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沙,吴旭安,杨国英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厦门 361100)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对象[1]。2021 年教育部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强调将职业技能要求等融入教材建设中,开展新形态教材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核心”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思想。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发护理专业课程融媒体教材是国家政策大力提倡的,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中职教育教材改革也需随之更加深入[2]。传染病防护是护士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其对传染病防治、疫情监测及消毒隔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我国中职院校传染病防护教学存在诸多困境,具体表现在传统教材受开发审核及出版时间等影响,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实际需求脱节[3]。因此,中职院校迫切需要建设一套融入职业教育及数字化技术的新形态教材,以增强教材的适应性。因此,本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导向进行传染病防护融媒体教材开发,现将具体过程总结如下。
融媒体教材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出版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教材,是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融合的新媒体教材,具有融合性、交互性和智能化的特征[4]。区别于传统的纸质教材和“纸质教材+学习辅助材料”的内容呈现形式,融媒体教材是纸质图书、网络学习平台以及数字终端的有机整合,它以5G、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纸质教材为基础,突破传统时空界限,直观、精准、高效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线索和资源,从而实现教学方法、场景、教学人员、教学需求的更好匹配。显然,融媒体教材能整合新兴媒体在技术、环境、内容等多方面的优势,实现全媒体特质。王晓军等[1]借助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研究表明,自2019 年以来,新形态教材研究成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热点。付艳芳等[5]对融媒体教材的课程建设、开发要求、应用策略等进行了研究。查英华等[6]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存在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不匹配、教材内容陈旧等问题,并总结出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建设路径。陈海波[7]采用“一书一码”技术及便捷阅读设计的方式进行了“百校千课护理学融媒体教材”的开发。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融媒体教材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但新形态教材开发模式尚未成熟,教材多在形式上进行创新,教材内容与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脱节,未能体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本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传染病防护教材的开发和完善也受到了更多关注。在教材开发方面,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实践,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传染病防护教材,如王雪等[8]基于网络平台进行了传染病护理立体化教材建设并应用于本科护理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些网络平台也推出了相应的在线课程,为学生和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学习资源,如智慧职教等平台已有较多成熟且权威的数字化资源。但以上教材与教学资源都无法与中职教材匹配。我国传染病防护课程相关新形态教材较少,现有教材多为高职及以上层次所用教材,而中职传染病防护相关的融媒体教材很少。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为目标的教育,新形态教材需与市场发展接轨,符合新业态、新职业。部分职业院校已有成果范例,如李政[9]基于职业能力清单为导向进行教材设计,总结出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新形态教材开发策略;梁建超等[10]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研究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融媒体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王姣姣等[11]基于校企合作研究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策略,同时融入“1+X”证书考核标准,突出职教教材的实践性,以提升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概念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职业能力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本研究所指中职职业能力,从能力内容维度来说,由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且这种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将来从事职业、适应社会、寻求发展的基本且关键的条件[12]。从现有研究来看,中职职业教育教材多是本科阶段教材的压缩版本,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建构,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操作指标脱离临床标准,规范性不强。因此,为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基于职业能力导向进行教材开发,加强校企“双元”合作,将工作领域任务转换成学习任务,融入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传染病防护融媒体教材基于职业能力导向,通过融媒体实现教材的多功能作用,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模拟真实工作情景,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本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双元”参与的传染病防护融媒体教材开发路径见图1。
图1 融媒体教材开发路径示意图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nvergence media textbooks
基于产教融合大背景,为编写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传染病防护融媒体教材,就需要发挥校企“双元”的联合作用,以教材为抓手,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兼顾院校教师及临床护理专家的编写团队,开展岗位调研及临床专家咨询,收集传染病防护应用场景及案例,优化教材内容设计及资源设计。本研究组建的教材编写团队,由8 名中职院校教师及10 名临床护理专家组成。8 名中职院校教师包括硕士学历2 人,本科学历6 人,其中副高级讲师2 人,讲师2 人,助理讲师4 人;年龄28~47 岁,平均年龄(36.4±7.09)岁;工作经历均为4 年以上。10 位临床护理专家均具有5 年及以上临床经验,有传染病防护经历或传染性疫情抗疫经历,年龄30~51 岁,平均年龄(39.7±5.81)岁,具体见表1。10 位临床护理专家同时被邀请为教材内容函询专家。
表1 临床护理专家一般资料Table 1 Experts' general inform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教材开发前期,对教材使用者进行调研,了解教材开发需求及中职学情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为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拓展教材开发路径,抓住开发重、难点,需要对医院感染控制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调研,为后续教材开发奠定基础。中职学校传染病防护课程教材使用情况及学情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中职院校传染病防护教材使用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生基本信息;二是传染病防护教材使用需求,包括知识技能基础、认知实践基础能力、学习特点、潜在困难及改进建议4 个维度。调研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判断能力,能完成洗手、戴手套等基础操作,普遍对传染病防护感兴趣,大部分愿意从事对传染性患者的护理,但同时也有85%表示担心存在感染风险。学生普遍缺乏传染病防护关键知识及技能,65%的学生表示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己信心不足,想学习但自制力差。职业能力需求问卷调查:以加入教材编写团队的10 位具有传染病防护相关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为函询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开放性访谈。函询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护岗位工作现况、临床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及职业能力和素养等。研究团队依据学情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同时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1+X” 老年照护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四级/中级工),设计出传染病防护教材职业能力及典型工作任务表,并依据教材开发路径,对模块、项目、任务、职业能力点、“1+X”技能点进行细化设计。
