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剑
(天津市胸科医院影像科 天津 300222)
在脑血管病变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占比极高,此病也是高血压患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且凶险的特点,病死率、病残率均极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血压迅速上升,或是在某种外因的影响下导致患者脑动脉血管破裂出血,血块在脑组织中聚集并形成血肿[1-2]。多数高血压性脑出血均以急诊入院,入院后需要借助CT 进行确诊和评估病情,对出血位置和出血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帮助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近几十年来,CT 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CT 检查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耗时相对较短,所得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较高。因此,CT 检查在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方面的应用率也越来越高[3-4]。本次研究中,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疑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CT 影像技术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
选 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疑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 例,女性19 例,患者年龄40~76 岁,平均(58.25±8.63)岁。
纳入标准:(1)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症状,还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嘴眼歪斜、大小便失禁等体征;(2)患者入院时血压值都高于正常值;(3)从发病到入院接受检查的时间不足6 h;(4)利用GCS 评分,评分结果均低于6 分;(5)患者具备CT 检查的条件;(6)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患者;(2)恶性脑瘤患者;(3)入院时已经明确病因的患者;(4)因外伤所致的颅内出血患者;(5)患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如先心病、急性继发性心功能不全等;(6)同期参与其他研究;(7)临床资料不全者;(8)拒不配合参与研究及诊治的患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准则。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CT 影像学检查,设备采用Philips Brillaince iCT,设备参数设置如下:电压110 kV,电流200 mA,矩阵512×512,层厚5 mm,层距5 mm;辅助患者取头先进平卧位,先明确病灶位置,再以2 r/s 的速度对病灶区域进行快速扫描。测量血肿位置(多田法)及血肿体积(多田独立测量法)。
(1)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对CT 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计算CT 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时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准确度;(2)分析CT 诊断的影像学特征。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 表示一致性良好;0.4~<0.75 表示一致性尚可;<0.4 则表示一致性较差。
临床最终诊断结果:高血压脑出血30 例(50.00%),脑梗死24 例(40.00%),血管瘤出血4 例(6.67%),烟雾病2 例(3.33%)。以此为金标准,CT 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9 例,误诊1 例,漏诊2 例。CT 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29 例,脑梗死23 例,血管瘤出血5 例,烟雾病3 例,CT 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灵敏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96.67%(29/30),阳性预测值为96.55%(28/29),阴性预测值为93.55%(29/31),准确率为95.00%(57/60),Kappa值=0.900,与手术病理高度一致。见表1。
表1 CT 诊断结果 单位:例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灶处可见高密度影,且密度较为均匀,病灶的形状主要呈圆形或是椭圆形,形状较为规则,病灶的边界清晰,在血肿周围还可能会伴有水肿带(低密度影);脑梗死患者CT 影像特征:患者发病后6 h 内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够清晰,且胸沟消失不见;脑血管瘤出血患者CT 影像特征:可见到病灶区域有低密度灶(呈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并且还有可能出现相互融合的情况,类似于肿瘤中央扩散的情况;烟雾病患者CT 影像特征:既可能是低密度影,也可能是高密度影,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低密度影,多为脑雾病引起的脑梗,若为高密度影,则可能是脑雾病引起的脑出血。
女,68 岁,经CT 平扫之后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存在团片状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临床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出血,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平扫图
