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对教育的冲击、风险及应对策略

2024-03-09 01:54李宝杨哲唐明珍
高教探索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变革个性化学习高等教育

李宝 杨哲 唐明珍

摘要:ChatGPT介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教育将面临新的冲击,因材施教的学习或将成为主流,批判思维或将是学习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教学变革必将成为常态,搜索学习或将成为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ChatGPT进入教育生态系统后,随之带来了知识真实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知识碎片化现象加剧、学生创造性培养弱化、教学转变为单一的知识传授、数字化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引发新的意识形态等潜在风险。为进一步规避ChatGPT带来的风险挑战,提出: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应回归育人使命,关注学生情感;重审技术本质,明确教育地位;变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完善数字伦理政策法规,提倡AI治理AI。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育变革;个性化学习

一、引言

2022年11月,美国旧金山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该技术的出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代表,ChatGPT有望掀起继AlphaGo(阿尔法狗)后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第二个高潮。ChatGPT中的Chat表示“聊天”,GPT为“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首字母缩写,意思为“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是一款基于GPT-3.5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机器学习系统能够自主地从数据中进行学习,基于海量的文本数据训练后,能够输出复杂的、类人的作品。ChatGPT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掀起如此高的浪潮,引起国内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进行类产品开发以及业务布局,原因在于该产品理解自然语言能力更高、模拟人类处理事务的精确度更高。从本质上讲ChatGPT是一个聊天机器人程序,但是它与之前苹果的Siri、百度的小度、小米的小爱同学有所不同。它更具有智能特性,在同一语境下可以理解人类输入的文字,并根据文字的提问和指令,以文字的方式输出答案和反馈,从而实现借助自然语言的多轮持续人机对话,依据前后文互动可以撰写会议通知、新闻稿、新年贺信,还可以作诗、写文章,甚至可以撰写学术论文、代码编写等。于是2023年2月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开始担心将来的工作可能会被ChatGPT替代。教育领域也不例外,ChatGPT打破了教育界的宁静。该产品出现后,美国纽约教育局率先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ChatGPT,防止学生滥用人工智能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中国香港大学宣布禁止学生在课程学习、作业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各个期刊也纷纷发表说明,使用ChatGPT撰写论文必须申明,否则会退稿撤稿。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整个社会对于ChatGPT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信息技术的变革与突破,每一次都会引起社会不同领域的强烈回应,并激发教育工作者对于变革教育的深入思考。那么,ChatGPT到底会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冲击、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系统后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以及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育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进行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ChatGPT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其实,国内在教育领域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从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90年代的智能导师系统,再到后来平板电脑iPad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等,教育研究者一直在探究智能化技术如何赋能教育。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数字孪生、学习者画像、AR/VR、机器学习、个性化推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究,个性化自适应智能学习系统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的核心技术仍然是人工智能等技术,主要是利用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等技术针对学生海量的动态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学生特征画像,进而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干预与反馈。[1]ChatGPT其实是人工智能发展阶段中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产物,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代表。然而,技术变革将教育带向何处、新兴技术对于教育生态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冲击等是教育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的学习或将成为主流

因材施教學习是指教师能够依据学生个体特征提供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学生能够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下独立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依据自身学习的进度,动态调整学习路径,选择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概念。古今中外,无数的教育学者一直推崇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主张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ChatGPT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在同一语境下持续对话和输出类人的处理事务内容,完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老师或者私人智能学习顾问。它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惑答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差异性回答,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化交互式指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得到落实。

