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婷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合作模式,对于推动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提升产业合作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國自贸区作为国内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自贸区建设对于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天津自贸区作为中国自贸区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辐射效应。文章旨在探讨天津自贸区建设对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天津自贸区;区域发展,辐射效应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自贸区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自贸区建设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起已取得显著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天津自贸区作为继上海自贸区之后的第二批自贸区试验田,旨在弥补北方自贸区的空白,为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提供对外开放的便利窗口。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自贸区的建设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天津自贸区建设对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二、自由贸易区与经济辐射相关概念界定
(一)自由贸易区
1. FTA与FTZ的含义与区别
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贸易协定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取消大多数商品、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绝大多数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的自由流动,资本和服务、技术、人员和生产实现优势互补等因素,促进共同发展,其目的是促进经济一体化,其目标之一是消除贸易壁垒,允许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FTZ(Free Trade Zone)源于WCO有关“自由区”的规定,国内称为“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区是世贸组织立法中关于“自由区”的规定,在我国被称为“自贸区”。世界海关组织制定的《京都公约》中指出:“FTZ是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而言,通常视为关境之外。”其特点是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范围内的小面积,是一个单一的(地区)的行为,通常需要围栏隔离,外国货物进入该地区的关税实施免税或保税,而不是降低关税。目前,许多国家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形成了各种自由贸易区。这些自由贸易区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了许多经济利益和就业机会。
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的重要区别,前者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的一片区域;后者是在海关监管下设立的,受海关管理的特定区域。
2. 自由贸易区的基本类型
从本质上来说,自由贸易主要由自由贸易区和工业园区构成。在自由贸易区,不允许对货物进行拆封、零售和加工。而在工业园区,对于进口的原料、辅料及零部件,实行免税进口政策。同时,加工企业可在特定的加工区进行加工。从覆盖范围来看,自由贸易分为两类自由贸易区:完整和不完整。前者是所有港口被指定为自由贸易区的城市,后者被划分为自由贸易区所在的城市的一部分。从功能上看,根据地理条件和进出口贸易流量的确定,主要用于重新分配,如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结合贸易、贸易型,如阿联酋自由港迪拜港;出口加工,如尼日利亚自由贸易区;保税仓库,如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
3. 自由贸易区设立的条件
首先,自贸区的设立要以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各项制度的创新为根本目的;其次,自贸区的设立要以有利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有利于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为重要核心;最后,自贸区的设立要以“在岸+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为关键突破口。
(二)经济辐射概述
1. 经济辐射的内涵
辐射是指两个不同能量级别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一个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时,这种能量会被另一个物体吸收或反射。而这些物体又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外传播,从而产生广泛的辐射。本文将经济辐射定义为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与相对不发达的区域之间进行的转移,这种转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贸易、投资、技术转移、人才流动等。在经济辐射的过程中,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传递资金、技术和知识等资源,从而推动不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从辐射的形态上可以分为三种: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点辐射以某一中心城市为辐射中心,通过其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线辐射一般以交通工具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将沿途所有地方都覆盖在内。而面辐射则是以点与线为基础,以一个中心城市或主要的交通枢纽为中心,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点、线辐射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从而推动了面辐射的形成。
2. 经济辐射的动因和途径
在传统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中,经济辐射效应被视为一种地理现象,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现象,由此引发了经济发展的空间极化效应和空间扩展效应。首先,经济的辐射效应表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增长极是指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这些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能够吸引资金、能量、信息、人才等向发达地区集中。这种极化效应使得增长极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点,并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经济的辐射效应表现为增长极的辐射效应。增长极的辐射效应是指通过资金、能量、信息、人才等向腹地传导经济动力与创新成果,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辐射效应能够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三、天津自贸区发展概况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区(简称天津自贸区)是中国北方地区首个在滨海新区设立的经济特区。该特区涵盖三大功能区域: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及滨海新区商业中心区。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枢纽,天津自贸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京冀,并辐射东北、西北和华北。它是中国北方的第一大口岸,是华北地区的第二大空运枢纽。中欧班列已经投入运营,形成了亚欧交通枢纽,陆海空三路联运效率高。天津自贸区聚集了大量的进出口贸易及投资项目,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以体制创新为核心,天津自贸区是滨海新区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是滨海新区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枢纽。
(一)天津自贸区区位优势显著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在地理位置上,天津自贸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起的重要节点,也是中蒙俄经贸走廊的关键枢纽。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该区域成为东亚地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门户。同时,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作为中国北部各省与外界联系的枢纽,天津拥有中国北部第一大口岸——天津港。天津港已建成25座无水港,向内地11省市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口岸服务体系。以天津港为中心的“两桥三口四口岸”为亚欧两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此外,天津还拥有40多条国际海运集装箱航线,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畅通的物流网络;其次,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同时拥有大面积的可耕土地和经济发展空间。这一地区资源丰富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其发展将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二)制度创新改革改善区内营商环境
