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下 初中篮球运球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4-03-07 07:16:56赵斌
体育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赵斌

摘  要:初中篮球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一学就会、一练不对、一赛全乱”的现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对篮球技术的学习停留在“要我学”,而未到“我要学”自主学习的层面。创设问题情境下的初中篮球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从“1.剖析问题价值,优选问题方案;2.以问导学、以疑促练,以思提赛;3.设计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高阶思维,形成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的高效篮球课堂。

关键词: 问题情境;初中篮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2-0035-05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积极发现,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作为初中体育限学内容之一的篮球,一直是学生最喜欢的教材内容,但是许多教师却发现学生喜欢篮球课却不喜欢学篮球,喜欢打篮球却打不了篮球赛。语言是师生进行教学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初中篮球运球中学生学习不深入、技术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对问题情境介入下的篮球运球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和建议。

一、分析课堂教学条件,准确创设问题情境

(一)分析提问方式的功能,准确落实到教学当中去

课堂提问不仅能在教学当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还能在学生对技术动作和练习感到不知所措,又或者是练习错误时发挥独特的作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也是有所不同的。

1.追问的方式是对之前提问的一个纵向的挖掘,如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篮球运球,如果遇到一人防守呢?”学生答:“可以往不同方向运、可以侧身运等。”教师追问:“那遇到两个人呢?”学生答:“利用运球拉开距离、运用不同节奏和方向运球突破等。”

2.探问的方式是教学中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或者问题有一定难度,这是教师就需要化繁为简进行提问,如教师问:“体前变向是由哪几个动作组成?”学生答:“左手运球加右手运球。”教师追答:“那跟左手运一次右手运一次有什么不同吗?”学生答:“球的落点不同,手按压球的位置不同,身体有晃动。”这样逐步试探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很好认识到运球体前变向的技术重点在哪。

3.反问的方式是一种无疑而问的问句形式,如教师问:“当运球至篮下的时候,无人防守,怎么办?”学生答:“完成上篮。”教师追问:“那有人防守呢?”学生答:“坚决突破造犯规,等队友2打1等。”学生就会通过问题想到实战中的场景。

(二)分析教材、梳理知识体系,让提问有理有据

篮球作为限学内容之一,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对每个水平阶段的篮球内容有非常详细的标准,同时也有具体的运球单元计划。水平一和水平二的篮球教学以兴趣(玩)为切入口进行多种形式的拍、运以及结合球的教学,水平三是以篮球的要教学内容(运球+传球、运球+传接球),凸显“+”的教学方式,水平四则是以技术运用或者战术进行教学。篮球教学内容从单一的技术动作教学→技术组合练习→技、战术的运用,篮球知识体系从单一到关联,从简单到复杂,教师的提问既可以在所学知识之内,也可以延伸到单一技术的组合练习当中去,提问既可以做到承上引发学生更深层知识、技术的思考,也可以启下巩固单一技术的篮球知识(图1)。

从图中不难看出,篮球教学提问始终是围绕“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展开,同时教师的提问也是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学、练、赛”三个教学环节中,教学环节与教学提问呈现出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籃球有效教学课堂。

二、“问题串联”,运球教学中“学、练、赛”的问题情境创设

(一)以问导学:围绕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创设激趣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们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也称内部动机,依上所述教师如果可以创设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案例1:《行进间运球技术方法1》中,按照原有教学模式是一人一球拉开距离,进行运球的技术练习。

创设问题情境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看谁先完成50次的运球?”,学生立刻来了兴趣,纷纷投入到练习中去(图2)。

创设问题情境2:教师再问:“看一看,有谁一分钟内运球次数多,同时不掉球。”原本30秒的运球练习,很多学生练到了1分多钟也意犹未尽,想要再来一次(图3)。

创设问题情境3:教师追问:“比赛中的运球是在原地的吗?我们再来比一比哪位同学在不丢球的情况下,谁断球的次数多?”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个个运球移动,既有抢断别人,也有保护自己不被抢断。

教师针对教材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在哪,教材的激趣点在哪,将二者有机结合,将大大提升教材对于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2.创设针对性问题情境,直击核心问题

针对性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师创设情境时明确创设情境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创设针对性问题情境时,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次便是创设解决问题关键的问题情境。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明确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提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疑难练习场景来实现。

案例2:在《运球体前变向技术方法2》教学中,运球过障碍练习时,学生常常出现加大运球角度通过障碍的情况。

创设运球变向针对性问题情境,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场地上的障碍设计有什么变化吗?”“有,在一侧多摆上了一根障碍杆(图4)”“好,如果那是防守队员的话,你们会怎么运球呢?”练习时学生不自觉地从右手运球换到左手运球。

