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3-18 09:43匡德花朱扶蓉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院校培训高职

匡德花,郭 丹,何 烜,朱扶蓉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社会服务是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相并列的高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兼具高等性、职业性和地方性特征的教育类型,直接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服务,以及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等重要任务,这些重要任务都是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显然,社会服务职能能否有效发挥,是其作为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特教育类型的核心因素。也正因此,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成效如何,关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能否走上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1]。据此,本研究关注的社会服务就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与基础科学研究之外,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直接具体的服务性活动,重点关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和“服务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三大内容[2]。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对本校横向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工作现状及问题开展调研,以期对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实践现状分析

“双高计划”实施以来,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受到高职院校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那些已顺利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无一例外地把社会服务能力列入学校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把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增强学校自身竞争力,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着力点。下面以我校为例,探究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实践现状。

1.1 横向技术服务能力长期偏弱的局面有所改观

横向技术服务作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长期受限于院校发展滞后、科研设施设备不足、教师科研能力不强以及科研经费投入偏低、技术服务能力偏弱。但随着“双高计划”的实施,尤其是在“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列入“双高计划”十大建设项目以来,高职院校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经费投入力度加大,这种服务能力偏弱的局面也就自然有所改观。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不强、成效不足短板问题的解决,最为关键的是要出台鼓励教师开展技术服务的倾斜制度。具体做法是改革绩效制度,完善激励制度,加大奖励激励力度,调动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我校为例,学校通过修订《横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行改革,管理费由15%下降到5%,大幅度降低了学校管理费的收取,同时允许横向项目结题后的结余经费全部奖励项目组成员。另外,还出台了《重大科研业绩认定与奖励管理办法》,对到账经费超过10 万元以上的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给予到账经费15%~20%的奖励。这些政策制度的焦点就是加大奖励激励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横向技术服务工作,增强社会服务工作的吸引力。这些激励措施的出台,激发了教师开展横向技术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技术服务项目数和经费数的增长。学校2021 年承接横向技术服务项目数10 项,2022年增加到15 项,增长了50%;2021 年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合同金额为10.15 万元,2022 年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合同金额为41.90万元,增长了3 倍多。

1.2 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领域层次有所拓展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双高计划”实施以来,为推动社会服务实践,高职院校加快保障培训服务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规范完善社会培训服务,如我校根据规范管理的需要,相继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社会培训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教学运行管理、教材管理、课程教学管理、考试管理、收费管理、经费使用管理等。同时,为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需求的功能,拓展社会培训服务业务,陆续出台了各种激励制度,如《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务费支出管理办法》《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对从事培训服务工作的教师在绩效奖励和工作量认定等方面予以倾斜,调动教师参与社会培训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在空前重视、政策制度走向规范、有效激励措施不断出台的前提下,我校社会培训服务水平得以日渐提升。这可从我校“双高计划”建设以来社会培训服务变化情况探知一二。首先,建设了各种培训服务平台,学校社会培训服务的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培训服务平台得以获批,如全国营养指导能力提升备案培训机构、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揭榜挂帅”培训单位、福建省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福建省药师协会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面授施教机构等。其次,社会培训服务项目数显著增加,规模显著扩大。2020—2022 年,学校先后主办和承接各类省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53 项,累计培训103 536 人次;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从4 个增加至15 个。最后,社会培训服务收入也明显增加,学校社会服务收入从2020 年的1 100 万元增长至2022 年的2 100 多万元。

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双高计划”建设实施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已被重视,各种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举措不断实施,激励措施和保障制度频频发力,推动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显著进步。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距离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各高职院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分析和解决。

2.1 社会服务的“服务域”分布不均衡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服务、社会培训和文化资源服务[2]。显然,受制于高职院校长期发展的滞后性、服务能力提升的有限性,三大“服务域”存在明显的强弱不均衡,社会培训服务开展力度和广度普遍大于科技服务和文化资源服务。以我校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社会服务体现度最高的是培训服务,相较于培训服务而言,横向技术服务以及文化资源服务教师参与度不高。问卷调查发现,参与调研的5 个专业院系130 名专任教师中,66.15%的教师在近5 年参与了培训项目,而只有12.31%的教师参与了项目研发,具体见图1。

