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彬 王 震 石利朝 李金秀 李金榜
(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市科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 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大影响[1]。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极为严重,加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 据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小麦消费量将会持续增加,必须通过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才能满足未来对小麦的需求。 据报道,1998-2008 年小麦的播种面积减少21.7%,但单位面积产量增加29.2%,单产增加显著,总产保持了稳中有升[3],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
宛1390 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小麦品种。 该品种是半冬性品种,来源为周麦16/06A05,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21 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生育期222.0~229.8 d,平均熟期比百农207 早0.7 d。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苗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 株高72.7~75.3 cm,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冲,穗下节短,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 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 高感赤霉病。 为了充分了解宛1390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生产适应性, 最大限度地发掘其生产价值,本研究对宛1390 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统计分析,以期为宛1390 的高产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品种为小麦新品种宛1390; 对照小麦品种为百农207(CK)。
1.2.1 试验点设置 将试验材料种植于河南省的14 个生态区,包括鹤壁、安阳、济源、新乡、辉县、许昌、洛阳、周口、商丘、兰考、郑州、驻马店、南阳。
1.2.2 试验设计 2018-2020 年连续2 个年度进行区域试验,采用统一田间试验设计,选择有代表性、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耕地进行,区域试验设置3 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13~15 m2;2019-2020 年进行生产试验, 2 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为150 m2。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播量适宜,适时播种。出苗后,每个小区选1 m 长固定样段,用于统计各生育期的茎蘖动态,成熟后测定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小区收获时测量实际产量, 将小区平均产量折合成公顷产量。 各试验点按当地生产实际防治虫害,统一进行栽培管理。
1.2.3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分析方法采用温振民等[5-6]提出的高稳系数法, 高稳系数以HSC 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
HSCi=(Xi-Si)/1.10XCK*100%
Xi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Si为第i个品种的标准差,XCK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 HSC 值越大,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越好。
由表1 可知, 宛1390 在第1 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546.3 kg/hm2, 较对照百农207 增产5.91%,14 点汇总,增产点率为85.71%;宛1390 在第2 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930.6 kg/hm2,较对照百农207 增产7.34%,14 点汇总,增产点率为100%;宛1390 在生产试验中, 平均产量为7 719.1 kg/hm2,较对照百农207 增产7.57%,14 点汇总,增产点率为100%。 宛1390 的HSC 值为93.08%~94.71%,均值为94.15%;百农207 的HSC 值为88.34%~89.40%,均值为88.76%。 宛1390 的HSC 值大于对照品种百农207,说明宛1390 不仅产量高,而且稳产性突出,其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具有高产与稳产的双重特性。
表1 宛1390 的产量表现
对宛1390在42点次的产量进行分段分析(图1),其产量区间在6 233.7~9 973.0 kg/hm2之间。 其中,7 点次在9 200~10 000 kg/hm2之间, 占试验点总数的16.67%;9 点次在8 400~9 200 kg/hm2之间, 占试验点总数的21.43%;14 点次在7 600~8 400 kg/hm2之间, 占试验点总数的33.33%;9 点次在6 800~7 600 kg/hm2之间, 占试验点总数的21.43%;3 点次在6 000 ~6 800 kg/hm2之间, 占试验点总数的7.14%。 可以看出,宛1390 的产量在7 600 kg/hm2以上的,占试验点总数的71.43%,说明宛1390 易达到高产水平。
图1 宛1390 的产量分布频率
由表2 可知,宛1390 的最高分蘖、穗粒数、千粒重与对照品种百农207 差异显著, 有效穗数与其差异不显著。 宛1390 的最高分蘖数、 有效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分别为1 372 万/hm2、 585 万穗/hm2、34.0 粒、 49.1 g; 百农207 的最高分蘖、 有效穗数、穗粒数、 千粒重分别为1 527 万/hm2、615 万穗/hm2、41.9 粒、37.2 g。 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条件是产量三要素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协调。 宛1390 的穗粒数较百农207 少18.85%,有效穗数与百农207 相当,千粒重比百农207 高31.99%。
表2 宛1390 主要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
由表3 可知,宛1390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5%~5.67%,均值为2.67%;对照百农207 的变异系数为4.11%~7.53%,均值为4.63%。结果表明,宛1390 的产量三要素协调度较高, 对外界环境条件的缓冲能力强、适应性强。
表3 宛1390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加之中国小麦种植区域跨度大, 具有多样复杂的气候环境和土壤资源, 而气候环境和土壤资源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7],因此,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应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8-9]。 高温系数不仅能反映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还能反映该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对小麦新品种的评价更科学、全面[10-11]。 宛1390 经过2 年区域试验、1 年生产试验得出, 该品种的高稳系数分别为93.08%、94.71%、94.67%。 变异系数是指各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静态稳定性[10],宛1390 的最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是2.24%、5.67%、1.35%和1.41%,其变异系数均值低于对照品种百农207, 说明宛1390 的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稳定,环境适应性强,具有较好的广适性。 为了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产量构成三要素有效穗、 穗粒数、 千粒重要具有较高的协调性[12-13]。 研究表明,产量构成要素对小麦产量的贡献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14]。宛1390 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585 万穗/hm2、34.0 粒、49.1 g,其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度高,是高产稳产的理想类型。研究认为,产量构成三要素高度协调的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互补能力和调节能力, 能够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矛盾, 平衡发展, 其生态稳定性和适应性更强,在大面积推广种植过程中容易达到高产水平[15-16]。宛1390 在多年试验过程中,先后经受了低温、倒春寒、干热风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均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广适性和高产稳产性,说明该品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抗逆性强,不同年度间产量表现稳定。 综合分析表明,宛1390 适合在河南省及周边具有相似气候特点的地区种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