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陈玲芬
以史为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不断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应积极借鉴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充分挖掘其本质内涵及一般规律,不断对其合理内核进行挖掘与创新。
“六经”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涵盖了极其丰富的廉政智慧。如《诗经》中有“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之歌,《尚书》中有“简廉”之德,《周礼》中有“六廉”之说,《礼记》中有“廉以立志”之论,等等。
“廉”字最早见于《尚书·皋陶谟》,书中记载,舜时“上古四贤”皋陶提出为政者应该具备九种品德,其中就把“简而廉”作为九种品德之一。从“简而廉”的注解中,我们得以窥其一二。“简”字有简单、简略、质朴、平易、简大等多种含义;而“廉”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廉之言敛也。堂之边曰廉。”本义是堂屋的侧边,侧边一般都是方方正正的,所以有方正、棱角的意思,后引申为清正、俭朴、严明,与“贪”相对。“简而廉”的“而”字是一个连词,在这里表示转折,“而”所连接的是前后两种不同甚至相反状态之间的一种平衡。“简”和“廉”通过“而”的转折性表达,体现出中国古人的辩证性思维,即要达到一种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态度和为政智慧。这正好可以给因贪婪过度、私欲过重、不辨是非所导致的贪腐问题,提供一个历史经验和价值指引。
一、《尚书》的“九德官人说”
《尚书》指“上古的史书”,记载了自尧舜至东周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诰和君臣谈话记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改称为《尚书》,“以为上古帝王之书”(王充语)。传说皋陶出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尚书·虞书·皋陶谟》中“谟”是谋划的意思,“皋陶谟”是指皋陶为帝舜谋划政事。《皋陶谟》,中心内容是希望帝舜继承帝尧的治国传统,使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以“九德”作为修身、知人的詳细标准,强调君王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尚书》中有“九德官人”说: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皋陶说:“啊!检验人的行为,大约有九种美德。如果说那个人有美德,就要把他做的事一一罗列出来。”
禹问:“什么叫九德呢?”
皋陶说:“九德就是指宽厚又庄重,柔和又坚持己见,讲原则又彬彬有礼,聪明能干又兢兢业业,懂得权变又坚韧刚毅,为人正直又温和友善,坦率真挚又张弛有度,刚正又笃实,勇敢又符合道义,要诚心诚意地表彰任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好人啊!每天能表现出三种美德,每天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为卿大夫,就能保住他的封地;每天都能庄严地践行六种美德,辅助国家治理,作为诸侯,就能保住他的邦国。能够普遍地推行九种美德,使具有九种美德的人都能担任官职,百官臣僚相互学习效法,恪尽职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政事与天象运转规律相适应,各种事情都会取得成功……”
皋陶的言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德政和民本思想。他从修身、用人的标准出发,提出了“九德”,目的就是为了安民,强调在礼制的规范下,帝王能够“慎厥身,修思永”,以身作则,自上而下以宽厚仁慈的道德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最终达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文中提出的“九德”准则与修己立人等思想,是对管理者全面素质的要求,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皋陶之谋的核心在于施政者应“行有九德”,正因为“廉”具有道德规范属性,人们自古以来便将“廉”与“政”连用,组成“廉政”一词,表达了对政治、行政或政府等与“政”相关联的一切活动的价值期待,正确理解“九德”中“简而廉”的实质内涵,对于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等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简而廉”:“廉”的三重含义
“廉”在古汉语中的本义是指“堂之边”或“厅堂上方有棱角的横梁”,“廉”字之本义为“侧边”。在汉字中,“廉”是由“广”“兼”围合而成的形声会意字,从广(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如府、庭、庐、庙、店、库等均与房屋相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堂之边曰廉。”“廉”最初的定义与用法应是一个名词属性,后来“廉”字有形容词和动词的用法了,如“廉而不刿”“洁廉而果敢者也”“清廉”等,从最初的有边界、刚直、有棱等特性不断丰富发展引申为清廉、正直、俭约、收敛、廉耻、廉洁、廉政等道德品格,使与“廉”相关的词组逐渐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和政治范畴。
那么,“简而廉”中的“廉”又有哪些内涵呢?
