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柳 关洪丹 张美英 许佳君 朱爱萍 黄蓓荣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2150)*为通信作者
水稻恶苗病俗称徒长病,是具有严重危害的种传病害,在水稻秧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水稻受害后表现为植株疯长、结实率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一般甚至会导致水稻减产10%~20%,病害发生严重的田块水稻甚至会减产50%以上[1-2]。目前,种子处理是预防水稻恶苗病较为经济、有效、简便的方法,其中用戊唑醇·乙蒜素进行浸种对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3-4]。在此背景下,笔者研究了不同浓度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恶苗病防治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科学防治水稻恶苗病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水稻品种为‘沪早香软1号’。供试药剂为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由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在玻璃温室大棚内进行,依据浸种所用药剂浓度不同(分别是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500倍液、800 倍液、1 000 倍液)设3 个浸种处理,依次命名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另以清水浸种作为对照(CK),命名为处理(4),共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 次。
于2023年3月24日开始浸种,采用二次稀释法,先将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用少量水稀释,再加入适量清水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充分搅匀后浸入稻种,72 h 后捞出,于3月27日开始闷堆催芽,3月31日在秧盘中播种,秧盘规格为60 cm×30 cm,每盘播种量为100 g 湿稻谷,每处理重复4 次,秧盘土为稻田土拌入商品有机肥。
1.3.1 发芽率和出苗情况调查
各处理随机选取400 粒浸种后的水稻种子,采用纸上(TP)发芽法进行标准发芽试验。每个发芽盒内置种100 粒(400 粒水稻种子分为4 个重复),然后将发芽盒移入30 ℃恒温光照智能培养箱,发芽期间始终保持发芽盒湿润。试验期间,逐日观察培养箱中水稻种子的发芽情况,在发芽试验的第5天记录各处理水稻种子的发芽势,第7天分别按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死种子、新鲜不发芽种子和硬实种子进行分类计数,记录发芽率。不定期查看水稻种子出苗和秧苗生长情况,于定苗后调查水稻出苗率。
1.3.2 恶苗病防效调查
于水稻种子播种后18 d(秧苗期),调查各处理秧盘中的秧苗总株数和恶苗病发生株数,计算病株率和株防效。计算公式:病株率=(病株数÷总株数)×100%;株防效=[(对照区病株数-处理区病株数)÷对照区病株数]×100%。
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1 可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CK 的水稻种子发芽势分别为59%、77%、78%、75%。其中,处理(3)的发芽势最强,比处理CK 高3 个百分点;处理(1)的发芽势最弱,比处理CK 低16 个百分点。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CK 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6%、91%、88%、87%。其中,处理(2)的发芽率最高,比处理CK 高4 个百分点;处理(1)的发芽率最低,比处理CK 低11 个百分点;处理(3)的发芽率与CK 相近。4 个处理的死种子比例分别为0、0、1%、7%,其中处理CK 的死种子比例最高,且出现霉烂的种子数量较多,表明药剂浸种可在一定程度上杀灭水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
表1 不同处理的水稻种子发芽情况
由表2 可知,处理(1)的水稻种子出苗率最低,仅为38.6%;处理(2)和处理(3)的水稻种子出苗率基本持平,分别为58.3% 和56.0%;CK的水稻种子出苗率最高,为67.6%。另据播种后调查发现,处理(1)的水稻种子出苗最晚,比其他处理约晚1 d,且处理(1)的水稻种子出苗数最低,比CK 低11.62%;处理(2)的出苗数最高,比CK 高9.68%;处理(3)的出苗数与CK 相近,比CK 低3.20%。
表2 不同处理的水稻种子出苗情况
由表3 可知,CK 的水稻恶苗病病株率较高,为11.60%,而各药剂处理的水稻恶苗病病株率均在0.5%以下,明显低于CK,表明药剂浸种对水稻恶苗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处理(1)对水稻恶苗病的株防效最高,为99.0%;其次是处理(2),对水稻恶苗病的株防效为98.7%;处理(3)对水稻恶苗病的株防效最低,为97.0%。3个药剂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株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500 倍液、800 倍液、1 000 倍液进行水稻种子浸种,对水稻恶苗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株防效均在97%以上。但是,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500 倍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出苗均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1 000倍液浸种则不会抑制水稻种子出苗,反而对水稻种子出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水稻生产中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时,应注意药剂使用浓度,建议使用浓度为800倍液或1 000 倍液,切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免对水稻种子发芽、出苗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