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凡 施晓庆 张燕 舒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北京 100053)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91亿,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数占我国人口总数的31.3%[1]。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和机体能力的衰老,罹患慢性疾病和居家不出的老年人人数日趋增多,常常导致其认知行动能力减退和焦虑、孤独等负性心理状态的出现[2-3]。孤独感是指自身感到和外界隔绝或缺乏接触时,出现的一种主观上的孤苦的、痛苦的、封闭的心理反映和社交孤立状态[4]。研究发现,孤独感作为一种在老年群体当中高发的负性情绪,长期严重的孤独感会引起各种不良情感障碍的出现,造成老年人心理行为稳态的紊乱[5],从而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6],降低自身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7]。因此,早期预防性降低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维持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稳态至关重要。在影响孤独感的众多因素当中,自身心理学因素和来自家庭社会支持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心理一致感作为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积极心理学因素,在生活压力与心理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9],同时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良好支持不仅能够促进老年个体心理一致感水平的提高[10],对于降低其孤独情绪的程度也有着积极作用[11]。鉴于此,本研究以社区老年人为对象,拟探讨其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医护人员降低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开展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2 调查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社区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婚姻情况、患病情况和居住情况等。
1.2.2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 scale, SOC) 由国外Antonovsky编制,国内包蕾萍等[13]汉化修订。该量表包括理解感、控制感和意义感,共3个维度,13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总分13~91分,得分越高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4。
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由国内肖水源[14]编制。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共3个维度,10个条目。量表总分66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6。
1.2.4孤独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mia at los angels, UCLA) 由国外Russell[15]编制,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总分20~80分,得分越高孤独感越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4。
1.3 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在征得社区理解支持和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本人和3名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调查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根据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和意愿,采用统一量表和指导语入户或邀请其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现场问卷调查。全部问卷当场回收并核验。本研究实际发放问卷407份,回收3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1%。
2.1 社区老年人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得分情况395例社区老年人的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2.94±14.74)分,总体处于低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32.12±8.71)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孤独感总分为(38.30±8.64)分,总体处于中度程度。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人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得分(n=395)
2.2 不同特征分类的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得分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分类的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得分的单因素分析(n=395)
2.3 社区老年人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表3 社区老年人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性分析(r)
2.4 社区老年人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依照温忠麟等[16]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将社会支持作为预测变量,心理一致感作为中介变量,孤独感作为标准变量,探讨社区老年人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主要步骤如下:(1)以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作为因变量(Y),社会支持为自变量(X),从而建立方程1。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直接总效应(c)为-0.669,其可单独解释孤独感总变异量的44.6%,表明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2)将社区老年人心理一致感得分作为因变量(M),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从而建立方程2。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感的效应量(a)为0.780,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感有明显预测作用。(3)把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作为因变量,将社会支持与心理一致感作为自变量,从而建立方程3。结果显示:在保持社会支持不变,增加变量心理一致感后,社会支持对于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直接效应(c')为-0.474,心理一致感与社会支持可共同解释孤独感总变异量的53.4%,解释变异率增加了8.8%,说明回归方程加入心理一致感变量后,社会支持对社区老年人孤单感的影响更明显,心理一致感在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中产生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ab)为0.781×-0.489=-0.382,占总效应量的57.1%。见表4。
表4 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1 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处于中度水平本研究表1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为(38.30±8.64)分,总体处于中度水平,这与谢颖等[8]研究结果相一致,但得分显著低于吴品瑷等[17]对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调查,分析原因可能为尽管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在身体康复和生活照料上的基本需求,但却无法提供家庭内的心理安全感和支持感,而社区老年人在熟悉的居住环境生活,有亲近的家人邻友陪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内心孤独感的水平。相关研究[18]显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孤独感现状不容乐观,超过80%的老年人会经历孤单、孤独状态,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孤独感的重视程度,发挥“家庭圈”“朋友群”和“社会网”的心理支持关怀作用,降低孤独感水平。
3.2 社会支持和心理一致感均负向影响社区老年人的孤独感本研究表3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会影响其孤独感程度,且两者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这与赵琴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孤独感程度越轻。家庭和社会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养老的主要场所环境,来自家人朋友、社会群体的良好支持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爱与关怀,同时增加其社会交流与参与的机会,从而让其在温馨幸福的环境中消除内心的孤独感,维持其良好的心态和情感。本调查结果提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一致感会对其孤独感产生显著的负影响(P<0.01),这与李滢等[9]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社区老年人的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其孤独感程度往往越轻。分析其原因,心理一致感是个体是对于生活总体的认知和持久的信心,它作为内在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和保护机制,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的老年人,越能够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方式去调节和疏导来自生活的压力和苦闷,从而使其对于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孤单低落情绪的产生。
3.2 心理一致感在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表4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不仅会影响其心理一致感的强弱,同时对于其孤独感程度有着负向影响,心理一致感在两者间有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社会支持在直接对社区老年人孤独感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影响心理一致感间接对其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因为,高水平社会支持的老年人往往能够获取更多的物质、情感及医疗资源,从而老年人更具处理日常中的不良事件与情绪的勇气和能力,进而提升心理一致感;而高水平心理一致感的社区老年人能够对于生活中的各类事件保持正确的认知和持久的信心,更能理解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同时能够合理地寻求和运用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具备更强的能力去应对各种应激,缓解自身负性情绪,维持正常的心理和社会交往状态,进而减少内心孤独和社交孤立。因此,护理人员在帮助社区老年人寻求和提供社会支持时,可重点关注其心理一致感水平,激发其内在的信心,促进其社会交流,增进与家人朋友的亲密感,从而消除心理孤独情绪。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和心理一致感都可以对降低社区老年人的孤独感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应提高对于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可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升家庭和社会对于社区老年人的关怀和支持力度,进而促进其心理一致感水平的提高,使老年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以降低社区老年人的孤独程度,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拥有稳定幸福的晚年生活。但由于调查样本量和区域的限制,本研究仅选取了本市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代表性有限。未来可通过扩大样本量、增加样本来源地区,并结合质性访谈等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影响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发生的其他因素,为医护人员实施干预策略,减轻和预防社区老年人孤独感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