自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其在行政管理、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改善了区域营商环境。根据《202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披露,天津自贸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初步编制完成,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批复。此外,《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批复,其中128条工作任务已经全部落实,截至2023年3月,已经完成了总目标的四分之三以上。在贸易领域,天津自贸区推动了贸易便利化改革,建设了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大大简化了贸易手续。此外,自贸区还推动了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创新,如推行“單一窗口”通关模式,加快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提高了贸易效率;在投资方面,自贸区推行了更加开放的外商投资政策,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准入的限制,鼓励外商在自贸区投资设立企业。同时,自贸区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如简化了企业注册流程,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来自贸区投资兴业。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推动了双边投资的便利化进程。天津自贸区实行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外商投资。2018年7月28日开始实施的《负面名单》是近年来精减幅度最大的版本,从2017年修订的95条减少到2018年的45条,2022年进一步精减到24条。这些措施都进一步提高了投资环境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降低了投资门槛和风险。在对外投资方面,天津自由贸易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投资促进机制,旨在吸引和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区内进行投资活动,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同时,该区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和保障。
天津自由贸易区首创的“单一窗口”,将海关、检验检疫、海洋、海事及商务等四大部门进行了集成,通过统一的平台,将需要的各种证件一次递交,就能一次性办好相关事项,实现了免费通关和口岸服务的目的。这项革新措施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加快了整体海关的通关效率,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更加便捷。此外,天津自由贸易区还围绕“互联网+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单一窗口”的功能。例如,上线了RCEP服务专区,增设了“金融服务”“津心融”模块,发布了“天津市跨境金融便民手册”等,这些功能都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天津口岸的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仅为0.57小时,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4.3小时,同比分别缩短了22.97%和1.8%,在全国各主要口岸中处于领先地位。天津自由贸易区以发展新型贸易为重点,努力构建贸易便利化创新平台,推动了贸易的转型升级,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集聚效应拉动自贸区经济增长
天津自贸试验区凭借其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成功吸引了众多中外企业进驻。截至2022年末,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各类企业数量已经增至82,000个,是自贸区设立之前的3倍。同时,吸引了近4,000家外资企业,总资产近万亿元。税收收入从2015年的35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12亿元,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全市的发展贡献了“自贸力量”。天津自贸区以金融租赁企业为主导,其业务已经达到了专业化、国际化和精英化的全国领先水平。根据《2022天津市金融运行报告》显示,目前天津自贸区共有4000多个租赁企业,累计完成了2100架飞机的租赁业务,使天津自贸区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集聚地。天津自贸区在融资租赁业务方面已经形成了集聚高地,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集聚效应对天津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自贸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正面的影响。根据图2所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其所在的1%的土地面积上创造了全市9%的一般预算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占天津市的比重达到了12%。此外,自贸区实际直接利用的外商投资达到28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12.1%,占天津市利用外商投资的26.4%。自由贸易区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559亿元,较上年增长30.4%,占全市的33.4%。跨境贸易往来金额为1276.2亿美元,占全市的24.1%,跨界结算金额为2729.9亿元,占全市的41.5%。这些数据表明,天津自由贸易区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成为地区“增长极”,其发展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区域辐射效应分析
自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增强经济联系,该试验区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辐射源。
(一)天津自贸区制度创新对京津冀溢出效应显著
天津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上,民建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新发展格局下,天津自贸区应更加注重首创性制度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枢纽。引育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要素市场,抓好现有要素市场,提质增效。进一步深化首创性制度创新,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亚太自贸区战略。“建议天津提升整体外贸发展水平,服务建设北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扩大政策效果溢出,充分释放自贸区政策红利。加快现行创新举措的迭代升级,释放“融资租赁、货物通关、‘放管服”等领域红利,争取在海关监管、税收制度、外汇收支便利化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探索对租赁公司出口租赁和离岸租赁业务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推广FT账户分公司模式等,做好与既有产业的衔接配套。大力发展跨境融资租赁、离岸租赁,巩固天津融资租赁行业的国内领先地位,并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创新海关监管方式,实现了京津冀三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信息共享,形成“通报、通检、通放”的通关一体化改革。这一改革为贸易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在京港办理海关手续的时间节省了8个小时,运费也降低了30%。此外,天津港的货物进口和出口时间也大幅减少到3天,报关成本降低了30%,口岸的通关效率提高了75%,使得京津冀地区的贸易更加便捷。
(二)天津自贸区辐射京津冀经济效益显著
天津自贸区的成立,使得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截至2022年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经成功签约来自北京和河北的项目共计6845个,占全部引资总量的20%。其中,来自北京的项目有4192个,来自河北的项目有2653个。此外,签约的京津合作项目也达到了400多个,投资总额突破了千亿元。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自由贸易区与河北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已有40余家中央企业及其全资子公司在该区落户。此外,天津自贸区的发展也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流动和技术交流,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措施,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进驻。同时,还积极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流,搭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