梅耶曾经提到学习中的及时反馈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及时反馈是指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每一步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2]目前,国内大量的MOOC平台上线后,由于教学团队人员时间精力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身边有教师随时进行解答,所以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保持有一定的影响。ChatGPT可以对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景中给予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同时,通过持续的对话可以创建交互式学习,学生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学习。教育生态环境会由目前大班学习中无法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性的学习方式逐步回归到对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个性化学习方式逐步凸显。此外,ChatGPT也可以充当学业导师的角色,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偏好等推荐相关学习资料。如果学生有一些学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咨询ChatGPT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批判思维或将是学习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维度自然会受到冲击。ChatGPT基于海量数据训练后能够完成论文的撰写,而且效率较高。通过这一现象,人类其实可以看到技术产品掌握人类所有领域知识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事实的描述性知识是否不再重要呢?甚至一些程序性的技能知识也不重要吗?其实,大家也看到了ChatGPT产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一些描述性知识只需要借助ChatGPT进行检索或者提问就可以。像写论文这样的高技能知识对于ChatGPT也变成简单的事情,甚至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学生的能力评价方式必将发生改变。ChatGPT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依据少量的文本输入生成复杂、高度类人的真实文本,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如何向ChatGPT提出问题、如何给ChatGPT提出准确的指令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这一项能力考查的就是学生对问题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显然思维比知道重要、问题比答案重要。如果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解决问题,那么这些学生未来有可能会被技术替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就指出,教育要“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在教育数字化时代,人才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个体,培养数字化时代技术的使用者、驾驭者。因此,批判性思维是未来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批判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去伪存真、辨别海量数据的有效性,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进而作出明确的决策。

(三)教师教学变革必将成为常态

人工智能的出现带来教育领域的变革,虽然产生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新方式,但是目前没有研究表明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完全替代教师的角色。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促进教育教学变革。当然,随着ChatGPT在近两个月的爆火,教师必将在未来教学中面对新技术进行教学的变革探究。从ChatGPT对教学变革角度思考,首先该产品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备课。例如,教师可以借助ChatGPT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授课计划等;教师也可以采用问题检索,帮助教师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和ChatGPT进行模拟对话,课前了解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有效解决教学突发的情况。当ChatGPT未来与其他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使用的时候,还可以生成PPT演示文稿、视频、成绩分析等,更有效地减轻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的负担。其次,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创设情境的沉浸式学习等,将人工智能的使用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人工智能机器可以扮演个人导师角色,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依照数据分析学生的特征,掌握学生个体的需求,实现精准教学。这些技术的教学应用,完全能够将学生学习中被遮蔽的学习过程细节数据显示出来,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任何一种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都需要适应教育教学环境。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必将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向人机共存、共生的形态发展。未来如果有新的AI类产品出现,如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这又是一个需要进行探索的过程。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是持续的、长久的、动态的。

(四)搜索学习或将成为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可以看到人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过程中会有海量的学习资源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数据资源唾手可得的时代,知识到底对于人们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全部掌握?如果需要的話,人类的生命周期有限、记忆力有限,没办法在有限时间内全部掌握每天指数级增长的知识。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对于知识学习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借助于技术手段完成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智能导师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等,这种方式是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的;另外一种是由计算机存储功能承担知识数据记忆,学习中不再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只需要学生利用ChatGPT等技术产品通过搜索问答的方式获取所需知识。在这种知识学习方式下,知识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变为利用知识搜索学习,但是又与传统搜索不同,ChatGPT具备自然语言理解、分析等功能,可以从海量知识中遴选并呈现有效知识信息,并通过分析和总结资料帮助学生更快、更直接、更有效地获取学习资源。学习不再是仅仅依靠通过课堂获取教师讲授的教材知识内容。目前ChatGPT产品对中国用户没有全面开放,百度于近期也发布了ChatGPT同类产品“文心一言”。搜索和聊天机器人产品在未来有可能并行存在,搜索引擎会采用类似聊天机器人的形式呈现。知识学习更多的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来完成的,教育生态环境回归到苏格拉底“产婆术”、孔子“启发式”等一对一生态环境,人们在搜索的过程中完成个性化学习。因此,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搜索也是一种学习”的观点可能会得到人们的认可。未来的教育不是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积累足够的知识,以此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服务,而是成就学生在有限生命周期内的终身学习,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不再显得尤为重要。《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和能力》报告中提出未来教育学习是能力和素养导向的终身学习,是虚拟和现实融合的教育学习。

