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考试学科课后服务实效性的提升

2024-03-10 01:56叶新和 程仁新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实效性双减

叶新和 程仁新

[摘要] 对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课后服务,考试学科课后服务实效性的判断是当前研究的一大难点。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对课后服务的认识、课后服务参与时长、课后服务参与方式和课后服务的内容等,具体策略为提升管理者认识、切实减轻师生负担、优化内容与方式、鼓励教师科学探索及探索实效性评价方法。

[关键词] “双减”;课后服务;初中考试学科;实效性;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自此“双减”背景下初中学校课后服务的研究便成为热点,而初中考试学科课后服务实效性的判断是其中的一大难点。课题组调查发现,目前本区域各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要提升课后服务的实效性,一种思路是对考试学科课后服务的实效性形成相对科学的判断方法,据此分析与改进有关措施。考试学科,本文特指本地区中考学科。经中国知网搜索,“主题”选择“课后服务”“实效性判断”,“期刊”选择“全部期刊”,搜索结果为0,这表明尚无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另一种思路是分析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形成相应的提升策略。该思路的难度小一些,就目前而言更容易实施。

二、课后服务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认识影响行为,过程决定结果。“双减”背景下初中考试学科课后服务实效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对课后服务的认识、课后服务参与时长、课后服务参与方式及课后服务内容等。

1.对课后服务的认识。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对中考考试学科而言,无论是从学校层面来看,还是从相应科任教师层面来看,课后服务往往被理解为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就本地区而言,实际呈现出来的课后服务与以往存在的晚自习没有根本区别。并且,因为课后服务的存在,使得学校七、八年级的学生有了“晚自习”。

2.课后服务参与时长。就单次课后服务而言,参与时长是该次服务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长期来看,参与时长也是课后服务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对“双减”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来看,课后服务的时长都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就了解到的本地区情况来看,不同学校同一年级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大同小异,七、八、九年级结束课后服务的时间通常为20:00、20:10、21:00。不过,能够真正反映学生作业负担的其实是睡眠时长。课题组于2023年5月利用问卷星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初中生(三个年级学生参与调查的人数基本相同,有效填写的学生人数为1938名)中睡眠时长约为6、7、8、9小时的百分比分别为20.43%、40.76%、33.90%、4.91%。可见,有61%的初中生睡眠时间偏短,近20%的初中生睡眠明显不足。

3.课后服务参与方式。这是决定课后服务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不同学校同一年级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决定课后服务效果的主要是师生的参与方式与课后服务内容。据了解,本区域多数初中学校师生的参与方式比较单一。在七、八年级,有的学校仅仅是教师“看班”,学生完成当天作业,而有的学校则安排教师先上一节课,然后学生完成当天作业;在九年级,基本是先安排一节课教学,然后学生完成当天作业。

4.课后服务的内容。内容的不同会导致课后服务效果的不同。同一年级,同样的学习要求,不同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学校的平行班,如果讲解内容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也不一样。

三、课后服务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课题组在进行研究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学校的干预,以保证实验的有效开展。针对课后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课后服务的实效性,就学校层面而言,采取了如下策略:

策略一:提升管理者认识

提升学校领导层的认识。一是正确看待“双减”与课后服务。从学校层面来看,“双减”的要求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同一地区而言,学校白天课堂教学的时长基本一致,因此,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主阵地是课后服务。学校应当从提高中华民族未来建设者身体素质的高度,来考虑提升课后服务的实效性。二是不宜简单化地理解与对待。目前,本地区大多数初中学校将课后服务当成晚自习,各年级仅仅安排考试学科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无疑是一种对课后服务的简单化理解的体现。

提升教师的认识。学校领导层的眼界与格局决定着教师的认识水平。学校领导层的认识提升了,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教师对“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实效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落实课后服务。

策略二:切实减轻师生负担

减轻学生负担。“双减”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主要抓手是作业限时,具体做法:(1)由各年级的分管校长牵头,学科备课组长参与,以一周课后服务为一个时段,共同商讨各学科作业的完成时长。