图1 近5 年我校教师参加社会服务项目情况Figure 1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in social service projects in our school in the past 5 years

2.2 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水平较低

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但从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是普通高校应届硕士,因此,不要说专业领域生产实践经验,就是其所教专业的职业岗位、行业需求很多教师都不够了解[3]。这是导致高职院校整体社会服务水平不高、力量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和行业经验,导致社会服务能力水平较低。以我校为例,调查发现学校大多数教师与企业联系不紧密,66.92%的教师表示很少与企业联系,甚至基本没有去过企业(见图2)。教师能自主承接开展横向技术服务的人数极少,持续性不强。调查显示,学校近5 年有77.69%的教师没主持过横向课题,主持横向课题≥2 项的教师占7.70%,而主持超过4 项横向课题的教师数为0(见图3)。调查还发现,教师开展横向技术服务的水平普遍不高,这可从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的到账经费偏少来印证。学校教师近5 年来主持横向课题经费累计超过5 万元的占4.62%(见图4)。

图2 我校教师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行业企业联系情况Figure 2 The contacts between our school's teachers and industry enterprises related to their respective professional fields

图3 近5 年我校教师主持横向课题数统计Figure 3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horizontal projects led by teachers in our school in the past 5 years

图4 近5 年我校教师主持横向课题经费累计情况Figure 4 Accumulated funding for horizontal projects led by teachers in our school in the past 5 years

2.3 对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大

完全依赖教师个体去创造社会服务机会、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而高职院校却未在学校层面给予教师时间、平台、设备、激励等各方面有效支撑,社会服务工作开展的效果必然是非常有限的。调研结果验证了学校未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面建立紧密联系,也未能为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搭建相应的平台,无法为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有效支撑,导致社会服务工作难以广泛开展。以我校为例,调查发现,教师认为其不愿意申报横向课题的主要原因排名第一的是“学校教学任务太重,没有时间”,占比71.43%;排名第二的是“学校、企业设备条件达不到要求”和“企业项目难度太大,自身能力不够”,均占57.14%(见图5)。

图5 我校教师不愿意申报横向课题的主要原因Figure 5 Main reasons why teachers in our school are unwilling to apply for horizontal projects

调查教师认为申报横向课题的主要阻力是什么,发现57.69%的教师选择 “学校工作与完成横向课题的时间难以协调”,56.15%的教师选择 “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不健全”,还有41.54%的教师选择“技术设备条件达不到要求”(见图6)。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学校对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大。

图6 我校教师申报横向课题的主要阻力Figure 6 Main obstacles for teachers in our school to apply for horizontal projects

调查教师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83.85%的教师选择“学校能够帮助教师搭建社会服务平台”,67.69%的教师选择“学校有更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及“相关制度更灵活一些”(见图7)。

图7 我校教师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最希望得到的帮助Figure 7 What kind of help do our school teachers most hope to receive in improving their social service abilities

3 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着力点,极有必要认真思考研究如何解决现存问题,探讨形成针对性的能力提升策略,解决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3.1 强化激励机制建设,激发教师社会服务参与的热情

高职院校要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必须配套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内在驱动力,提升其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引导与利益驱动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内在动力[4]。高职院校必须在制度层面完善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相关激励机制:(1) 改革高校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进一步加大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绩效奖励,让参与社会服务的教师获得实实在在的可观收益。推行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收入不纳入绩效“总盘”的政策试点,实现教师社会服务工作多劳多得,改变其被动参与社会服务的现状。(2)改革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出台区别于纵向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根据企业委托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的独特性,横向项目经费使用管理要突出灵活性,允许项目负责人自主确定绩效支出,验收结题的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结余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自主支配等,增加教师绩效收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横向技术服务工作。(3)改革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管理办法,营造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良好氛围。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且取得优秀服务业绩的,免除其当年度或4 年聘期内的科研工作量考核。树立社会服务工作典型,对于取得优秀业绩的社会服务工作者,学校采取发放荣誉证书等方式对其贡献予以公开肯定,强化荣誉激励,提升教师获得感。