三、ChatGPT介入教育或将存在潜在风险

ChatGPT作为新鲜事物,出现时间较短,各个方面不够成熟,技术层面、应用层面等都处于讨论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结合实践不断完善,当前介入教育系统后或将存在一些风险需要规避。

(一)知识的真实性、权威性难以保证

利用ChatGPT可以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生成相应的内容,但是其思考的过程如何佐证、数据来源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权威性难以知晓。ChatGPT只是告诉了学生结果,但是思考和分析的过程无法了解。同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描述准确度不够,那么呈现的结果也会有误差,错误的信息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干扰。此外,由于人类日常使用语言的习惯和AI产品存在一些差异,某些词语在现实发展应用中被赋予新的特殊含义,可能会导致生成内容准确度不够。ChatGPT其实擅长一些文科类文本问题的处理,在处理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时,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够准确。此外,ChatGPT在回答问题时可能引用或者借鉴某个文献的观点或者资料,但是像这种大规模语言训练模型不会标识具体引用哪些语料,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抄袭现象。ChatGPT在首页也申明了其局限性,提到“偶尔可能产生错误的信息”,这说明了ChatGPT是基于特定语言训练的,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中国式的ChatGPT,虽然有百度发布的“文心一言”,但是都会存在无法识别一些异构语言的情况,导致机器翻译或者识别的结果不够准确,产生不恰当或者错误的信息。

(二)知识的碎片化现象加剧

由于ChatGPT采用问答式学习方式,只有学生问什么才会回答什么,可能针对某个问题给出的结果十分详细,但是这些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个小的主题形式。不可否认,在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忽略了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问答式的学习有助于个性化学习,满足个体学习需求,却将知识分割成知识碎片,原本体系化的知识结构被打乱,学生面对无序的碎片化知识,无法有效建立知识碎片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的碎片化会加剧资源信息的超负荷,知识的甄别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在碎片化学习环境下,人的思维往往会去中心化、注意力不够集中,发散性思维成为日常思考的主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学生可能沉浸在生成答案中浅尝辄止,缺乏进一步的思考和知识内化,很难促进知识学习的有效迁移。

(三)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有调查发现,89%的美国大学生已经在用ChatGPT写作业,有人用ChatGPT写的作业竟然得了最高分。[3]所以,现在北美一些高校的教师如临大敌,纷纷宣布禁止学生学习中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因此,ChatGPT很容易成为学生平时学习中应付作业的主要工具。ChatGPT只是依据提问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但是这样会削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批判问题的能力。教育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强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现在的ChatGPT产品忽略了其过程,直接依据学生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答案,对于一些理科类的逻辑推理问题无法展示其分析过程,弱化了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提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独立思考,ChatGPT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将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交给机器来完成,并对其产生依赖性,会出现有问题就找ChatGPT的情况,导致学习中形成对外界的依赖,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另外,由于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唾手可得,学生会对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失去探索的主动性。

(四)教学转变为单一的知识传授

利用ChatGPT来完成教育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ChatGPT一般呈现的是知识结果,缺少利用AI产品的学习引导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会逐步转变为一种知识结果的训练学习。同时,教学过程应该包含多样的师生互动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完成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但是,在机器世界里,人的感情、价值等有可能被弱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符号展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被弱化,育人的使命没有得以实现。教学更多的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或答案,具体引导分析的过程是弱化的,同时没有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如果教学中过分依赖技术,教学更多会走向一个看似是自主学习而实则是机器牵着学生鼻子来进行单一传授知识的以教为主的学习方式,类似行为主义时期斯金纳主张的“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五)数字化教学管理中存在风险