案例3:在《行進间高低运球技术方法1》一课中,教师抓住教学中的“高”“低”关键词,创设“为什么要高、为什么要低”的针对性问题情境。

创设高运球针对性问题情境,教师设计不同高度的小栏架,问:“我们看一看,能不能让球来一次翻山越岭。比一比哪位同学运得又高又稳!”学生在练习时都做到了一定高度的运球,同时因为要翻越小栏架(图5),所以许多学生也渐渐地学会了行进间的高运球。

创设低运球针对性问题情境,教师在球场区域内随意摆放不同的地标,问:“我们比一比,看谁在不丢球、不相撞的情况下,捡到的地标多?”因为地标较低(图6),学生在练习时必须蹲下来才能捡到,这一个练习设计解决了低运球的降重心问题,而且地标是随意摆放,故而学生需要不断地移动,在练习中就渐渐地学会了行进间低运球的技术动作。

核心问题是贯穿整节课或某个重要环节的关键问题。教师在创设针对于解决核心问题情境时应先准确分析技术重点,再巧妙地设计相关练习,通过让学生在针对性问题情境下练习的方法,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的落实甚至是教学难点的解决,引导学生直击核心问题,掌握技术核心。

(二)以疑促练:设计教学疑点,驱动学生积极练习

1.设计对比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

对比性问题情境是指让学生在不同练习条件下进行相同内容的学习并进行比较,凸显练习内容的价值,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不同练习内容的不同价值,从而合理构架知识、技术体系,避免造成技术认知和运用的混乱。教师在创设对比性练习时首先应设计同一练习内容属性的情境,这样才有可对比的科学性和价值,其次再设计对比性练习可以层层递进,也可以是环环相扣式的横向构建。

案例4:在《体前变向练习方法2》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体前变向的运用时机,教师构建一系列的运球变向的对比性练习情境,从无防守  过障碍到过防守人的对比性练习。

创设无防守问题情境:“同学们,快速运球完成体前变向然后投篮或者上篮”,2到3次练习后,“老师,我们在什么时候换手?没有防守也要变向吗?”几次练习后学生就对要不要体前变向、什么时候体前变向提出了思考(图7)。

创设过障碍问题情境:“刚才没有防守?现在老师给你们创造难度,过障碍杆。同学们再试一试。”学生认真投入练习(图8)。

练习几次后,学生问:“老师,我在体前换手时总是打到杆子。”教师:“那你离开半步试试。”学生又问:“我变向以后,怎么还是在杆子后面?”老师反问:“那你为什么不试试再近一点呢?”

创设过防守人问题情境:“比赛的时候防守会移动哦!要求防守人单脚跳着防守。”经过前两个练习,学生们在练习中表现出了没有防守时直线运球,遇到防守后,能根据防守位置合理体前变向运球,突破防守人完成进攻。

对比性问题情境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以主观意识去辨别技术运用的功能和时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学会从单个技术的练习到整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单一到组合、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2.设计实践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设计实践性问题情境即设计在教材实际运用的情境,教师在设计实践性问题情境时首先应考虑项目特征,如篮球是同场对抗性项目,排球则是隔网对抗,所以教师在设计实践性问题情境时要科学分析项目特征,科学设计问题情境。

案例5:在《体前变向练习方法2》中,教师创设两种篮球运球实战中可能遇到的情境。

体前变向实践性问题情境1,教师问:“同学们,在遇到被动防守时,如何运用体前变向的动作?”为鼓励学生敢于做体前运球变向,教师对防守人提出双手背后(图10),只移动一步距离。在练习中学生积极地靠近防守,创造机会使用体前变向,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练习。

体前变向实践性问题情境2,教师问:“前面一个练习大家完成的都非常好,我们思考一下防守是不是也会移动?”防守可以移动后学生通过运球,创造机会运用体前变向,每一名学生都能用不同的方式通过,有的用护球手创造空间(图11)、有的用身体靠住防守,有的直线+变向突破等等,场面异常热闹。

体育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也是体育核心素养所讲到的运动能力素养,篮球教学技术的运用一定是建立在有对抗下的练习中,同时篮球实践的多变性使得学生在练习中去创造运用的机会和时机,甚至是新的、合理的技术组合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以思提赛:创设思考条件,提升学生技能运用

篮球教学技术掌握程度最好的检验手段是教学比赛,比赛中的规则以及条件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技术的运用,引发学生对于技术运用的思考,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设计实施。

1.构建限制性条件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构建篮球教学比赛的限制性条件问题情境即设计一些约束性的练习规则,其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限制进攻队员运用某种技术或者一定要使用某种技术完成练习,还可以通过限制防守队员的行动来促进学生敢于运用技术。