高血压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病,而且此病为终身性疾病,一旦患病终身无法治愈,需要持续服用降压药控制病情,若血压控制不佳,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脑出血则是此病引起的最为严重且最为凶险的一种并发症,也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便经过紧急救治,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较高。中老年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高发群体,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并且多在春冬两季发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脑底小动脉会发生病理性变化,动脉血管管壁可出现纤维样改变,并且局部血管可出现破裂出血、梗死或坏死,进而导致动脉血管管壁的韧性下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过劳、情绪激动时,患者的血压值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病变血管因韧性不足,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而破裂出血。根据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是在情绪剧烈波动时(如过悲或过喜)突然发病,一旦发病,病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展,患者则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偏瘫失语等情况,还会导致局灶性功能缺失[5]。有学者称,对影响患者病死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可见,破入脑室、出血量在100 mL 以上、壳核出血以及中线结构移位1 cm 以上为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进行诊治时需对这些危险因素予以重视[6]。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及早发现病情,尽早进行确诊,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对降低其死亡风险、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高血压患者若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第一时间就诊。
临床上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时,主要采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 或MRI 检查等,CT 检查因为操作简单、快捷,当前已经成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整体上来看,CT 影像技术尚不发达时,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难度较高,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来观察血管的移位、受压以及变形等间接征象,进而来判断出血灶的具体部位,而且,在血肿不大时还易出现假阴性诊断,导致漏诊。由于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送到医院时病情已经十分危重,脑血管造影的耗时十分长,这也会导致患者病情被延误,错失最佳的抢救时机。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CT 影像技术在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时发挥了重要作用。CT 影像技术的优点在于无创、操作简单快捷、可重复性好、患者无需做特别的准备、所得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准确性较高,且相对价格适中,仅通过CT 平扫就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是否有血肿的情况,以及血肿位置、大小、形状、是否存在脑室积血等情况[7-9]。根据CT 征象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够有效对高血压脑出血或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因此,目前在诊断脑出血时普遍都会采取CT 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
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了研究对象60 例,经临床最终诊断显示,有30 例患者为高血压脑出血,而经CT 诊断可见,有29 例患者被检出,误诊1 例,漏诊2 例,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超过了90.00%,Kappa值=0.900,与手术病理高度一致,提示了CT 检查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对CT 诊断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可见,在患者的情况处于急性期时,CT 影像可以反映其血肿的基本情况,也就可以为合理设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一般情况下,脑实质内新鲜水肿的CT 影像中,高密度区整体上均匀性良好,并且边界清晰,平扫CT 值大于60 HU,且一般在80 HU 以下,周围伴有低密度影,正常情况下呈环形[10]。同时,血肿能导致周边的脑组织受到压迫,并引起水肿、坏死和缺血,密度影也因此出现形状变化,典型形状包括圆形、肾形、椭圆形,还有少数不规则形状。高血压脑出血易在脑干、小脑、皮质下区、基底核区发生,血肿部位周边伴有坏死性的水肿带,邻近的脑池、脑室也能出现受压变窄情况,或是中线结构向对侧移动。在出血症状发生后的3~4 h 之内,患者的血肿密度可达到最大值,后续水肿内将出现血红蛋白分解的情况,所以其中密度逐渐降低,但是血凝块体积无变化,所以占位效应尚不能缓解。如果在此期间,患者的血肿破入到蛛网膜下腔或是脑室之中,相应部位能够呈现出高密度影,在积血量较大的情况下,脑池、脑室、脑沟的铸型情况均能呈现出高密度的状态[11]。如果破入脑室内的血肿量较小,则其能与脑脊液处于液平状态;血肿量较大则能引起高密度改变,此即为脑室铸型。当血肿侵入到蛛网膜下腔以后,在患者脑池以及脑沟和脑裂处均可见到高密度影,而且边界均不够清晰,如果高密度影沿小脑幕和大脑镰分布时,在大脑部分,可能呈现出大脑镰宽度增加以及密度增加的情况,在小脑部分,则能呈现出小脑幕密度上升的情况。所以根据以上可以了解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情况变化在CT 影响中具有显著的典型性特点,本次研究与既往研究结果比较一致[12-13],进一步证实了在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应用CT 影像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本次研究纳入的病例样本数量较少,因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研究中未纳入病死病例,因此未能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接下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病例样本数量,并对导致此病患者病死的风险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可靠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进展,血肿内的蛋白质和红细胞能够逐渐被吸收和被分解,之后水分可以进入到其中,所以血肿高密度影面积缩减、边缘模糊、CT 值降低,占位效应可在此时得到改善[14-15]。如果血肿此时处于等密度的状态,增强扫描结果可以显示,血肿部位的周围具有环形强化,这一情况的典型性较强,可以作为诊断依据[16]。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猛,需要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诊断,利用CT 影像技术诊断此病的诊断准确性高,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