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燕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责任。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国有企业具有公共性和竞争性的双重属性,其经济责任应当体现公共利益导向和市场竞争导向。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发现国有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促进其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对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深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建议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责任。然而,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管理不善、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其经济责任未能得到有效履行。为此,加強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手段,可以揭示国有企业在经济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国有企业存在的经济责任问题,如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失误、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从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错误、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深化审计工作,可以发现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同时,也为政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和内容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审计手段,评估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承担着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责任,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战略。因此,对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能够全面评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利用情况,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其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审计、财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考核审计等方面。财务报表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合规性及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进行审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财务管理审计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发现并改进内部控制的不足。经济责任考核审计是对企业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责任追究和考核制度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审计,不仅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举措,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同时,审计结果也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便于监督和评估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通过评估和改进,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新要求
(一)更加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治属性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组织和国有资产的代表,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责任。因此,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关注经济利益问题,还要重视其政治属性。首先,经济责任审计的政治属性体现在其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性上。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紧密结合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确保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目标一致。审计结果应当为国有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促进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经济责任审计的政治属性还表现在其为国家监管提供支撑。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管,要依靠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审计可以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监管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二)更加丰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首先,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主体,其社会责任更加重大。因此,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将社会责任纳入审计内容,评估企业在环境保护、公益慈善、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履行情况。其次,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更加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经济责任审计开始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情况,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再次,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更加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日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持和保障。经济责任审计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评估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和信息安全控制情况。最后,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更加注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将评估企业的创新活动、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管理机制,并提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三)更加强调对审计结果的运用
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结果的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现问题、提供改善建议、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审计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结果是对企业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客观反映,因此,在运用审计结果时,要注重客观性和全面性。其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审计结果进行及时沟通与反馈。审计结果的运用要与企业管理层及时沟通与交流,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企业,促使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再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将审计结果纳入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审计结果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更应该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最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将审计结果用于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披露,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四)更加注重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
近年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注重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具体如下:首先,强调审计监督效能的新要求是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为了更好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审计监督的效能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只有通过审计监督,才能发现和解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效。其次,注重审计监督效能的新要求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审计监督不仅要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更要关注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这意味着审计监督不仅要围绕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展开,还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贡献度、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评估,以提高审计监督的综合效益。
三、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纠错容错机制尚未建立
在当前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审计纠错容错机制尚未建立的问题。首先,审计纠错容错机制是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且经营复杂,审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建立纠错容错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目前的审计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纠错容错机制,导致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果。其次,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也是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审计发现问题后,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这些问题往往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目前,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有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对于责任的追究还存在一些障碍。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效性和监督效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审计模式落后,仍以离任审计为主
离任审计是指在领导干部离任之后对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这种审计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审计工作往往被限制在领导干部离任之后,而无法实现对其在职期间的持续监督和约束。这样一来,就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丧失了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监督和及时干预的机会。离任审计还存在难以发现和解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缺失的问题。因为在离任审计中,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的审计范围通常局限在其任职期间的决策和行为,而其他可能存在的责任缺失问题则很难被发现。这样一来,就无法全面地了解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的状况,也无法对责任缺失问题进行全面追究和纠正。
(三)审计内容深度不足,仍以财务审计为主