随着京津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北京和河北的GDP增速相较于自贸区设立前明显加快。在GDP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得到优化。具体来说,第三产业在京津冀地区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则不断下降。其中,北京的三次产业比重约为1%:20%:80%,主要以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而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且产业结构相对稳定。自2015年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后,天津市的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产业结构从传统的二、三、一产业结构转变为三、二、一结构,这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产生的产业聚集和外溢效果非常显著。到2022年,天津市的三次产业比重约为1%:41%:58%,与北京相比,第三产业比例相对较低。而与河北相比,第二、三产业比例相对较高。
河北受到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辐射效应影响,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与自贸区配套的产业,从而促进了河北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趋势表明,天津自贸区的成立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于河北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天津自贸区的成立对于天津市和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充分发挥天津自贸区辐射作用建议
(一)构建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产业联动发展
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显著,主要体现在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行政壁垒的阻碍及地区间协作的困难。为了充分发挥自贸区的辐射带动效应,要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建立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机制、打造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及提升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服务等。通过推广天津自贸区的改革创新经验,可以进一步扩大制度红利,使京津冀地区共同享受体制创新带来的经济效应。同时,应加强政策协调,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促進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要重点解决京津冀区域存在的问题,包括定位衔接不够、功能重叠及同质化竞争严重等。为此,天津市积极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三区叠加”政策体系;同时,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加强与北京和河北两地政府及企业合作,着力推动形成对接协作格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扩大开放力度,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天津自贸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贸易保护形势,要发挥“开放高地”的作用,推动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区域内的贸易结构。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部署要求,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聚焦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天津市政府的联系配合,充分释放综合保税区战略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等政策红利,通过体制创新、平台建设、环境营造和区域联动,引导高端要素集聚,助力天津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示范区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天津自由贸易区要进一步加强同京冀之间的联系,增强面向京冀的商贸和服务职能。与此同时,在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贸易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提高科技投入,营造创新集聚高地
天津自贸试验区是全国具备开展试点条件的自贸区之一,需要各部门、各单位认清形势,凝聚共识,共同缔造,协同联动,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添柴加薪”。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创新主体的集聚,建设科技创新的聚集高地。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试点示范作用,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对接“一带一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首次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过程中形成的新论断、新要求。
通过学习国家历年发布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及最佳实践推广案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例如,天津自贸试验区可以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加强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服务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在自贸区建设的推动下,我国金融租赁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天津港东疆片区(简称“东疆”)成为全球第二大、中国最大的航空租赁业基地,国内80%的船只及海洋工程设备都在此租赁。目前,东疆作为中国金融租赁领域的“第一高地”,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考虑到以东疆保税港区作为核心区域,依托京津冀地区机场、港口、陆港三大枢纽,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使金融租赁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进行航空、航运和陆路等方面的租赁业务,提高了运营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自贸港与自贸区、口岸区的联动发展,使之更加充分地与全球市场接轨。
天津自贸区应聚焦京津冀自贸区,为“一带一路”和京津一体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加强与“一带一路”的衔接,促进科学技术、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推动自由贸易港向更高层次发展。
六、结语
天津自由贸易港的建立和发展在京津冀地区产生了深远的辐射效应,但其对周边地区的拉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自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通过持续深化体制创新,有效改善了区域内的营商环境,显著增强了区域内的产业聚集效应,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其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和增长极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张珵,丁慧霖,陈婧祺.国内自贸区辐射效应与当地上市企业人力指标的关联研究——基于PSM-DID的探究[J].中國商论,2023(20):129-133.
[2]王三兴,石大庆.自贸区设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270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04):63-73.
[3]陈璇.RCEP背景下天津自贸区的发展对策与建议[J].商展经济,2023(10):14-16.
[4]荆茜茜.自贸区设立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3.
[5]高志文.自贸区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3.
[6]唐志军,王紫月.自贸区政策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23,43(01):53-59.
[7]张广艳,贾成龙.天津自贸试验区:502项制度创新在这里诞生[N].滨城时报,2022-07-19(003).
[8]刘宁.天津自贸区对区域发展辐射效应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1):102-103.
[9]温皓斐.黑龙江省自贸试验区与区域联动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20.
[10]张又匀.河南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480.
[11]任福耀.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研究[D].郑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1.
[12]顾贾能.浙江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1.
[13]靳曲彤.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经济辐射效应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14]韦颜秋,邱立成.自贸区建设对母城及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以天津自贸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09): 81-84+90.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