一是含有平易近人又坚持底线的原则。《尚书》中的“简而廉”之廉是作为九德中的一德出现的,那么就可以理解为这里的“廉”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形容词,是具有廉洁属性的一种廉德。廉德是中国古代吏治的根本保证,一旦从政为官者的廉德缺失,就必定会导致吏治腐败,最后社会治道就会衰落。“简而廉”的实质就是对为官从政者提出的公正、廉洁、不贪等品德要求。一个廉洁的人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的,不贪便是为官者的边界和底线。古人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宋代包拯说:“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将为官处廉者喻为民众的表率,而将为官处贪者比喻为“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多次勉励中共党员要珍惜名节,严于律己,守持廉德。因此,为官者要努力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关键时候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守好自己的道德边界,不能放任自流,才能不坠入欲望的深渊,进入迷局困局死局。
二是具有宽大简略而志行端正的品格。儒家提倡“为政以德”,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天下,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性作用。而“简而廉”作为《尚书》九德中的廉德,在国家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简而廉”中的“廉德”具有什么样的独特的品格和力量呢?唐孔颖达在注解“简而廉”时,认为:“简者,宽大率略之名。志远者遗近,务大者轻细,弘大者失于不谨,细行者不修廉隅,故简大而有廉隅乃为德也。”孔颖达认为具备“简”之德性的人往往是属于宽大宏阔直率通略的,通常志向远大而不在乎眼前的蝇头小利,关注宏观层面而不太看重细节,推崇弘大格局而不在意繁琐微末工夫,但可能不太注重自身在廉洁方面和规则意识的修养和提升,所以为官者要想有德,必须既要修养“简性”,也要修养“廉性”,只有两者同时修养和提升,才能称得上有德之人。这里“简而廉”的廉德可理解为为官者既要有对精神生活宽广、博大的追求,也要有对物质生活节制、简约、俭朴的志趣,指向人品端正、有志向、有气节的一种修养与德性。《周礼》早就指出,“廉者,清不滥浊也”,即使做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宰”也必须为人清白、为政清明。廉,被视为“立人之大节”。
三是具备“简大却有察”的能力。《朱子语类·卷七十八·尚书一》:“‘简而廉,廉者,隅也;简者,混而不分明也。《论语集注》:‘廉,谓棱角峭厉,与此‘简者,混而不分明相发。”如果把“简”解释为混而不明,意味着会有模糊不清而不明确的状态,这样容易流于表面,过于肤浅,但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需要有一定的制约规则和机制来确保社会的有序运行。如《管子·正世》:“过在下,人君不廉而变,则暴人不胜,邪乱不止。暴人不胜,邪乱不止,则君人者势伤而威日衰矣。”过失如果在下边发生的话,君主若不能明察而加以纠正,那么暴乱分子就不能制止,邪乱之事就不会停息。暴人不制服,邪乱不停息,则统治人民的君主,其势力将受到损害,而权威日见下降。唐尹知章注:“廉,察也。”由此观之,廉与辨意义相近。“简而廉”,即简大却有察。通过这个注解,我们也可以发现“廉”字有明察、明辨之意。为官者如果缺乏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容易陷入混而不明的状态,就需要拥有“廉”的能力来审查是非和辨别好坏,所以为官者必须掌握“简而廉”的双重能力来处理相对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
我国古代就有“拨云雾而睹青天”之说,“青天大老爷”是为官清正廉洁的代名词,能够让百姓感激、称作“青天”的清官,都是可以明察秋毫、洞察细微,像青天一样执法刚正无私,使人民看到光明的清廉官员,他们执法如山,办案精明,不冤枉好人。中国历史上有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有屡平冤假错案、深得民心的“海青天”,有排解过许多重大疑案、悬案,“鬼有冤枉也来伸”的“于青天”等等。老百姓用“青天大老爷”这个称呼,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无比敬仰和赞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日趋复杂,为官者不一定事事都能了如指掌,但面对是是非非时,一定要心如明镜,能够辨别是非曲直,公正公平地处理问题,不能稀里糊涂,听之任之,要有自己的审辨能力,才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三、“简而廉”的廉政智慧及其启示
通过认识和理解“简而廉”的廉政智慧,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这不仅能够增进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高度思想自觉,还能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社会风尚,并持之以恒地净化政治生态环境。
启示一:遏制贪欲,守住底线
贪婪是人性的弱点,是为官者误入歧途的罪恶源头。廉洁始于自律,堕落始于贪婪。贪是腐蚀心灵的毒酒,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就像失控的车子、决堤的洪水、脱缰的野马。贪心是邪恶的动力,也是一切灾难的渊源。《史记》记载饕餮是缙云氏之子,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饕餮的悲剧就在于贪欲,如果不对自己的欲望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发展,终会反噬自身。
作为执政党,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仍然是吏治腐败问题,所以,治理国家,表面上是治理老百姓,实际上是治理官员,吏治则国治,吏治则民安。2022年11月张福生被立案审查调查,成为党的二十大后消防系统第一个被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张福生是原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他在忏悔录中写道:“防火者腐败,无异于纵火。”作为防火者,他自己内心的“总防火阀”却出了问题。可惜这样的认识,是在“纵火”之后,来得实在太迟了。张福生就因为没有控制好自己的道德底线,让贪欲之火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值得好好反思。党员干部只有时常叩问和守护初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才能灭掉心中的贪欲“火源”。
启示二:修身齐家,坚守廉德
东汉灵帝时期,有一个叫崔烈的人,用五百万贯钱买了个司徒官职。司徒是与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的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大臣们尽管没有当面谈及崔烈的丑行,但在他背后议论纷纷,使得崔烈声誉大减。崔烈却依然自我感觉良好。有一天,他问儿子崔钧说:“如今我位居三公,人们对我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今登其位,天下失望。”崔烈问其何故,崔钧回答说:“论者嫌其铜臭。”“铜臭味”一说由此得来。《幼学琼林·珍宝》篇中说:“崔烈以钱买官,人皆恶其铜臭。”表达了对买官卖官这一无耻行为的嘲讽。唐太宗曾谆谆告诫太子要崇尚廉俭之德:“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唐太宗认为,俭奢二者是“荣辱之端”,居官者当以俭约清廉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领导干部的家風,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如吉林省政协原副主席张晓霈不仅自己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据澎湃新闻报道,在吉林市黄金地段的一座过街天桥上,镶嵌着一块横跨马路的LED广告屏。张晓霈利用权力、协调关系,帮助其儿子的广告公司在此处经营广告屏,实际这块广告屏也成了他权钱交易的一块招牌,广而告之,肆无忌惮,使得很多企业得知内情后,蜂拥而至,主动投放巨额广告,变相地向张晓霈输送利益。2023年6月,张晓霈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始终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上为全党树标杆、作表率,从严管好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带头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好分管领域和主政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启示三:明辨是非,廉洁为民
廉吏对于营造清正廉洁的从政之风,具有极大的人格感染力和行为影响力,并被他们称为“兴化之本”。《后汉书》载汉桓帝本初元年诏云:“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恒必由之。” 因此,重用清官廉吏,必定会在百官中产生极大的导向作用,从而促使百官“以循良为楷模”,自觉躬行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政治担当,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政治勇气,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我们要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清醒认识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树牢廉洁意识,厚植人民情怀,坚持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公仆的廉洁自律换来群众的顺心安心。
〔作者分别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