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巢湖民歌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2024-03-05 11:20许蕊田雅丽
文化产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巢湖民俗文化民歌

许蕊?田雅丽

巢湖民歌是巢湖传统民俗文化的特殊载体,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巢湖民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长丰县马郢村从重点贫困村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转变就是源于其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应用。现聚焦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通过实地考察,梳理当地文化发展与应用的现状,探析巢湖民歌的民俗文化内涵,并对马郢村应用巢湖民歌音乐文化、打造马郢“声音”品牌进行探析。

乡村文化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广大乡村群众真实的情感,是传承与弘扬优秀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有效整合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一方面可以将其融入乡村旅游,打造乡村“声音”文明名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马郢村

马郢村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南部,在2014年还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无山、无水、无产业”的现实情况使得该村人口流失严重。马郢村脱贫的转机出现在2015年,以“马郢计划”的建立与实施为标志。2016年,马郢社区实现村出列、户全部脱贫,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马郢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省级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等荣誉称號,获得多方关注。

马郢村能够实现“蝶变”,与其用文化软实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兴村”理念有密切关系。首先,马郢村善于应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品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例如,融入“草莓”元素的文创产品、以马郢村标志性的“马”为主体开发的文创产品等,体现了马郢村的农业特色与精神文化内核。其次,马郢村善于引入传统艺术文化资源,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素质。例如,通过邀请高校志愿者传播民间艺术,将农村生产生活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支教等公益活动。七十多岁的戏曲教师邵老师常年定期驻村,成立了马郢戏曲团,分幼儿、少年与成人三个班级进行授课。再次,马郢村善于利用创客模式激发乡村创客的先锋力量。例如,安徽大学教师邓卫华在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恢复了马郢村的原有面貌,对广场、花园、绿地、道路等进行统一设计与规划,使用村里房屋拆迁剩下的旧砖旧瓦打造公共艺术空间,重建乡村文化内核;合肥师范学院教师胡亮在马郢村传播传统陶艺制作工艺,将其融入乡村研学项目。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走进马郢、了解马郢,吸引了更多优秀青年乡村创客入驻。最后,马郢村通过举办村晚、朗读会、小剧场、赏春大会、丰收喜乐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提升了马郢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增加了创客收入,形成了“创客—乡村—游客”的良性循环。

巢湖传统民歌的文化内涵

费孝通先生曾发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呼吁,这种观念使得学者将研究目光放到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资源、民俗节庆文化、民族手工艺等层面。民俗文化是基于乡村居民的生活、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具有地域性。其通过具体的群体行为呈现,在实践中传承。

民歌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人文景观重要的非物态表现形式,往往以精练的词句与朗朗上口的曲调反映当地群众的生活、精神需求和价值观念,记录地方文化的变迁,同时承载着社会发展的文化记忆,其本质是对群众意识、民俗文化的艺术化表达。

物质民俗文化

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物质民俗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可感的、有形的服饰、饮食、工艺制作等文化内容。

生产民俗文化。巢湖地区的农业历史悠久,民歌中亦有许多反映农耕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号子、山歌、秧歌等。例如,秧歌《一支秧歌一趟秧》反映了农民在稻田间耕作的劳动场景,以高亢、圆润的唱腔呈现了春天巢湖边稻田上的插秧情景,充满了乐观积极的色彩。此类秧歌还有《春风又到巢湖边》《太阳出来一点红》《天上彩云排打排》等。此外,巢湖地区水上集体劳动的历史久远,生产类民歌众多,如《车水号子》《数水号子》《扯绳号子》《打蓬号子》《摇橹号子》等。

饮食民俗文化。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形成了许多饮食习俗。巢湖民歌中暂无专门谈论某类食物的民歌,多以记录的方式出现。例如,《鲜鱼好吃网难抬》中就有对“白米”“樱桃”“鲜鱼”等食物的记录。巢湖茶文化盛行,据茶农所述,当地茶的品种众多,种茶历史超百年,在民歌中也可以找到茶的踪迹,如《采茶歌》等。

工艺制作文化。民间手工艺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也体现了乡村群众的审美情怀,蕴含着极强的感染力。这些民俗手工艺在民歌中多有体现。例如,反映刺绣技艺的民歌有《姐在房里绣垫肩》:“山歌一唱飞满天,姐在房里绣垫肩。绣一只凤凰展双翅,绣一只雄鹰飞上天,飞上天,郎和乖姐肩并肩”。垫肩是旧时劳动者挑担或扛重物时放在肩膀上的垫子,用来减少摩擦,保护衣服和皮肤。歌中的女子为心仪男子绣垫肩,以“凤凰”和“雄鹰”比喻二人,寄托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这些民歌可以供现代人深入理解先辈的所思所想,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礼仪民俗文化

爱情与婚姻民俗。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巢湖民歌数量十分庞大,其特色为“以秧(稻)为媒”。这类民歌以朴实的语言记录了农村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反映了一方习俗,也为人们了解过去巢湖的爱情婚姻习俗提供了宝贵资料。代表性民歌有《四季相思》,这是典型的时序体民歌,依“季”分节,为“四季体”,具有稳定的叙事抒情模式和严密的逻辑结构。该民歌以春夏秋冬为顺序,在唱出四季美景的同时,抒发了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以及终日寂寥的孤苦思绪。其他与爱情婚姻有关的民歌还有《姐叫情哥你放心》《乖姐不离郎跟前》《郎打水来姐来担》等。