ChatGPT智能化最大特点是可以用来撰写论文,如果科研工作者使用ChatGPT进行论文写作,那么势必会在科研领域产生學术不端等学术问题。2023年2月10日,《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布关于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说明,指出不接受ChatGPT联合署名的文章。如果将来在教育中使用ChatGPT,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使用,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否具备知识产权、使用者是否会滥用等问题也需要重视。如果教师对学生使用了ChatGPT完成作业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话,就会带来学生学习诚信的危机,有的学生为了获取高分求助于ChatGPT完成作业。另外,由于美国OpenAI使用条款尚未对使用者可能输入ChatGPT的机密信息加以保护,因此存在学习数据信息泄露等问题。近日,国外安全专家发现ChatGPT可能为犯罪分子提供网络犯罪的途径,还会诱发网络“钓鱼”事件等。同时,ChatGPT刚出现,配套的教育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人们要思考当前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是否能够应对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教育研究者一直强调教育公平,ChatGPT目前没有对用户全面开放,有可能在国内不同地域存在数字鸿沟或者国与国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如果将来ChatGPT产品成熟,有可能出现收费获益的情况,又会成为资本家追逐利益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加剧教育地区公平的差异化。

(六)引发新的意识形态问题

ChatGPT出现后,通用大模型类似一个“黑盒”,人类无法探测其内部究竟如何运作,对其生成内容的监管和控制面临巨大挑战。ChatGPT本质是依靠大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也就是说需要大量语料数据的投喂,依靠语料库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语料库的内容越丰富、越广泛,回答问题就会越具体、越准确。如果语料库受到污染或者投放了有毒的数据,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危害,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产生影响。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员曾经创建“GPT-4chan”模型,其中有“4chan”在线匿名论坛,该模型是基于论坛帖子内容形成自己的语言模型语料库的。由于匿名发表评论,导致诸多网友发表各种不正确的言论,最后导致“GPT-4chan”的回答出现种族歧视、价值扭曲等问题。因此,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引发新的意识形态问题。

四、高等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

ChatGPT在未来能否有效融入教育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与探索的持续过程。人类进入教育数字化时代,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变革是教育不断发展前进中不可改变的。2021年,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到“各国要识变应变、顺势而为,树立科技创新促进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教育,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面对ChatGPT类人工智能技术介入教育生态环境后存在的风险问题,教育研究者必须重视,针对潜在危机提前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干预,确保教育生态环境良好。

(一)重审技术本质,明确教育地位

技术介入教育后,教师首先要辨析技术和教育的地位,技术融入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变革,为教育服务。因此,从技术与教育的本质角色定位来看,教育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只是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用于辅助教育教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以ChatGPT产品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者,都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技术推广应用的参与者。作为教育研究者,应该以积极态度拥抱ChatGPT的到来,乐观主动地接纳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个性化学习发展的推动、对于教学变革创新的促进等作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是由人开发的,其本质是人类改造社会的产物。教育工作者在审视教育中技术的角色后,应该客观认识到正确使用、驾驭ChatGPT也是一项基本能力。在数字化教育时代,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面对技术对教育的冲击,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技术观,结合自身教学场景,能够清楚辨别哪些环节使用技术可以优化教学,不能为了使用技术而用技术;其次,提高自身技术胜任力。既然在未来教育中人工智能产品不可避免地会介入教学,那么教师需要对该产品的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等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使用技术。但是,技术的发展又充满变数,要具备新时代的技术胜任力,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在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教育。

