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海州区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思考

2024-03-18 03:50王曼芮吴鹏冲许红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2期
关键词:海州区使用量植保

王曼芮 刘 蓓 吴鹏冲 朱 成 许红艳

(1.连云港市海州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连云港 222000;2.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江苏连云港 222241)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到2020 年江苏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2],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2],按照“绿色控害、减药增效”的总要求,围绕“控、替、精、统”四字技术路线,以预测预报为抓手,不断夯实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基础,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 开展统防统治, 扎实推进农药减量控害。 笔者主要从海州区农药减量时代背景、农药减量增效取得的成效、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1 农药减量取得的成效

1.1 农药使用量降幅明显

近几年海州区通过强化病虫预测预报、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 大力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技术[3]。2015-2021 年,农药使用量降幅明显(2020 年由于区划调整,将原有的市高新区涉及2 多万亩耕地划入,数据较2019 年增加)(图1), 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成效显著[3]。 据海州区统计局统计,海州区农药使用量由2015 年的1 202 t 减少到2021 年的943.983 t,共减少农药使用量258.017 t, 较2015 年减少21.47%,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占比达85.3%。

图1 2015-2021 年海州区农药使用量变化情况

1.2 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

近年来海州区以绿色发展、品牌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绿色防控技术,争创农产品品牌,培育“唐司令葡萄”“草舍西红柿”“连云港云雾茶”“岁穗香大米”“新坝西瓜”等绿色防控农产品品牌,同时还依托“一村一品一店”创建和“海州采摘”微信小程序开通线上采摘业务, 让绿色防控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电商平台,打通田间到舌尖的“最后一公里”,从而进一步提升海州区名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农产品价值,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截止目前,海州区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稻麦)生产基地2 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稻麦)基地9 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55 个、有机产品2 个,水稻、小麦、经济作物等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100%[3], 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66.18%。

1.3 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通过采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可以降低病虫害种群数量,并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4]。 同时还建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体系,减轻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据统计,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 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在80%以上, 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从而提升了农业生态安全。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做好病虫草的预测预报, 推进病虫监测预警智能化

为确保及时准确预测掌握全区农作物病虫发展动态,根据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海州区生产实际,坚持做到灯下调查与田间调查相结合、 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系统田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人工调查与智能监测系统调查相结合,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为了防控草地贪夜蛾入侵及危害, 在玉米主产镇建设监测点2 个,配备智能性诱监测系统2 套、草地贪夜蛾性诱诱捕器40 套,每年编写农情简报15 期以上,累计发布农情简报80 余期,举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15 期,发放技术明白纸2 万余份,重大病虫监测及时、 预报准确、 服务高效, 测报准确率在95%以上。

2.2 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

在继续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中, 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 打造优质农产品绿色防控品牌基地,加快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高效技术模式。 利用各级资金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 强化农企共建, 探索融合机制。 截止目前,海州区已在水稻、蔬菜、果树等作物上创建18 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2 个。 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63%以上,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 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示范区较常规区少用药2 次,示范区农药减量普遍下降20%以上,起到了大面积种植区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示范作用, 实现了农药零增长。

2.3 强化科学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

一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使用, 借助部级资金,采购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病虫害的农药,免费发放给辖区内的农户。2015-2020 年中央资金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累计为429 万元, 主要采购戊唑·福美双、丙唑·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资金为90 万元, 主要采购短稳杆菌、甲氧·茚虫威、井冈·噻肤酰胺、甲维·苏云金杆菌等药剂,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高了防效。 通过推广应用,全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占比达85.3%。 二是规模化种植的发展。 农业规模化生产,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得以迅速发展, 补齐了植保机械在农业机械化领域的这一短板,有效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克服了“跑、冒、滴、漏”现象,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同时降低了防治成本和施药风险。 截止目前,全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共410 台,植保无人机共151 台套。

2.4 推进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提高作业效率

海州区在工商注册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合作组织3 家,但随着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适度规模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自行购买无人机或者大型喷雾机,用于自行防治或者服务周边农户。 集成推广生防与化防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配套、农药与药械相适应的综合技术模式,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同时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在病虫害重发的关键季节, 组织大型植保机械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解决“无人防”“不好防”的问题。 据统计,2020 年全区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25.4 万亩, 面积覆盖率在62%以上。

3 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监测体系不完善

一是队伍不健全, 尤其是基层农技队伍呈现人员短缺、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等状态,后备技术力量不足。 二是监测手段落后,目前主要农作物病虫监测基本依靠人工, 仅草贪地夜蛾的监测依靠2 台自动监测设备。

3.2 绿色防控成本较高

目前建设的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依靠财政资金, 虽然这些措施深受经营主体的喜爱, 特别是果蔬种植户, 但因为成本高, 只能购买黄板、 防虫网、 常用的生物制剂等, 不能购买价格稍高的杀虫灯等设备。

3.3 缺少多方参与行动

农药减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能仅仅依靠植保部门来完成,而是需要生产者、经营者与使用者共同参与的工程。

3.4 农药减量工作实施难度大

随着土地成本增加,种植大户则需要承担1 000~1 200 元/亩的土地租金,种植成本不断增加,收购价降低,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给农药减量工作带来一些压力。 加之不少种植户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新技术仍存在观望态度[3],也导致了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难度增加。

4 建议与对策

4.1 强化政策扶持,推行全程绿色防控

利用省部级资金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 在示范区选择上优先考虑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种植大户。 针对水稻及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 通过政府招标形式采购生物农药、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用于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采购自动监测设备用于草地贪夜蛾及水稻其他病虫害实时监测。

4.2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作为病虫害防治的植保组织,具有植保专业技术、设备高效作业、实时监测手段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治方案,有效保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应采取 “政府部门+防治组织+农户”的模式[1],探索建立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的方式,提升农药使用效率,降低作物病虫害有效防治成本。

4.3 建立完善经销体系与施药技术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药经销商的规范力度,完善农药购买登记、农药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加强经销商与农户农药使用的技术培训, 健全咨询服务平台,提高农药的精准使用。

4.4 加强农药减量宣传力度

农药减量行动是政府与农户的共同责任, 农药的安全使用不仅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也是实现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 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宣传为宗旨, 通过增强科学安全用药的意识,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 积极宣传农药知识,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 此外通过手机短信、大户微信群、发放明白纸、田间技术指导等方式, 开展农药减量宣传与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的推广。

猜你喜欢
海州区使用量植保
奇妙的音乐盒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连云港市海州区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海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В Китае снизился объе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пакетов 中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