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天寒地冻、北风凛冽之时,疏影横斜、清雅俊逸的梅花却开得蓬勃,幽香四溢,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与推崇。闲读诗书,我徜徉在古人的文化生活画卷中,发现梅花不仅作为一种花卉供人观赏,还可入食入馔,做成多种美味可口的佳肴。
我国是梅的故乡。梅花可分为观赏梅和食用梅。观赏梅主要指花梅,食用梅主要指白梅。白梅将开之花蕾,被称为绿萼梅花,花瓣为白色,香味极浓,“金钱绿萼”最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腊梅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这说明梅花不仅是一种味道颇佳的食品,还是一种开胃散郁、解毒生肌的芬芳良药,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
宋代人最爱梅花,那时梅花便被做成多种食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梅花粥”。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寒食梅粥》里寫道:“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把飘落的梅花收拾起来,将花瓣冲洗干净,用雪水和上好的白米一起煮粥,待粥熟之时,撒入梅花,再次煮沸,即成一道香甜可口的梅花粥。米香的软糯和梅香的秀雅调和在一起,细腻柔和,且散发幽香,吃了可以温中健脾,开胃除寒。
宋代人还常取鲜梅花以蜜腌制,用来佐酒,酒醇厚热烈,梅清甜洁白,令人不胜向往。杨万里曾吃过“蜜渍梅花”,留诗曰:“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教谁上少陵坛。”采来一罐雪水,放进一点白梅果肉,让雪水带上酸香,然后把新摘的梅花浸在雪水当中,腌染上一点梅酸味。经过一夜之后,将梅花捞出,再用蜜腌,便是一道下酒好菜,其清雅风韵不逊雪水煮茶。
宋代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有一种名叫“梅花汤饼”的点心:“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梅花汤饼的做法实在高雅,要用浸透白梅花和檀香末的水来和面作皮,还要用铁凿将皮做成梅花的样子,煮熟后,再放于鸡汤内,令人回味。
不仅如此,古人还拿梅花来制一种茶汤,谓之“暗香汤”,又名“汤绽梅”。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里描述了一款暗香汤的制作方法:“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头,连蒂置磁瓶内,每一两重,用炒盐一两洒之,不可用手漉坏,以厚纸数重密封,置阳处,次年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滚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充茶香甚。”明代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也记载了暗香汤,主调脾胃。中医认为,梅花性平无毒,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士大夫在雪地梅花下饮酒写诗,平民百姓则采梅花来腌制咸菜。他们把白菜剁碎泡在清面汤中,加入姜末、椒末、小茴香末进行腌制,最后再放进一些梅花,成品就美其名曰“梅花齑”,又叫“不寒齑”,即驱寒汤。《山家清供》记载了宋高宗赵构的皇后“性恭俭,每至治生菜,必于梅花取落花以杂之,其香犹可知也”,也详细介绍了这道菜品的具体配料与制作方法,“用极清面汤,截菘菜和姜、椒、茴、萝,欲亟熟,则以一杯元齑和之,又入梅英一掬,名‘梅花齑”。喝粥时,餐桌上来一碟这样的梅香小菜,想必别有一番风味。
冬日品梅花馔,是古代文人一件最风雅不过的乐事。沈复在《浮生六记》的《闲情记趣》中专门记录了芸娘所置梅花盒:“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瓣中。”器具都这样精巧雅致,菜品自然赏心悦目,诱人食欲。这样的人,一定热爱生活,并且心灵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