2.4.1 纸质教材开发 对纸质教材在前期调研及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包括教材大纲、教学目标、教学项目、教学任务、临床案例分析等内容。教材按照临床护理流程设计框架,内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染控制职业能力及素养为核心,兼顾前后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的培养。为增强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在编辑章节内容时,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借助二维码技术将纸质教材文本内容与视频、动画及虚拟游戏软件进行链接。临床案例分析则结合典型案例及最新传染病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猴痘等,通过临床护士视角进行病例导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2.4.2 融媒体资源开发 融媒体资源开发充分利用线上及线下资源,形成与纸质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资源,包括微课、虚拟游戏、仿真模型等。该部分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秉承让学生乐学、好学为宗旨,借助学习通平台,创建包括学习课件、微课视频、虚拟仿真模型、传染病防护虚拟游戏软件等一体的数字化资源。本研究微课部分以教育部大力提倡教育资源共享为引领,部分引用智慧职教公共服务平台及与之链接的教育平台资源。其余由团队自行制作,如猴痘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过程的动画等。传染病防护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安全风险较高、易引发师生感染、经典案例难见习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校企“双元”合作创建传染病防护虚拟游戏软件,软件板块设计与教材项目匹配,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经典临床场景,构建可反复练习、及时反馈的智慧学习模式。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操作流程,掌握操作规范、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突破难点。
2.4.3 评价系统开发 传染病防护融媒体教材评价系统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系统分三部分:一是纸质教材中的自评、练习评价、随堂小测等;二是虚拟游戏软件的评价、练习测试等;三是学习通平台提供的评论、评分、投票、分组任务、班级空间等交互行为项目。结合相关课程标准,建立评价系统,评价主体包括学习通平台、虚拟游戏软件平台、教师、学生、小组、临床教师等。评价标准包括专项护理操作标准、护士岗位评价标准、技能等级标准、平台系统标准等。评价要素包括理论自学、任务达成、讨论汇报等。教材各评价要素建议占比见图2。
图2 教材各评价要素建议占比Figure 2 Suggested proportion of evaluation elements in textbooks
我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强调,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材开发[13]。那么,如何将现代医学行业的新标准、新技术高度融入中职学校课程教材中,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双元”教材的编写,将教材内容与职业发展深度融合,上述问题都是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研究显示,当前中职院校教材编写过程中,院校教师团队都会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但企业专家参与尚不够深入[14]。因此,要以教材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进行“双元”教材开发,不能依靠临床专家的单向输出,而是需要校企双向深入合作交流。另外,职业教育教材涉及知识面非常广,函询专家多术业有专攻,因此需要对临床专家进行选择,除工作年限及学历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其对所编教材内容的熟悉度及其专科护理经验。本研究前期调研发现,各医院在岗位设置以及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上有一定差异,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对具体的操作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几乎所有专家及专业教师都非常重视行业标准及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应用,所有传染病防护操作都严格按隔离原则、无菌原则等相应的防治指南进行。
因此,笔者认为,推进校企“双元”教材开发需要重点注意3点:(1)甄选编写团队专家及函询专家;(2)扩大企业调研范围及调研深度;(3)提炼调研数据形成初稿,再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咨询,必要时建议对教材大纲及项目模块行德尔菲专家函询。
在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指挥着教育活动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但当前的评价方法大多采取传统测验法,耗时耗力且容易产生偏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等对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学关注教与学行为数据采集,重视客观评价。
融媒体教材的开发需要整合线上视频课程、虚拟数字软件等学习资源,采集线上学习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融媒体资源的灵活及便捷优化了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同时也为客观性评价数据的采集提供了便利。教师需在融媒体教材开发过程中打破固有思维,研制面向不同主体的客观评价指标,突出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综合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与学全过程;利用网络平台全方位、全过程采集师生在信息化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建立数字化客观评价体系,实现客观科学评价。
融媒体教材开发及实践应用需要教师团队熟悉新兴技术、平台建设、评价反馈等线上资源管理及运行,教师兼具作者、技术人员、运营人员等角色功能[15]。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的要求不是单纯进行线上教学,而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重构与“再设计”,以信息化教学为抓手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融媒体教材的开发是将纸质教材内容与数字资源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教师要将自己转变为教材的总设计师,在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教法、教材同向同行,同步提升。因此,只有提升教师团队数字化素养,才能实现对教材开发的准确把握,拓展教材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教材开发质量。
伴随网络信息发展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呈现新的变化,新型融媒体教材的开发建设也迎来了新的需求和机遇。在中职融媒体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创新思维,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材内容及形式进行开发。教材建设需立足学生职业能力,重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双元”深度合作,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建立科学完善的数字化评价体系。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教材的开发需要与课程建设同步,因此未来需要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究,实现教材资源的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