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足部穴位艾灸疗法干预脑外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研究

2024-03-09 02:20黄彩虹刘金明张娟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寒颤艾灸围术

黄彩虹,刘金明,张娟(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脑外手术作为处理各类脑疾病常用方案,其疗效备受临床认可,但脑中枢解剖结构复杂,且血管、神经丰富,手术要求较高,术者需仔细、谨慎操作,以减少神经血管损伤,因而手术时间相对较长[1]。手术期间组织暴露、液体输注等,会导致机体热量散失,使患者体温下降,从而引发低体温[2]。相关研究[3]表明,外科手术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高达50%-70%,而低体温会影响机体组织代谢能力,降低组织器官缺氧耐受力,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中医将低体温归于“阳气不足”“寒证”等范畴,认为病机在于体表不固、外感寒邪,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体温降低[4]。艾灸作为中医常用康复保健疗法,其利用艾燃烧的热力刺激特定穴位,可发挥温阳补虚、活血通脉、散寒等作用,且可调节脏腑功能[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足部穴位艾灸疗法干预脑外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择期行脑外手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纳入标准:具备脑外手术指征;年龄≥1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意识清晰;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肝脏、肺部等恶性肿瘤;合并脏器器质性改变;合并精神疾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足底皮肤破溃、红肿;过敏体质;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依据《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6]采取保暖措施,术前加强患者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内容,介绍手术医师团队、简单手术流程等,并积极展开心理疏导,排解其紧张、恐惧等情绪;手术开始前,提前将手术室温度调节为23℃,引导患者选择合理体位,术中做好非手术区域保暖措施,用棉被盖好肢体,并提前加温输注液体;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参数变化,加强创面观察、饮食宣教、康复训练等。

1.2.2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常规干预,予以改良足部穴位艾灸疗法干预,手术开始前,取患者双足涌泉穴、太溪穴,先对穴位行100-200频次按摩,然后使用75%酒精对穴位区域皮肤进行消毒,消毒结束后贴上艾灸贴,术中间隔15min、30min、60min、120min各观察1次艾灸部位皮肤情况,若手术时长>4h,则需更换新的艾灸贴。

1.3 观察指标 ①体温:记录两组术前、术中30min、术中60min及术毕体温。②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术中30min时足末梢皮肤温度、术中寒颤消退时间、术中寒冷感觉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苏时间。③低体温、寒颤:记录两组术中低体温(体温<35℃)、寒颤(0级:未发生;Ⅰ级:外周血管收缩,或有立毛肌表现;Ⅱ级:可见肌肉有轻微活动表现;Ⅲ级:可见肌肉有中度活动表现;Ⅳ级:可见肌肉有强烈活动表现)发生情况。④手术部位感染: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7],评估并记录两组浅表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等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温对比 两组术中30min、术中60min、术毕时体温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术中30min、术中60min、术毕时体温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温对比(,℃)

表2 两组体温对比(,℃)

?

2.2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30min时足末梢皮肤温度较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术中寒颤消退时间、术中寒冷感觉消失时间、术后复苏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表3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

2.3 两组低体温与寒颤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寒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低体温与寒颤发生情况对比[n(%)]

2.4 两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1例(2.27%);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8例(18.18%);组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35)。

3 讨论

低体温作为脑外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多因手术室温度低、术中组织暴露、麻醉药物应用等因素引起,容易影响血小板、凝血因子功能,导致机体凝血物质活性降低,增加出血风险[8]。同时低体温还可能会降低肺血管缺氧反应性,引起组织缺血缺氧损伤,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9]。因此,需积极寻求脑外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干预方案,以避免患者体温过低,促使其术后尽早康复。

目前,外科手术期间多采取手术环境预热、体表保温等措施,以预防低体温发生,但手术室环境温度过高可能会促使致病菌生长,增加感染风险,且体表保温复温效果较慢,应用存有局限。低体温属中医“阳气不足”“寒证”等范畴,中医认为体温与气温煦有关,体表不固,阳气亏虚,致使气温煦作用减弱,加之外感寒邪,从而引发畏寒肢冷、阴阳失调等寒性病理改变[10]。随着中医保健疗法的发展,艾灸疗法得到临床广泛应用。艾灸是从针灸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点燃的艾材对局部穴位与皮肤产生良性刺激,可促使经络传导,起到温通经脉、活血等作用[1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草燃烧形成的热辐射可促使血液流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且可增强组织代谢能力,提高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红细胞数量,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中30min、术中60min、术毕时体温较对照组高,围术期相关指标较对照组优,且术中低体温与寒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说明改良足部穴位艾灸疗法干预脑外手术患者可减少术中低体温与寒颤发生,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分析原因在于:中医理论认为,肾为阳气之本,肾气不固致使血不循经、肢体畏寒,而涌泉穴、太溪穴属肾经,灸治可壮肾阳、祛阴寒,且艾贴可刺激经络传导,起到营阴阳、行气血等作用,从而发挥促温通效应,激发气血运行,维持患者体温[13]。同时,患者体温升高可减少对外周血管、凝血因子等影响,利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促使患者早期苏醒,减少术中出血量。研究[14]表明,低体温会影响机体组织血流灌注与氧供,降低T细胞功能,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且会加速氮流失,影响伤口愈合,从而增加感染风险。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说明改良足部穴位艾灸疗法干预脑外手术患者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分析原因在于:采用改良足部穴位艾灸疗法干预后,患者保持恒定体温,可减轻对生理功能、组织代谢的影响,且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从而有助于减少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改良足部穴位艾灸疗法干预脑外手术患者可减少术中低体温与寒颤发生,促使患者早期苏醒,且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寒颤艾灸围术
村庄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高热大鼠不同程度寒颤模型的构建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盛开在阳光下的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