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海先生与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03-12 13:01高克勤
名作欣赏 2024年3期
关键词:上海古籍出版社诗性唐诗

陈伯海先生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界一位有杰出成就和重大影响的学者,也是长期以来给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支持的一位可信赖的作者。

从学术专著的角度来说,陈伯海先生最早的和最近的学术专著都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20 世纪70 年代末,已过不惑之年的陈伯海先生重新回到上海师范大学任教,开始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在这之前,他的研究兴趣更多的是在外国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他把研究重心放在唐诗和古典诗学研究方面,并发表了一系列有见地的学术论文。与此同时,1978 年恢复建制并易名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也注意到了这位学术新锐,把他列入了自己的作者队伍。伯海先生最早的两部著作《李商隐诗选注》和《严羽和沧浪诗话》就是应上海古籍出版社之约而撰写的,先后于1982 年、1987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晚唐诗人李商隐才华卓异,其诗艺术成就很高,但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又因其诗主题朦胧、好用典故而有难解之说。伯海先生的《李商隐诗选注》精选了李商隐的各体诗歌代表作加以注释解读,不仅为读者扫清了词义上的障碍,而且注意疏通脉络,帮助读者把握诗的意境。宋代作家严羽的《沧浪诗话》,依据唐诗和宋诗所提供的不同的接受体验,对诗歌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做了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是我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著作,对后代诗歌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伯海先生的《严羽和沧浪诗话》是国内学术界最早对《沧浪诗话》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这两部著作的篇幅都不大,都不到十万字,分别被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有影响的两套普及读物《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这两套丛书的特点是请专家写普及读物,要求写得深入浅出。伯海先生在写作时,并不因其属普及读物而掉以轻心,而是以“狮子搏兔”的气力,在资料考辨和理论阐释上都狠下功夫,因此这两本书不仅符合出版社的要求,而且有很多独特之见,有着学术上的开拓创新意义,在当时影响很大。同时,这两本书也为伯海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著作开了一个好局。此后三十年间,伯海先生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堂庑渐大,著述纷出,乃至等身,但大致还可归于唐诗和古典诗学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本来就是互相联系并且有所包容的。

伯海先生深爱唐诗。他把唐诗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发展最为充分、特色最为显著的一种文学样式,以唐诗为典型,可以从中揭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经验,因此选择以唐诗为主攻方向。他是唐诗学研究的倡导者,三十多年来倾其主要精力于唐诗学理论与资料建设的工作。在唐诗学方面,伯海先生从资料收集考辨入手,从学术史的角度着眼,先后撰写和编撰了《唐诗学引论》等一系列著作,既有宏观的描述,为唐诗学搭建了理论框架;又有翔實的资料和精微的考析,为唐诗学奠定了坚实基础。90 年代后期,伯海先生的研究重点逐渐由唐诗拓展至古典诗学。他在对中国古典诗学长期的研习过程中,体认到中国传统诗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论的诗学,它以诗人内在的“情志”为诗性生命的本根,以“情志”对外物的“感兴”为诗性生命的发动,又以心物交感所生成的“意象”为诗性生命的显现,而这“意象”落实于诗歌文本所呈现出来的“言—象—意”结构范式,亦便是诗性生命的艺术形态。为此,要确切地了解一个时代的诗性生命理念(连同其整个时代风范),就必须从探究其诗歌意象艺术的构成入手,包括意象思维的运作途径、意象结构的构建方式、意象语言的设置策略,以及如何由意象艺术的总体规划和实践以生成诗歌意境等问题。可以说,意象艺术在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中,实已成为诗性生命的命门所在;穿透这道命门,始能进入诗性生命的底基。伯海先生在钻研诗学的基础之上,还旁涉相关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从而以生命论诗学观、审美观乃至哲学观来研究古典诗学。伯海先生将他的这些研究成果汇为三十余万字的《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交上海古籍出版社,我社非常感谢伯海先生的信任,于2006 年及时出版了这部凝聚着他长期思考探索的力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后,伯海先生又将他的这些观点融入具体的唐诗研究,完成了《意象艺术与唐诗》。这部著作以唐诗艺术为例,以唐人生命理念的构建为发端,尤重在唐代诗人们于不同历史生活条件下所取得的不同的生存姿态与生命体验,进以研究这各具特色的情意体验如何通过心物(即天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转化为取径各别的艺术思维活动,终以产生具有独特风貌的诗歌作品及其整个意象艺术。可以说是其《唐诗学引论》的“补编”,从中可以看到伯海先生在唐诗学研究方面的一以贯之和持续努力。这部著作在伯海先生八十华诞之际由我社出版,成为他最近出版的学术专著。

伯海先生为人谦和,在长期的合作中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同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学问精深,既写富于哲理思索的学术专著,也不拒绝出版社编辑的邀约写一些普及型的文章,给出版社以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伯海先生的夫人蒋哲伦教授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位老作者。她与伯海先生是华东师大的同学,专研词学,长期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20 世纪80 年代,她曾经协助马茂元先生参加我社出版的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的修订工作;近年,她积三十年之功整理并作笺注的宋代词人叶梦得的词集《石林词笺注》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正是因为有了彼此间长期默契的合作,所以伯海先生在他八十华诞之际又将他三十多年来精研唐诗学的八种著作,包括他撰写的《唐诗学引论》(增订本)、《意象艺术与唐诗》等专著,主编的《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文献集粹》《唐诗汇评》(增订本),编撰的《唐诗书目总录》《唐诗总集纂要》《唐诗论评类编》(增订本)等著作,加以修订,汇为“唐诗学书系”,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套八百多万字的大书的出版,是唐诗学研究的集大成标志性成果,也是伯海先生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极大信任和支持。也正是因为有一批如伯海先生这样的作者的长期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才能保持学术专业的品牌而领先于业界。

作者:高克勤,编审,上海古籍出版社原社长。

编辑:杜碧媛 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上海古籍出版社诗性唐诗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发覆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邻父伐树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登楼
唐诗赏读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