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深度学习这一概念在教学设计中脱颖而出。深度学习是指在帮助学生完成基础学习内容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在深度学习的环境中,学生会加深对小学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更加轻松而高效的学习氛围。
教材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紧跟教学大纲,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并从多个角度实践,促使学生将各个知识点串联,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教材内容需要从两方面进行把控:其一,对已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回想起对应的知识内容;其二,对新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关联,为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做好铺垫,将新知识点的内容反映在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时,需要将学生不同时期的身高数据通过坐标标注出来并画出一条折线进行分析,从而直观地观察出数据变化情况。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数据统计内容,启发学生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身高会呈现出增长还是下降的趋势?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折线图的坐标应该如何设置?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够判断出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长的趋势。这样应该以年龄为横轴、身高为纵轴,画出一条上升的折线。此刻教师可以继续延伸提问:是否所有的折线图都只呈现出同一趋势?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会给出否定回答,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例论证,如一个月内每天的气温高低,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全程的高度等,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数据的统计图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
当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后,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做出相应的尝试,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将学科的思想融会贯通,在总结和反思中进行思维发散,深化数学核心能力。
在小學数学课堂上开展深度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把握知识要点。学生往往习惯于凭借具体的形象理解数学知识,这种直观的感知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但是对于构建更深层次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却产生不了作用。因此,为了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学情,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建立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应的情境中进行思考,通过大胆假设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熟练地解决同类型的问题。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的价格和内部的关系去求解每个物品的单价,这种类型的题目对学生抽象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把握个体的相对关系进行逐一突破。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内容,教师需要先采取假设法,带领学生做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通过对比假设的情况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更加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后进行转换替代。如练习中的“1件上衣和4条裤子加起来共250元,每件上衣比每条裤子贵25元,求解上衣和裤子的单价。”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替代:如果全部买裤子,那么5条裤子的价格应该比现在便宜25元,即225元,可以求出每条裤子45元;再通过上衣比裤子价格贵25元,可以求出每件上衣70元。
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掌握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格,还应当提前了解每个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本身的思维方式,并根据内在规律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自主构建数学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传递知识概念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而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将主动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思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感知数学知识的价值,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通过在课堂上主动将自身的思考内容表达出来,交流观点,最终实现学与思的双向提升。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既定问题展开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题的思路,尝试进行观点碰撞,使课堂更具活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一课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容积单位,对于容量的概念还不清晰,在估算物体的容积时容易出现错误。如果教师因学生的回答错误而进行指责,那么学生将会因害怕在课堂上受到批评而放弃发言,最终导致无法发现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双向激励:其一,不在课堂上当场指出回答的错误,而是带领学生去实验室,通过使用量杯进行精确的测量,让学生自行纠正;其二,教师也参与到容积猜测的回答中,并且故意回答错误答案,在学生质疑时坦然承认,并用自身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只要积极发言,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练习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这种基于鼓励质疑思考的讨论式教学模式,既需要教师掌握教学进度调动班级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也要求教师实现因人而异的差异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性,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性格精神,从而营造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氛围。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需要进行高频次的交流外,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合作学习作为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创新型学习模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开展小组讨论。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各种形状的纸片,让学生4人为一组,判断这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且合作画出对称轴。有些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较强,可以一眼看出对称的形状,而有些学生则需要通过观察进行反复尝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情况,在分配小组时让图形认知能力更强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找出所有的对称轴,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接着,教师可以延伸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通过播放视频,介绍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的身体构造都呈现出对称的特征,如蜻蜓的两对翅膀、小狗的四条腿等,这样的构造更有利于生物进行活动。
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发散式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观点和意见,还能将课堂作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将知识进行内化之余,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并且通过在课堂上引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假设。同时,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让数学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能促进学生与教师进行深度交流,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