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刚(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华舍分院,浙江 绍兴 312033)
全身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持续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即高血压,其发病与遗传、环境、不良饮食习惯有关[1]。多数患者发病后可无不适症状,少部分可存在头部胀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如未规范控制治疗,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多组织器官可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生命[2-3]。对于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往往以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为主,可发挥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因病情稳定,出院归家后常忽略用药,致使血压控制较差,易使病情加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4-5]。因此,选取合适的管理方式减少上述情况十分重要。笔者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展开相关分析,探讨对其运用不同管理方式的具体效果,现将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社区高血压患者共106例,均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入我院进行治疗。对纳入者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抽样分组法,组别名称分别为传统组与实践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传统组资料显示:年龄范围为29-81岁,平均(55.28±3.79)岁;患病时长的上下限分别为17年与2年,平均(9.54±1.26)年;平均体重为(65.12±3.28)kg,最高者83kg,最低者47kg,且男女分别有28例与25例。实践组资料显示:年龄范围为30-80岁,平均(54.76±3.83)岁;患病时长的上下限分别为16年与3年,平均(9.45±1.28)年;平均体重为(64.83±3.31)kg,最高者82kg,最低者48kg,且男女分别有27例与26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此次研究已经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选入标准:①于研究时间内入我院治疗的社区高血压者;②接受血压检测确诊者;③知晓研究内容并于同意书上签署姓名者;④新冠检测阴性者;⑤基础资料(男女性别之比、年龄、病程、体重)均已进行备案者。筛除标准:①存在多脏腑功能损伤者;②认知功能不全者;③意识完全丧失者;④不能进行正常言语表达者;⑤降压药物成分过敏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⑦研究积极性较低者。
1.2 方法 将传统化管理实施在传统组患者服务中,主要包括整理患者基础信息、建立个人档案、口头讲述高血压疾病知识、给予患者心理慰藉、指导遵医用药、告知危险因素等内容。
将精细化管理实施在实践组患者服务中,详细内容如下:①先对科内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选取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工作经验丰富者成立精细化管理小组,均需要学习社区高血压疾病知识,了解常见的表现和对症管理内容,培训精细化管理技巧,以此增强综合实力,便于日后为患者进行管理。②于社区医院内检查时,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并建立个人专属档案,便于日后调取使用;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进行讲解,以此增强患者治疗认知,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治疗配合度;留好患者联系方式,并征得患者许可,待患者同意后组建微信群,以此作为护患沟通渠道,确保护患互通有无。③在患者归家后,医护人员需要利用微信群定期推送高血压疾病知识文章和健康生活内容,不断拓展患者相关知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利于病情稳定;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血压状态,向患者强调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重视程度,便于更积极配合相关服务;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积极疏导患者负性情绪,维持患者乐观心态,引用血压成功控制案例,激发患者自信心;讲解健康生活内容,如饮食上需要以清淡、营养为主,合理摄入蛋白质,多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注意规避辛辣刺激食物,严格把控钠盐摄入,避免引起血压波动;生活方式上需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每日充足睡眠,提高抗病能力,有助于病情稳定,同时,合理开展康复活动,强健患者体魄,增强身体素质,利于患者恢复健康状态;告知具体的血压检测方式,让患者每日进行血压检测,并做好记录工作,便于复查时作为参考依据;反复强调遵医用药的重要性,确保患者定时、定量用药,维持血压稳定,利于病情恢复;呼吁患者定期参加院内宣讲会,不断增强相关认知,掌握管理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利于病情稳定;告知患者定时回院复查,便于及时根据血压状况和并发症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血压稳定,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管理前和管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生活质量、血压维持状况、用药配合率、管理满意率进行观察分析。①运用百分制问卷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总分100分,得分越接近总分则掌握水平越高。②运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60分,得分越接近总分则生活质量越高。③从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分析患者的血压维持状况,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血压监测仪为患者进行检测。④统计用药配合率。特别配合:患者对整个用药内容均配合;基本配合:患者对部分用药内容配合;不配合:患者对很少用药内容配合。用药配合率=特别配合率+基本配合率。⑤统计管理满意率。十分满意:患者对所有管理服务均满意;一般满意:患者对部分管理服务满意;不满意:患者对很少管理服务满意。管理满意率=十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血压维持状况等计量信息的描述形式为(),核查方法是t,管理满意率等计数信息的描述形式为[n(%)],核查方法是χ2;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评价标准是P<0.05。
2.1 对比两组管理前和管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生活质量两组管理前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生活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管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生活质量均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1 两组管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生活质量对比(,分)
?
2.2 对比两组管理前和管理后的血压维持状况 两组管理前的血压维持状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管理后的血压维持状况好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管理前后的血压维持状况对比(,mmHg)
表2 两组管理前后的血压维持状况对比(,mmHg)
?
2.3 对比两组管理后的用药配合率 实践组管理后的用药配合率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管理后的用药配合率对比[n(%)]
2.4 对比两组管理后的管理满意率 实践组管理后的管理满意率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管理后的管理满意率对比[n(%)]
高血压患者在心血管内科诊治患者中占比较高,以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为特点[6]。典型症状有头痛、心悸、耳鸣、疲乏等,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7]。在为此疾病患者治疗期间配合科学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维持病情稳定,降低死亡总风险。传统化管理虽经过相关措施起到管理效果,但具有局限性,在患者归家管理方面有所欠缺,部分患者未能严格遵医用药,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8-10]。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通过成立精细化管理小组,学习社区高血压疾病知识,了解对症管理内容,培训精细化管理技巧,提高其综合实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管理团队。通过患者在社区医院内检查时评估其病情,建立个人档案,制定科学治疗方式,并普及健康知识,消除陌生感,利于更好地配合相关工作;留好联系方式,组建微信群,利于维持护患互通有无[11-12]。通过归家后定期推送相关知识文章,为患者提供学习资料,利于提升认知水平,增强管理能力;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介绍血压控制的重要性,确保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服务,同时进行答疑解惑,纾解负性情绪,利于心态平和[13-14];讲解健康生活内容,确保患者饮食均衡,利于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纠正不良作息习惯,确保睡眠质量;讲解血压检测方式,增强血压自检率;强调遵医用药的重要性,确保遵医用药,维持病情稳定;呼吁参加院内宣讲会,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告知定时回院复查,根据具体病情实时调整治疗和管理方案,利于患者病情稳定[15]。
3.1 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丰富患者健康知识,增强生活质量,利于病情恢复。实践组管理前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生活质量与传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管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高于传统组(P<0.05)。
3.2 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降低收缩压水平,改善舒张压水平,将血压维持在理想范围内。实践组管理前的血压维持状况与传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管理后的血压维持状况好于传统组(P<0.05)。
3.3 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用药配合率,确保患者每日定时、定量用药,有助于病情稳定。实践组管理后的用药配合率高于传统组(P<0.05)。
3.4 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增强管理效果,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且获得患者的广泛认可。实践组管理后的管理满意率高于传统组(P<0.05)。
总而言之,为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维持血压状态稳定,增强用药配合率,提高管理满意率,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