(二)回归育人使命,关注学生情感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不再侧重于仅仅完成知识的传授,因为这一项功能,可以利用技术来实现。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就是以数据为准、关系数据的运算,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感受性。新时代的教育使命更多需要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完成育人的使命,而技术没有情感、缺乏温度和人文关怀。在教师明晰技术的本质后,应该积极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位,承担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情感是人区别于其他非生命个体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利用技术来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仁爱与关怀上,利用交互对话实现情感碰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主体唤醒另外一个主体,在育人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接触新技术、新工具,能够驾驭技术为自身学习服务。近几年,由于MOOC等大量网上学习资源的泛滥,教师只需不断引导学生获取以及使用线上学习资源即可。但是,受人工智能技术冲击,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合ChatGPT等技术,学生如何利用技术来学习也是需要关注的。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技术也成为了一种能力。教育永远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无论将来技术如何更新变动,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永远不会发生改变。面对ChatGPT等为代表的技术介入,教师需要坚守利用技术服务教学、服务育人的信念,有效地利用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变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人们常常把学生利用ChatGPT类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作业的过程称为学生借助外脑来完成作业的过程。国际文凭组织在官网上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翻译软件和计算器等”,所以人们需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计划和教育评价方式,以便学生能够有效使用这些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介入教育不可避免,为了防止学生过分依赖外脑来完成学习任务,教育实践者需要针对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思考。可以从过程性评价入手,要求学生提交作业的同时提交思考提纲或者思考过程资料,并且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要提交体现其迭代完成的过程性资料。此外,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协助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不同阶段保留不同的版本资料。同时,可以在完成相关任务中涉及一些特定引用的资源或者特定题目要求,将问题解决限定在预定范围内,降低ChatGPT完成任务的准确度,提高学生学习评价的精确度。一些课程以论文形式作为评价材料,要求学生提交论文相关数据资料的来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对于一些引用的内容或观点要规范标注,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此外,需要提交论文修改的草稿以及相关修改意见,将论文完成过程中的相关工作纳入评价指标中。

(四)完善数字伦理政策法规,提倡AI治理AI

人们不能神化ChatGPT,在驾驭技术的同时应该重视人工智能类产品带来的风险问题。任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并不意味技术层面可以实现的都是伦理层面允许的。人类原有的伦理观念会影响技术的推广,所以制定相关法律监督体系、完善数字伦理制度、构建人工智能伦理框架后,才有可能保证技术更好地被应用推广。ChatGPT作为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问题,不论是教育领域还是整个网络环境,都需要制定出台关于人工智能管理的法律法规,有效规避使用过程存在的法律风险。国内政府和行业内企业可以牵头制定ChatGPT使用手册,引导使用者合理使用技术。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让企业介入学校,不定期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便于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如何使用新技术。相关科研院校也可以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研究,加大这方面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此外,教师、学生、管理者任何一方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都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厘清各部门主体责任,坚守数字伦理的相关规定,构建多方协同的监督体系,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快速的解决。技术本身并无好坏、善恶,关键在于技术的使用者。面对新技术,除了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约束,还可以思考采用AI治理AI。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在于算法,任何算法的发展与完善都是需要不断迭代升级的。人们可以在使用技术前,利用AI技术进行监测工作,将以技术制约技术、以算法监督算法的思想贯穿人工智能产业链,以便技术辅助监测管理功能的实现。

五、结语

ChatGPT的出现是教育领域一次重大的挑战与机遇,有望重塑整个教育生态系统。技术并不是教育最大的威胁,其最大的威胁在于教学中优先考虑技术,忽略了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工具促进教育教学的思考。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教育领域并非不知所措,人们应该具有教育文化的自信。教师也不必过于担心未来教师的角色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因为学生不仅仅学习知识,而学习是一个社会化和个体化的过程,不论是弱人工智能还是强人工智能,其本质只是“人—机”的对话,完成不了学习社会化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ChatGPT对教育带来的影响,思考其潜在的风险,探究如何应对的策略,努力成为一名人工智能时代的优秀教师。ChatGPT的出现会缩减人工智能的迭代周期,强人工智能的算法会越来越准确、越来越真,未来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教育工作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面对技術的涌现,在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教育,推进教育的变革,加快教育数字化的转型,追求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周海波.基于自适应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4):122-128.

[2]钟秉林,尚俊杰,王建华,等.ChatGPT对教育的挑战(笔谈)[J].重庆高教研究,2023,11(3):3-25.

[3]网梯科技.网梯:89%的美国大学生用它写作业!ChatGPT让未来教育何去何从![OB/OL].(2023-02-17).https://www.163.com/dy/article/HTPUG6OG055386VW.html.

(责任编辑黄铭钊)

猜你喜欢
教育变革个性化学习高等教育
MOOC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盒子鱼”App的高中英语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和策略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