(2)各备课组根据本学科总时长,以班级为单位,针对具体情况,落实到课后服务的每一天之中。(3)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科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时长确定好当天相应的作业内容。教师自己先试做,根据试做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再布置给學生。就课题组的认识而言,学校管理层能够接受的主要学科作业时间,还有一些缩短的余地。因此,在作业限时真正得到落实后,学校可以针对主要考试学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数学学科作业要求减少10分钟上下,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减轻教师负担。学校可以各种措施多管齐下。一是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课后服务的实施无形中使得教师在校时间延长很多,弹性安排教师在校时间因此显得颇为必要。《“双减”意见》中指出,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从有关新闻来看,不少地区2021年都先后宣布实行教师错时上下班制度。二是鼓励实验教师共享课后服务的内容。本研究课题涉及区域内2所城区初中、4所乡村初中的数十位老师。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实验教师共享课后服务的内容,在保证实效性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轻教师整体的负担。三是适当增加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数量。一个班的课后服务通常是由一位教师负责的,如果考虑安排两位教师先后参与,能够有效减少每个人当天的课后服务时长。如果条件具备,以任教学科一文一理的搭配为最佳。

策略三:优化内容与方式

活用“朝三暮四”。课后服务既相对独立,又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典故“朝三暮四”其实反映的是整体思维,可以灵活运用到课后服务中去。比如,七年级地理每周2课时,但课后服务中没有安排相关内容,不妨考虑调整一部分课时到课后服务中,这样在整体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对当天课后服务可以起到较好的调剂作用。再如,劳动与社团活动均可以考虑由白天调整到课后服务中,以有效提升当天课后服务中所涉及考试学科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优化课后服务方式。在可能的情况下,同一年级课后服务可以考虑进行学科分层走班。所谓学科分层走班,是指将同一年级学生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分为2-3个不同层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层次学生在学习或者活动时集中到某个固定教室,由相对固定的教师组织学习的一种方式。笔者在许庄初中工作时,于2014年春开始带领学校数学备课组进行探索。2015年春,笔者和时任校长一同主持申报江苏省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初中数学学科分层走班的实践研究”。后来,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也主动加入研究,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就课后服务而言,分层走班可能更容易实施,实践效果也会相对更好一些。

增加艺术欣赏等内容。主要考试学科的课后服务时长每天总计可以减少15分钟左右,节省出的时间用于音乐或者美术欣赏等,可以安排在独立作业期间,从而起到放松身心、提高解题效率的作用,并且对于释放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也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

改进学生的参与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往往只能结合具体学习内容渗透,而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专项指导,既必要也可行。这样,不只可以改进课后服务中学生的参与方式,更可以改进白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方式,从而同时提升课后服务和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策略四:鼓励教师科学探索

鼓励教师进行探索是必要的。不少学校尤其是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校,在课后服务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稳定的做法,这些做法从表面上看是有效的,甚至可能是具有学校特色的做法,然而具体到班级的某些学生,未必就很合适。不妨鼓励教师针对具体的班级、具体学生做一些个案研究,适当做一些修改或者调整,以使方法与措施运用得更加精准。

鼓励教师在探索时树立证据意识。实证研究,国内起步较晚,因此,能搜索到的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的相关文献甚少。笔者对文献如《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教育实证研究方法应用与误用》《实证研究必备30讲》等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实证研究的核心是证据意识,只要有充分的依据,即可认为是实证研究。树立证据意识,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看法与经验,将真正有效的做法总结出来,从而提升课后服务的效果。

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性作业的探索。除了在学校层面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优化以外,鼓励实验教师对每次课后服务的内容进行优化,同样很有必要。从课题组调查的情况看,学生作业形式相对单一,多数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其他形式的作业如综合与实践性作业则很少布置,故需要通过探索来增加实践性作业的内容与

次数。

策略五:探索实效性评价方法

教师和学生往往会根据评价的结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中考之所以受到绝对的重视,是因为中考有评价,并且相对客观、公正与权威。考试学科课后服务实效性研究之所以是难点,正是因为优化评价实属不易。

突出对作业限时落实的评价。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关键在于作业限时,限时落实的关键在于教师,保障则在于学校。一般来说,学校领导层会在教师大会上讲要控制作业量,要限时作业。不过,通常难有跟进措施。在各学科作业时长比较合理与科学的基础上,参与实验的部分学校尝试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填写学生完成时间,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并就调查结果及时与实验教师进行反馈和沟通。

注重满意度的调查与反馈。课后服务相对独立,通过期中或者期末测试成績来评价,一是等待时间偏长,二是科学性不高。因为测试成绩是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后服务效果等的综合反映,难以用来直接判断课后服务的效果。相对来说,不定期对学生、家长和参加实验的教师等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此反映平时课后服务的实效性,这样说服力会更强一些。调查后,要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师。如果调查中发现存在明显问题,那么,学校应当及时进行指导与必要干预。

[本文系江苏省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提升县域内初中课后服务实效性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D/2021/02/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叶新和   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教育局,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程仁新    江苏省泰州市白马初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实效性双减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