岁时节日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活动中创造而成的,不仅可以满足一定的生活需要,还有推进和巩固社会秩序的功能。庆新年的民歌有《正月初一是新年》,祝寿歌有《八仙庆寿》等。

巢湖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活态文化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唱万物”的巢湖传统民歌也随着民俗文化得以存活与延续。巢湖民歌除了承载着密集的文化信息外,也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与乡土风情成为安徽民间文艺“南巢歌,北花鼓”中的重要一环。巢湖文化受长江文明和淮河文明的影响,再加上“吴头楚尾”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巢湖民歌既有婉转柔美之风,又有爽朗泼辣之态。婉约风格的民歌如《秧歌越唱心越甜》,为农民在秧田劳动时所唱,使用了甩腔等润腔技巧,旋律舒展,高亢明亮。爽朗泼辣风格的民歌如《看场》,演唱时可以体现出劳动的气势,节奏鲜明,充满直爽风趣的情绪。两种风格相结合的民歌有《新打小船亮光光》等。

巢湖民歌赋能马郢村发展的方式探析

民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方面反映了当地人的所思所想,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学者指出,安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折射出安徽农村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安徽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若能以巢湖民歌推动马郢村的发展,并对这种乡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活态传承,又可以丰富当地的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优化马郢村的产业结构。

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打造马郢“声音”文旅品牌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我国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目标和新使命,推进文旅融合,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可以在培育乡风文明的同时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旅理念融合。秉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主线的文旅融合理念,在打造马郢特色“声音”品牌的基础上,推动各项资源的整合,持续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首先,深入了解马郢村居民的文化需求,以当地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其次,深入了解巢湖民歌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结合地域特色打造马郢“声音”品牌;最后,运用全面、系统的发展思维处理好乡村文化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乡村文化资源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文化共同体根据文化建设的目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协调、管控、优化等手段,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马郢计划”为村庄带来了志愿者、高校老师、创客等一批能人志士,对打造田园综合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巢湖民歌作为承载这片土地历史文化、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与应用价值,若能将巢湖民歌应用于“非遗+产业”的乡村振兴模式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与宣传马郢村乡风文明,促进马郢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关产业融合。目前,马郢村已形成一批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有“摸秋”活动、农耕文化体验、“马”文化项目主题展、植物扎染体验、非遗竹编体验、陶艺文化体验等。通过整合村庄现有的农业、文化、旅游资源,马郢村以自然风光为基础,将巢湖民歌有机融入“衣食住行购娱”各个层次,探索出了更加绿色、生态、高效的乡村经济发展方式。

成立乡村“民歌角”,增强村民文化自信

民歌除了可以用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外,还可以作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增强村民文化自信的资源。巢湖民歌以歌述史、以歌傳情、以歌当哭、以歌叙事、以歌言志、以歌育人,真实地记录了巢湖的民风民俗、社会生活、历史变革、生产劳动等内容,反映了当地群众的性格特征、生活态度、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观等。

引入高校资源,举办民歌讲座。有关部门要继续发挥“马郢计划”的优势,引入高校资源,在促进校地合作的同时加强对巢湖民歌人才的培养,定期举办巢湖民歌讲座,广泛宣传巢湖民歌的演唱方法与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各年龄段挑选10—20名具有发展潜力、热爱巢湖民歌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并且定期邀请各级巢湖民歌传承人进行教唱,培养民歌演唱骨干,同时利用融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巢湖民歌,营造乡民传唱民歌的良好氛围。

举办民歌主题活动,激发乡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秧歌、情歌、劳动歌等民歌类别分别举办传统赛歌会,发挥巢湖民歌的社会功能,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为村民打造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舞台,激发乡村建设和治理的内生动力;也可以结合当代社会风尚举行民歌创编大赛,参赛者可以根据民歌原有曲调填写符合当代价值观的歌词,然后通过投票赛制评选出优秀作品,并为作者颁发奖品,以激励民众的参与热情。

建立村落“民歌角”,引导群众自发传唱。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民间力量自发组建巢湖民歌艺术团体,并对其进行宣传,为其创造演出机会,推动其实现商业化发展。例如,在旅游、农耕体验、研学等项目中加入巢湖民歌教学、体验与表演等活动,将巢湖民歌打造成马郢地域文化符号,推进巢湖民歌的传播。

文化是民族的魂,也是乡村的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为乡村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赋予了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依托“马郢计划”将巢湖民歌资源引入乡村,可以推动巢湖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想将巢湖民歌打造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一方面要将其与乡村旅游、研学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探索“非遗+产业”的乡村振兴道路;另一方面要从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以巢湖民歌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带动乡村居民主动传唱巢湖民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激发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

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合肥文化新名片——巢湖民歌”(HFSKQN202329)。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猜你喜欢
巢湖民俗文化民歌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巢湖颂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穿花衣 唱民歌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