3.2 改革职称评聘办法,增强社会服务工作的吸引力

职称评聘改革是推动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职称评聘条件适度向社会服务倾斜,可有效增强社会服务工作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对接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大基本职能的发挥越来越均衡,承接的任务也越来越多。通过职称评聘改革来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的分层分类管理极为必要,也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契合国家、院校和个人的发展需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4]。因此,有必要实施高职院校多类型教师职称评聘改革,除了传统偏重教学型的教师职称晋升路径设计,还可新增偏重科研型或偏重社会培训服务型的教师职称晋升路径。高职院校推进多类型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实施教师岗位分类考核管理,能为有能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偏重科研型或社会培训服务型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和更多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从而增强社会服务工作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院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教师分为偏重教学型、偏重科研型或偏重社会培训服务型的教师类进行职称评聘,同时开展相应的分类考核评价。这样一是可以根据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和教师特点,对教师做一个总体分类。高职院校中人文教学部、体育部等非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部门教师,可要求其按照偏重教学型评聘考核,而其他各专业院系的教师则根据各自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偏重科研型、偏重社会培训服务型和偏重教学型进行评聘考核。如此,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优化。二是对于选择偏重科研型或偏重社会培训服务型职称发展路径的教师,通过设置严格的岗位标准和职称评聘标准,引导其参与到横向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中来。可以要求偏重科研型的教师实现职称晋升必须要有年度到账经费10 万元以上的纵/横向课题,或有发明专利,或开展了技术成果转让转化工作等。为进一步增强教师参与横向技术服务的吸引力,可以增设“教师聘期内到账经费累计超过50 万元的横向项目等同于三类纵向科研项目1 项,到账经费累计超过100 万元的横向项目等同于二类纵向科研项目1 项”等特殊条件。

3.3 建设多功能服务平台,为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创新服务平台的缺乏使其难以从组织结构层面获得社会服务的内部“组织动力”[5],这是其社会服务难以广泛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发展缺乏支撑教师开展横向技术服务或者培训服务的相关服务平台,即使少数高职院校建有相关平台,也因受限于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落后或者功能单一等因素,对于支撑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作用极为有限。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就要建设集合创新服务、培训服务和创新创业等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支撑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高职院校可根据“双高计划”要求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专门机构独立管理,细化职责,统筹协调,推进支持教师开展创新服务、培训服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等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在专门机构职责的驱动下,积极发挥对外联系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同时在专门机构的管理下也能代表学校行使其服务地方、服务社会职能,推进校地合作,争取社会资源,改善科研实验设备条件,提升学校应用技术服务能力。当然,多功能服务平台要为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保障,还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更新完善平台设施设备。另外,还需立足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加大设施设备共享力度。根据教学科研融合发展的原则,推进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共用共享,尤其是重大教学科研设施设备要做到开放、集中、公开和共享。

3.4 拓展对外沟通交流渠道,创造教师社会服务参与的机会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与社会接触面较窄,对外沟通交流渠道有限,因此,如果依赖教师单独对接行业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开展相关技术服务或者培训服务活动,不但成功概率低,而且成效也不显著。因此,高职院校要从学校层面出发,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的沟通与联系,积极拓展对外沟通交流的渠道,为教师创造更多同行业企业沟通交流的机会,给教师承接社会服务项目提供更多机会。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首先要利用好区域内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作为一种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成的教育团体,其组建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高职院校无论是作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还是参与单位,都可以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在开展同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同时,深入对接开展一些校企合作研发、企业职工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其次,高职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无疑也是缩短校企距离、促进校企合作沟通交流的重要举措。2021 年10 月出台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产业学院建设的出发点是完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主要任务是共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等。可见,推动产业学院建设,是高职院校拓展对外沟通交流渠道,为教师创造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服务和社会培训服务机会的另一个可行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院校培训高职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