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坤 杨晓民 王建勋 贾杨梅
(1.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农业办公室 河南洛阳 471900;2.洛阳市偃师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河南洛阳 471900;3.偃师市华都种子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90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常年种植面积在533.3 万hm2以上[1],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河南省小麦生产对全国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2]。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推进, 玉米籽粒机收已是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小麦为玉米让出更多的生育时间,生产上应种植耐晚播、早熟的小麦新品种。 传统的早熟小麦品种大多产量偏低, 选育既早熟又高产的小麦品种,是小麦育种工作者的新任务,新品种既适应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玉米籽粒机收的需要, 又不能影响小麦产量的提升。 小麦新品种春丰51 为弱春性大穗兼多穗型早熟品种,其主要特点是产量三要素协调,早熟,丰产性好,抗干热风,耐高温,活秆成熟,综合抗病性好,落黄好,容重高,外观商品性好。 于2022 年6 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20029)。建议在河南省及其相似生态区域中晚茬种植。
母本春丰0017 为自育品种,幼苗偏直立,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为多穗型弱春性品种。 株高80 cm,株型好,叶片上举,综合抗性好,籽粒商品性好,丰产性好。 但穗头偏小,粒重偏低,同时偏早熟,影响产量的进一步发挥。 父本周麦16 为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半冬性大穗型品种。 矮秆大穗大粒,丰产性好,综合抗性好,株型理想,但成熟期偏晚,易感赤霉病、黑胚病。
春丰51 是2007 年以春丰0017 为母本、以周麦16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历经7 代于2016 年选育而成。 系谱号为“07(5)-0-51-21-24-1-1”。 在2016-2017 年度自设的品系比较试验中亩产608.4 kg,较对照偃展4110 增产12.5%。 当年把该品系定名为春丰51, 在2017-2018 年度河南省春水组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中亩产445.1 kg, 较对照偃展4110 增产7.2%,列第4 位。 经接种鉴定,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 该品种选育过程见图1。
图1 春丰51 选育图谱
弱春性中早熟品系。 株高75~80 cm,幼苗直立,叶色浓绿,苗势中等,冬季抗寒性一般。 春季起身拔节慢,两极分化慢,苗脚不利索,抽穗偏晚。 分蘖率一般,成穗率偏高,亩穗数多。 成株期株型偏松散,旗叶宽短、上举、有干尖,穗下节较长,穗层整齐。 株高适中,茎秆偏细,弹性一般,基部节间短而充实,抗倒性较好。 穗纺锤形到长方形,穗长,码偏稀,结实性好,穗粒数多。 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偏小,半角质到角质,饱满度好,容重高,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 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较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田间自然发病较轻。
2018-2019 年度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23.9 d,比对照品种郑麦113 晚熟0.7 d, 平均株高75.3 cm,平均亩穗数42.8 万穗,穗粒数36.1 粒,千粒重44.0 g,严重倒伏点率14.3%。 冬春性鉴定为春性类。
2019-2020 年度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18.1 d,比对照品种郑麦113 晚熟0.7 d, 平均株高80.9 cm,平均亩穗数36.2 万穗,穗粒数38.1 粒,千粒重44.1 g,无严重倒伏点。
2020-2021 年度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2.1 d, 比对照品种郑麦113 早熟0.1 d。 株高79.5 cm,亩穗数39.5 万穗,穗粒数38.2 粒,千粒重46.5 g,无严重倒伏点。
2019 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干基)含量14.5%,容重833 g/L,湿面筋含量30.5%,降落数值381 s,沉淀指数62 mL,硬度72 HI,吸水量68.3 mL/100 g,形成时间3.5 min,稳定时间2.4 min,弱化度131 F.U.,拉伸面积23 cm2,恒定变形拉伸阻力94 E.U.,延伸性157 mm,最大拉伸阻力94 E.U.,出粉率72.5%。
2020 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干基)含量15.0%,容重835 g/L,湿面筋含量37.3%,降落数值414 s,沉淀指数78 mL,硬度68 HI,吸水量68.3 mL/100 g,形成时间3.2 min,稳定时间2 min,弱化度120 F.U.,拉伸面积20 cm2,恒定变形拉伸阻力92 E.U.,延伸性144 mm,最大拉伸阻力93 E.U.,出粉率67.2%。
2018 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2019 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2018-2019 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B 组区试,14 点汇总9 点增产,增产点率64.3%,平均亩产565.5 kg,较对照品种郑麦113 增产3.5%,增产显著,居10 个参试品种第7 位。2019-2020 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组试验,15 点汇总13 点增产,增产点率86.7%,平均亩产523.7 kg,比对照品种郑麦113 增产5.5%,增产极显著,居14 个参试品种第3 位。2020-2021 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4 点汇总,平均亩产564.0 kg,增产点率92.9%,比对照品种郑麦113 增产7.3%。
亩用小麦专用复合肥(25∶14∶6)50 kg 作底肥,秸秆还田量大的地块每库亩可另加施10 kg 尿素。提倡深耕25~30 cm,将秸秆翻入犁底,深耕后旋耕2 遍,达到地平土碎,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上松下实。
种子建议用苯醚甲环唑·咯菌晴·噻虫嗪种衣剂包衣。
适期晚播是减轻小麦病虫害和冬季冻害的有效手段。 适期晚播并适当提高播量能有效减少缺苗断垄, 实现一播全苗; 适期晚播能增强小麦抗倒能力并有效提高小麦产量[3]。 春丰51 最适播种期为10 月15-25 日,10 月15 日前严禁播种。 亩播量10 kg 左右,保证每亩20 万基本苗,晚播应适当加大播种量,最大亩播量应控制在15 kg 以下。行距20 cm 等行距播种,播后用压力耙耙平耙实。
如播后的墒情较差及时用喷灌轻喷, 保证一播全苗。 视情况浇好越冬水。 12 月上旬进行冬灌,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如雨雪充足、墒情好,可不浇越冬水。对于苗情差的晚播小麦尽量不浇越冬水, 如果墒情差需要灌溉,可采用喷灌轻喷,不可大水漫灌。 春季对于生长正常的麦田,应在3 月下旬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0 kg,对于晚播麦田,在苗情差的情况下应在3 月上旬浇水施肥, 促弱转壮。 小麦扬花后搞好“一喷三防”,确保花期遇雨,应在初花期下午喷药预防赤霉病。 5 月上旬视情况浇好灌浆水。 如雨水多可不浇灌浆水,但应进行“一喷三防”,同时加大磷酸二氢钾用量,促进籽粒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