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波
[摘 要] 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情境与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虚拟社会活动可以更有效地构建与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虚拟社会活动立足于学生未来的生活需求,通过虚拟学生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使之体验成长与进步的乐趣。
[关键词] 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核心素养;虚拟社会活动
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的新需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推出,正是为了让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标强调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情境与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主张更加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过去对教的关注有力地转向对学的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过程将成为未来教学的重点。
所谓的学习任务群,就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与落实对学科教学是一个跨时代的挑战,要求我们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各类学习情境,设计各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语文知识的教学方式不能仅仅是告诉,还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文活动中体验、体悟,亲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讲,学习任务群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从根本上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合以上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认为虚拟社会活动可以更有效地构建与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虚拟社会活动立足于学生未来的生活需求,通过虚构学生未来可能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虚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使之体验成长与进步的乐趣。
一、虚拟社会活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新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目标。所有目标都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虚拟社会活动构建与落实了学习任务群,是学习任务群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
学生核心素养呈现出横向和纵向发展的特点。所谓横向发展,即在不同学段都要关注学生三个层面和六种能力的综合发展。所谓纵向发展,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侧重地渐进式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一学段重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第二学段侧重引导学生寻找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鼓励学生做出评价;第四阶段则要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提升表达能力。
二、虚拟社会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虚拟社会活动分类
虚拟社会活动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和日常生活需求分为四种情境:校园生活虚拟情境、家庭生活虚拟情境、社会活动虚拟情境、职业需求虚拟情境。在不同的虚拟社会活动中,学生的虚拟角色也是不同的。比如,在校园生活虚拟情境中,学生可以将自己代入校园生活中的各个角色,去运用语言和文字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有了用武之地,又在活动中开发了思维,体验到了挑战的乐趣,甚至获得了被需要、被肯定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在家庭生活虚拟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联系家庭生活,尝试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种代入感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到“大语文”的学习活动中来。
虚拟社会活动根据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可分为:阶段性发展情境、梯度性发展情境和片段性发展情境。阶段性发展情境,即为完成某阶段核心素养发展而创设的情境。比如,八年级课外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情境创设就可以持续一个学期或者半个学期。梯度性发展情境,即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同层次创设的间断式的情境。比如,不同的学段对学生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不同的,其创设的虚拟社会活动则呈现出梯度。片段性发展情境,即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机动地创设的情境,具有片段性和零碎性。它是課堂上最便于落实不同知识点、达成不同教学目标的短小精悍的学习任务活动。比如,课堂上朗读课文片段,就可以虚拟一个简短的比赛,评选出优秀的选手给予表扬。对于一些老师来说,这可能是一种“麻烦”;但对于学生来说,枯燥的“被要求”朗读变成“比赛”就有了应对挑战的乐趣。这种片段式的、零碎的虚拟社会活动就给课堂、给学生带来了生机。
虚拟社会活动的分类,依托于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不同学习任务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又存在融通交错的关系。”所以,虚拟社会活动情境的分类也是融通交错的,并不具有严格意义的界定,只是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依托形式。
(二)虚拟社会活动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未来。强调教育情境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整体性,要能够解决问题,满足学生未来的生活需求、就业需求,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虚拟社会活动情境的创设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在虚拟社会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灵活创设虚拟社会活动情境。
比如,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就可以创设校园生活虚拟情境。将语文课堂虚拟为班会活动课,让学生变身“班主任”,设计一份班会课的活动方案(老师可以提供一个简易的模板),或者制作一份班会课件,每个活动板块请几名“班主任”谈谈读书的意义,动员大家一起投入读书活动中。也可以创设一个阶段性发展情境,利用半学期或一学期的时间,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读后感评比、文学形象与剧情再现比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再比如,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小说《猫》,可以创设职业生活虚拟情境,学生作为探长,帮助猫咪们调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真相。创设这样的片段式发展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又比如,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为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设计一个展览,并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三个展区,还可以请画家、雕塑家为英雄们画像、塑像来展现英雄形象。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诗歌视频网络评比赛,让学生描述一下如何把诗歌内容拍摄成小视频,有几幅画面,如何表现动态与静态,以及人物的神态,如何配音……在科普说明文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化身科技馆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话把知识讲给参观者听,再想想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按什么顺序讲给我们的,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逻辑与语言特点。
课堂上,我们还可以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展开争辩,给他们一个正方和反方辩手的临时身份,让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更支持哪一种观点,甚至帮助支持者陈述理由,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课后,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家庭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家人的外在表现,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可以布置一次练笔:抓住人物的细微反应,完成练笔“那一刻”。回家以后,对父母说今天没有语文作业,观察他们的细微反应,和他们展开对话,最后告诉家长,感谢他们配合你完成了这份语文作业。这些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来说都充满了新奇的挑战。不管是哪种情境创设,“没有实在的具体的听说读写,核心素养、任务驱动、项目学习、跨媒介学习都是空谈”。语文的实践活动始终都要紧扣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情境的创设始终是为这一根本任务服务的。
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也可以丰富多彩,以上几个事例只是抛砖引玉。“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按照学习任务群的总体要求,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度参与学习。”在虚拟社会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开阔个人思路,借鉴他人宝贵经验,整合集体教学智慧,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 虚拟社会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反思
虚拟社会活动的开展,打破了教育的思维惯性,引导学生参与思维的过程,带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避免过分关注学生的共同特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不仅要占有知识,了解学生心智发展特点,还要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念转变与方式过渡
语文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契合度高于其他所有学科。语文教育又不等同于生活,而是要高于生活,超前于生活。语文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传统教学厚实、扎实,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我们在发展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不可否认传统教学的厚实与扎实。而当今社会的教育面向全社会,为提升全社会人民素养而服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千差万别,传统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略显不足。语文教学在虚拟社会活动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必要的。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不必急于求成,不必面面俱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教育机智的融入过程。
(二)奖惩机制与静待花开
虚拟社会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需要奖惩机制的推进。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鼓勵为主,以惩罚为辅。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为导向,尊重学生意愿,激发学生得到奖励的欲望。惩罚以游戏规则的恰如其分的形式呈现,以鼓励、激励为主,避免因惩罚产生不良后果。奖励和惩罚的制度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宜强制执行,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鼓励,关注学生的差异和每一点进步,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发展优等生的同时,关注到后进生的进步,静待花开。
(三)独具特色与百花齐放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无论什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一些矫枉过正的措施,是必要的,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用力过猛,定位过高,便会走向反面。”在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语文教学要始终紧扣学科根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虚拟社会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对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构建与落实的一种探索,有对语文学习整体发展的关注,也有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此同时,这一种尝试只是语文大教育海洋中的一片浪花,在独具特色的同时,依然要尊重语文教育活动中的百花齐放。不管是哪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有所收获,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所发展,都是语文教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