案例6:在《体前变向运用方法1》中,教师在技术练习环节过后,进入1对1教学比赛环节。

创设限制性条件问题情景1:“防守队员只能单脚跳着防守,看一看,进攻队员可以在3分钟内,运用体前变向过防守上篮得分几次?”由于防守队员是单脚(图12),移动慢,给了进攻队员很大的机会和信心,同时又要求只能用体前变向,学生们练得不亦乐乎。

创设限制性条件问题情景2:“好,防守难度升级,防守者可以双脚移动,手放背后(图13)”,“进攻的同学,还是只能用体前变向过防守。”难度提升后,学生们纷纷通过运球寻找机会,不急于进攻,说明学生是在观察和思考。

限制性条件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造成“压力”,“逼迫”学生完成教师预设的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2.构建有利性条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构建篮球教学比赛的有利性条件问题情境即设计一些有利于技术运用者的条件和规则,鼓励学生运用技术,通过不断运用技术从而达到巩固技术的目的,教师首先需要分析不利条件,并将“反其道而行之”,为技术练习者提供多练习、敢练习的机会。

案例7:在《体前变向运用方法2》中,在技术练习环节过后,进入多打少的教学比赛环节。

创设有利性条件问题情境1:“2对2比赛,运球的同学有两次运球机会,而防守队员只能在一定区域内防守”,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敢于突破,敢于做动作,提高了运球突破的能力和技术运用(图16)。

创设有利性条件问题情境2:“3对2比赛,多一个接应队员,看看进攻队员怎么打?”在练习中有的学生通过运球吸引防守再分球,有的学生通过分球、跑位再接球后运球上篮,有的小组直接运球突破上篮得分,每一进攻都不太一样,呈现出了篮球技战术运用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图15)。

创设有利性条件问题情境,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技术动作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我需要”的角度,为学生练习提供可能,也为学生发展提供可能,培养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认知。

三、篮球运球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巧设疑问,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一般都会面向全体学生,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学生相关技术、知识体系,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所学的知识体系之内,也可以基于所学知识,引出更深层次的技术认知,如,问:怎么做不被抢断?答:运球于体侧。问:遇到逼抢怎么办?答:变向,根据防守位置。学生会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探索运球不被抢断的方法。所以问题的设计需要层层递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简化语言,让问题更加精准

1.表达需精炼,让学生一听就懂

篮球运球是一项多功能、运用广的教学内容,篮球运球可在组合练习中有运球+传球、运球+投篮、接球+运球上篮、传接球+运球突破等,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问题之间是否会产生知识负迁移影响教学,这时教师的提问应简单明了。如:引导学生运球后的传球,则提问“运球推进时,遇到包夹时怎么办?”而不是“当运球推进时,队友处于空位,运球人遇到防守,同学们会怎么办?”这样问学生很容易会回答“突破后传球、队友过来挡拆等”造成学生学习方向和思考方向与教师预设不一致,违背了问题预设的初衷。抓住问题核心,简单明了效果才好。

2.提问要准确,指向问题关键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师引导都以“旁敲侧击”“抛砖引玉”为好,技术教学阶段就应该以指向技术层面的提问或者问题引导为主。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是“单一”的,技术标准也是“唯一”的,而运球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篮球运球的技术教学阶段教师的提问应该指向技术层。如,问:“篮球运球时,手型是怎么样的?”学生会根据所学篮球知识,答:“五指自然张开,掌心空出,手指用力按压球。”但如果教师提问“怎么运球快?”在学生开始学习阶段,很有可能会“用手掌拍打球”,从而建立错误的篮球运球技术认知,对后续的运球练习产生负迁移。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做到问题引导要准确,直达问题关键。

(三)问题诱导,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的问题犹如层层的阶梯,既要让学生产生攀爬的兴趣,同时也要有探索的可能。教学中问题应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这样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才能一直保持积极探究的兴趣和动力,教师才能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发声”

一堂优质的体育课不仅使学生在技能方面有所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并产生“头脑风暴”。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而一定是双方面甚至是多方面的,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不断地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才能有助于学生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使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观点首先是被接受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技能与知识教学时是一种高效的课堂状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会愿意去学习,逐渐领悟知识要领和技术重难点。另外,教師还应将问题设置的巧妙一些,体现体育教学的魅力。

(五)协作共赢,允许质疑实现答案多元化

体育的魅力在于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正因为存在着这种“可能”,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才有了让学生发展的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当中来,让学生知道自己才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掌握技术的重点,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产生学生个体对技术练习的不同看法,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探索问题的出发点,然后对提出问题进行答疑或引导学生解疑,只有不断地“学”和“问”,最终才能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产生疑问,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疑问,最终,教师教会了学生,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0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2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06:00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