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核实。财务审计虽然对于揭示企业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但却无法覆盖到其他方面,如企业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这使得审计结果无法充分全面反映企业整体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于发现和纠正企业经济责任缺失和风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审计结果运用不夠充分,成效不明显
审计结果应当被及时、充分地运用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发挥纠错和改进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审计结果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和落实,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纠正;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缺乏对审计结果的深入分析和思考,从而无法将审计结果转化为实际的管理改进措施。
(五)审计评价体系缺失,削弱监督职能
审计评价体系是对审计工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重要依据,可以评价和监督审计机关的工作效果和质量。目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审计报告的质量评价上,而缺乏对审计过程、方法和技术的评价。这就导致审计工作往往只注重报告的形式,忽视了对审计工作的全面评价。缺乏审计评价体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很难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影响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规范审计工作的开展,明确审计工作的目标、要求和标准,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水平。最后,降低审计工作的监督效果。审计评价体系可以对审计机关的工作效果和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审计机关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
四、深化国有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审计容错纠错机制
要深化国有经济责任审计,并提高其效果和监督作用,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审计容错纠错机制。首先,可以在审计工作中引入容错机制,即对审计主体在允许范围内的失误和过错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和纠正。这样可以提升审计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减少顾虑和担心,使审计工作更加顺利。其次,要建立健全审计纠错机制,即对审计结果中的问题和错误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审计纠错工作的落实及有效性。在实施审计容错纠错机制时,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明确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为审计主体提供合理的回应机会和合理的处理期限,保障审计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容错纠错机制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审计机关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审计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效果。
(二)创新审计工作方式
在深化国有经济责任审计中,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做法来创新审计工作方式:
首先,强化“任中审计”。任中审计是指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定期进行审计。通过强化任中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的规范运营。第一,定期开展现场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重点关注企业经营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及企业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情况等。第二,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审计监督,对企业管理层和经营人员的决策进行审计,确保其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合理性。第三,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增加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
其次,构建“1+N”责任审计模式。传统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但这已经无法满足对国有企业的全面审计需求。可以构建“1+N”责任审计模式,即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加入其他特定领域的审计内容。第一,进一步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合规性审计力度,监督企业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经营。第二,增加对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审计,确保企业运营风险可控。第三,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审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结合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建立审计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数据的全面收集、整合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第二,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提升审计的智能化水平。第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应对先进技术的能力。通过以上创新审计工作方式的具体做法,可以提高国有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和监督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规范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审计评级体系
建立健全审计评级体系是深化国有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举措。第一,设定评级指标。建立一套完整的评级指标体系,涵盖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指标可以包括审计的经济效益、合规性、风险管理、内控情况等方面。指标应该具备可量化和可比较性,并能够反映国有企业的绩效和风险水平。第二,制定评级标准。根据评级指标,制定相应的评级标准,将国有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评级标准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公正性,确保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国有企业进行准确评价。第三,设立评级机构。建立独立的评级机构,负责对国有企业进行定期评级。评级机构应该具备专业的审计和评级能力,同时要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第四,定期评级和公示。定期对国有企业进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进行公示。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第五,动态调整评级结果。根据评级结果,及时调整国有企业的评级等级。评级等級的调整应该及时、准确,并能够反映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改进情况。通过建立健全的审计评级体系,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同时也提高审计的监督作用和社会认可度。
(四)加强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第一,完善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培养体系,包括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招聘时应注重选拔财务、法律、管理等复合型人才,要注重培养其审计技能和专业素养,并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考核和激励机制要与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激励优秀人才留在审计机构。第二,提供专业培训。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供专业知识、政策法规和技能培训,并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提供研修和进修的机会。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全面素质。第三,加强跨领域合作。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财务、法律、管理等多领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要与其他专业领域进行合作和交流。可以设立专门的合作机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机构建立联系,并进行专业分享和研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第四,建立经验交流平台。建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案例分享和经验交流。通过分享和探讨成功的案例和工作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五)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首先,国家应该提高审计的权威性。为提高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应当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审计法律法规,明确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增加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强化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建立独立自主的审计机构,确保其在审计过程中不受其他利益干扰。第三,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加强培训和考核,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和规范,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加强审计问题整改。具体有以下内容:第一,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问题整改的追踪机制,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报告整改情况。第二,加强对问题整改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并达到预期目标。第三,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对严重失职、渎职、违法违纪等行为进行惩戒,形成威慑力。
最后,强化审计结果共享。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审计结果的共享平台,促进审计机构之间、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第二,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结果的可视化和数字化水平,方便相关部门和公众对审计结果进行查询和使用。第三,持续加强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合作,共享审计结果,形成合力,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风险防控。
五、结语
总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化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和方法,推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赐.新征程上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6):101-103.
[2]汤晔.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J].大众投资指南,2023(09):97-99.
[3]王立新.新规下深化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财会学习,2023(04):109-111.
[4]谢星星.新规下深化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探索[J].财会学习,2022(24):107-109.
[5]张树岗.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探索[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2(01):63-65.
【作者单位:浙江中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