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微 顾 霞 郭蓓蓓 王怡鑫 邵晓阳 谢冬玲 张 甜
妇幼保健院是开展妇女儿童健康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力量[1],要加快推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2]。据《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妇幼保健院(所、站)3 032家,职工54万余人,其中卫技人员45万余人;开放床位26万张,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达834亿元;年诊疗量达3亿人次。可见,妇幼保健院在妇女儿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本研究从财政保障水平、偿债能力、收支情况、发展能力、工作效率5个维度,对2012-2021年我国妇幼保健院与整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各项财务指标差异进行分析与比较,为我国妇幼事业发展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研究中数据来源于2013-2017年《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本研究中的“妇幼保健院”涵盖了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所和妇幼保健站。
本研究依据《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主要从财政保障水平、偿债能力、收支情况、发展能力、工作效率5个维度,共选取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资产负债率、收支结余率、总资产增长率、床位使用率、医师日均诊疗人次等14个分析指标。
从规模上看,2012-2021年妇幼保健院财政补助收入从133亿元增长到515亿元,增长了3.86倍;同时段我国整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从537亿元增长到1 859亿元,增长了3.46倍;同时段我国财政收入只增长了2.73倍。在财政收入环比增速方面,妇幼保健院财政补助收入变化幅度较大,2015年前呈上升趋势,2016年起呈上下波动趋势并逐渐接近整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增长速度,在2020年增速达到最高。从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上看,妇幼保健院大体上呈现先降后增又降的趋势,且始终低于整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表1)。
表1 2012-2021年妇幼保健院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财政收入相关情况
妇幼保健院总资产从2012年722亿元上涨至2021年2 794亿元,增长了3.87倍,平均增速为16.22%。而同时期总负债从200亿元上涨至906亿元,增长了4.53倍,平均增速为18.27%。同时期整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资产增长了3.44倍,平均增速为14.72%,负债增长了4.72倍,平均增速为18.81%。同时,妇幼保健院资产负债率在2015年及以前保持相对稳定,2016年后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并于2019年起首次超过30%。同时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资产负债率,除2020年外,变化趋势与妇幼保健院有所相同,但其资产负债率始终低于妇幼保健院,并于2021年首次超过30%(表2)。
表2 2012-2021年妇幼保健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收支结余率既可以反映医院的经济实力,同时又可以反映医院的管理质量。妇幼保健院收支结余率虽始终高于整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但自2015年起妇幼保健院该指标值再未超过10%,且明显低于2012-2014年该指标值。在医疗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方面,妇幼保健院始终未超过80%,并在2020年开始首次降至70%以下。从人员经费支出比率看,妇幼保健人员经费支出比率整体上呈稳定增长趋势,且从2016年开始持续高于整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自2020年起突破45%(表3)。
表3 2012-2021年妇幼保健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收支情况(%)
总体来看,妇幼保健院在发展能力指标方面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除收支结余增长率外,其余指标的增长速度有小范围波动;而收支结余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其他指标,其变动幅度很大。同时,在2019年以前妇幼保健院的发展能力指标数值增速整体上高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而2020-2021年妇幼保健院的发展能力指标数值增速整体上低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表4)。
表4 2012-2021年妇幼保健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发展能力变化情况(%)
在床位使用率方面,妇幼保健院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报告期较基期下降近20%,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方面,妇幼保健院基本趋于稳定,主要集中在5.4~5.5天,低于整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床位周转次数方面,妇幼保健院虽高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但从2016年起妇幼保健院该指标持续下降,在2020年首次降至40以下。在医师日均诊疗人次方面,妇幼保健院同样高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整体情况,且在2019年之前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日均8.7~9.4人次,但自2020年起下降明显(表5)。
表5 2012-2021年妇幼保健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工作效率情况
以保健模式发展的妇幼保健机构各类生产要素增长受限,政府财政扶持尤为重要[6]。目前,妇幼保健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明显低于整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此外,妇幼保健院的财政增速变动幅度很大,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妇幼保健投入机制。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妇幼保健财政投入的重视程度,建立符合妇幼事业发展特点的可持续财政补助机制,为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同时,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7],完善科室设置及人员配置;在满足妇女儿童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科学合理配置妇幼机构先进医疗设备;建立妇幼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妇幼机构重点学科发展,扶持新专科做优做强,推进妇幼机构打造产科、妇科、儿童特色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合理范围内的负债有利于医院的经营[8],但应控制在30%~35%,超过40%表明医院面临着严重的负债压力[9]。2021年我国妇幼保健院资产负债率为32.41%,处在合理范围内,但该指标近年来整体上呈稳定增长趋势。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不利于妇幼保健机构的长远发展[10]。应加强顶层设计,严格执行区域卫生规划,合理控制妇幼保健院的负债规模。同时,妇幼保健院内部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前建立负债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负债风险进行评估,以有效降低因负债过高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2021年妇幼保健院的收支结余率为6.37%,且自我补偿能力较弱。这与妇幼保健医疗服务收费较低及妇幼健康服务价格体系尚未完善相关。在收支结构上,妇幼保健院的人员支出占比相对较高,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但2021年该指标已高达45.36%,远超同期综合性医院水平。应坚持“强保健、精临床”双轮驱动,以保健服务为临床治疗吸引患者,以临床治疗为保健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利用“保健”优势拓展服务范围。此外,医疗服务收费直接关系着医疗机构能否健康运转[11],应结合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适当提高妇产科、儿科医疗保健服务价格。同时,进一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价格体系,加快制定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12],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统筹管理,以缩小区域间项目价格差异。针对妇幼保健院非核心岗位,如导诊、水电工、辅助护士等,可采取外包服务,合理控制人员支出。
妇幼保健机构总资产增长率、医疗收入增长率等发展能力指标增长势头强劲,但自2020年起其增速整体上低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同时,该部分指标没有相关文件规定具体标准,难以判断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好坏,容易造成医院盲目追求利润。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应标准或参考范围,为妇幼保健院发展提供参照依据。此外,妇幼保健院收支结余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医院支出影响所致。妇幼保健院应根据管理需求完善信息系统中的成本核算功能,通过确定多元化的成本核算对象,细化资金流向,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支出。
工作效率反映了妇幼保健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实现妇幼保健机构科学管理的关键[8]。我国妇幼保健院的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虽保持相对稳定,但医师日均诊疗人次整体呈下降趋势,床位周转率和床位周转次数下降明显。妇幼保健院应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定期评估科室床位使用情况,以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床位规模,避免医疗资源浪费[13],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实现效率、效益、效能同步提升。同时,完善入院前检查,严格执行入院评估标准,优化住院流程,加快床位周转,助力妇幼保健机构良性运行。此外,以医教研协同为支撑,积极培育、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合力建设学科高峰,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妇幼保健院健康可持续发展[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