.56±63.95498.05±69.87原发性肝癌58492.44±89.3558.37±23.45298.53±76.38578.47±71.33 F 94.1469.89735.414109.352 P<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肝脏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例如,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疲劳、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在很多疾病中都可能出现,因此很难仅凭症状做出准确的诊断。肝脏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复杂,且个体差异大。不同的病因和病情发展阶段可能导致不同的病理变化,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所以在临床诊断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类。为了能够针对性治疗,在临床中需要及时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7-9]。DCE-MRI 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技术进行动态增强的成像方法,它通过在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对目标器官或组织进行连续的动态扫描,以观察对比剂在目标器官或组织中的分布和变化[10]。在动态增强扫描成像中,通常使用快速序列进行扫描,以获得对比剂进入目标器官或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这个曲线可以反映对比剂在目标器官或组织中的分布和扩散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11]。

本文结果中,MSCT 检出93 例恶性,27 例良性;DCE-MRI 检出85 例恶性,35 例良性;DCE-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MSCT 检查,其中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使用DCE-MRI 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MSCT。DCE-MRI 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后,通过观察组织对造影剂的摄取和排泄情况,来评估组织血流动力学特征的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DCE-MRI 可以提供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相比之下,MSCT 是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的成像技术。虽然MSCT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对肝脏微小病变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能力可能不如DCE-MRI。使用DCEMRI 检查原发性肝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的准确率更高,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 利用MRI 技术观察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获取关于肝癌的多种信息,能够清晰地显示肝癌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和程度;同时,DCE-MRI 还可以评估肝癌的血管生成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12]。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DCE-MRI 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微小的肝癌病灶。此外,DCE-MRI 还可以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风险。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MSI、MSD、PEI 以及PV 值均低于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在MSI、MSD、PEI 以及PV 值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具体差异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或临床研究结果来确定。MSI 是基因组不稳定的一种表现,可能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存在。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的MSI 值可能因肿瘤的基因组稳定性不同而有所差异。MSD 是指基因组相对稳定,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的MSD 值也可能因肿瘤的基因组稳定性不同而有所差异[13]。PEI 是一种评估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可能包括肿瘤的大小、数量、浸润深度等因素。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的PEI值可能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同而有所差异。PV 值可能与肿瘤的血供有关,也可能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的PV值可能因肿瘤的血供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疾病的MSI、MSD、PEI 以及PV 值会有所差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诊断,这样能够避免出现误诊或者漏诊。DCE-MRI 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连续、重复、快速扫描,获取对比剂注入前后的图像,追踪低分子对比剂通过肿瘤血管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来评估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该检查方法可以反映组织血管通透性及局部区域血流灌注等微观功能的信息,这是传统增强扫描无法获得的。DCE-MRI 还能够评估病变、组织、肿瘤血管生成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预测不同脏器肿瘤的生物学进展和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DCE-MRI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可以准确地诊断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海绵状占位性原发性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肾脏占位性病变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