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研发机构科技资源管理实践与探索

2024-03-04 12:00张继军李凡
科技风 2024年5期
关键词:共享科普仪器

张继军 李凡

摘 要: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科技资源的价值,提高其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质量,并推进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本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国企研发机构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科技资源共享、科普基地建设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管理目标及功能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时的注意事项等。研发机构可进一步借助“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加强科技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上述实践和探索对国企科技资源管理及其保值增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仪器;共享;科普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发工作对科技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资源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规模、质量和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它既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引领前沿科技创新、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手段[1] 。国有企业研发机构科技资源丰富,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好这些科技资源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国企研发机构科技资源管理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早期,研发机构的仪器设备、化学品、耗材等科技资源的采购与管理采用粗放式手工记账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导致采购过程难以管控、采购流程无法实现自动化审批、采购信息无法及时统计分析等,难以支撑新形势下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求,因此,建设研发机构的科技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国内一些高校院所开展了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 。

为实现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资产管理来源可循、使用状态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国企研发机构应加快科技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进程,健全资产配置、入库、保管、领用、交回、处置等全流程管理机制,变“静态”资产管理为“动态”管理,确保国有资产配置合理,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简要介绍国企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功能特点等。

(一)管理目标

1.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

从仪器设备源头开始,即从采购需求到报废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进行如下三方面的管理:

(1)采购过程管理,即从采购需求的产生到合同签订、到货安装、调试验收、形成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2)设备使用管理,包括设备编码、设备实物地点、使用情况、调剂调拨、巡检维修等;

(3)资产价值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台账、设备BOM清单、备品备件、折旧盘点、报废处置、效益考核等。

2.物耗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

物耗品包括实验原辅材料、化学品、实验室劳保用品、科研用水电气、危险剧毒化学品等。物耗品的管理应包括其从采购需求、采购计划,一直到其供货、领用、出入库、盘点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物耗品应做好如下两方面管理工作:

(1)采购过程管理,即从采购需求的产生一直到付款完成;

(2)库存管理,包括物耗品编码、物耗品存放位置、领用、内部调拨、盘点、安全库存、过期耗材处置等。

3.集中管理目标

资产的集中管理是大型国企研发机构的管理趋势。对于研发机构来说,集中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采购环节的集中管理,以便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2)资产的集中管理,以便优化资产配置、共用共享;

(3)运维的集中管理,以便更合理高效地安排运维资源。

4.动态管理目标

仪器设备和物耗品的动态管理,即实时管理,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一起构成了管理的两条主线。动态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引入流程管理,形成业务管控的完整流程。

(二)主要功能实现

1.采购管理模块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分散采购模式和集中采购模式。为保证国有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前我国国企采购管理模式由分散型采购转向集中型采購[45] ,主要表现为以归口管理、集中采购、专业化管理为特征的采购管理机制。

国企研发机构对各类仪器设备、物耗品等的采购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系统。系统可包括如下功能模块:计划管理、物料管理、采购管理(含采购申请、询比价、招投标、合同管理、采购收货/验收/入库、采购付款等)、供应商管理等。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研发机构可以将自身的采购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优化与创新,加强采购成本控制,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仪器设备管理

在集成采购管理子系统基础上,需构建符合研发机构管理模式、满足相关研发中心或研究室的资产设备管理平台,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系统可包括如下功能模块:资产类别管理、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管理、资产设备台账管理(含个人资产台账、部门资产台账、资产综合查询等)、资产标签管理、资产设备变动管理、资产设备盘点管理等。

3.物耗品管理

该模块主要包括物耗品的入库、存储、领用、出库、盘点等过程的管理,它以申请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总体管理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领用管理、库存管理集成在一起。系统可包括如下功能模块:仓库管理、货位管理、台账管理、标签管理、领用申请、入库管理、出库管理、报损出库管理、盘点管理等;同时,通过将相关国家标准、安全法规等固化到管理系统中,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操作流程(SOP)、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数据链接和危险/剧毒化学品信息等,有助于研发机构安全运营管理工作。

总之,通过布署实施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对研发机构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能够对科技资源的采购、使用、运维及处置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科技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

(2)降低资源管理成本: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可以统一管理所有科技资源,实现科技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优化资源管理决策: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能够实时跟踪追溯管理过程,有助于管理者实时查看科技资源状态,对相关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对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科技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也越来越普遍。科技资源共享是在已有条件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科技资源流动、提升科技资源效率,从而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高校院所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效益不断显现,对创新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增强[6] 。

尽管我国的科技资源共享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科研仪器设备重复配置、封闭、利用率低、共享水平低等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7] 。研发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科技资源共享,包括建立开放式实验室、设立开放式数据平台、联合开展国内外研究项目、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等。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48号),以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研发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打通信息发布、预约申请、上机使用、计费一体化管理流程,形成“分级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目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共享平台的运营可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的模式进行,提供市场化服务。平台运营主体既可以委托给现有的从事共享平台服务的企业,也可以新设立一家专业运营公司,由政府投入部分资金参股运营,以确保平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运营费用可以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进行市场化运作。用户通过共享平台系统预约、缴费,按约定时间及计划完成实验等。

在推进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平台的信息透明度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2)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引导科技资源管理单位积极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可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性原则收取服务成本费,所得收入纳入单位科研经费进行管理。

(3)加强互联互通。平台可与省部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形成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可申请加入国家平台门户系统“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

(4)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研发投入不足,而共享平台能够有效降低中小科技企业研发成本,解决其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有助于科技创新与发展。

(5)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合法权益。

三、科普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科技展示、科技教育和科学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到科普基地的建设中,如中国石化的科技馆、中国科学院的科普馆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科普基地等,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科技展示和科技教育资源。尽管我国的科普基地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科普投入相对较低,科普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科普的政策举措不足,科普工作的覆盖面、渗透度与影响力仍然有限,科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科普绩效有待提高等。

2022年8月4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印發《“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国科发才〔2022〕212号)要求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增强适宜开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基地等的科普功能。国企研发机构科技资源丰富,在保证其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开展科普活动,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研发的正确导向;研发机构可以围绕科技成果开发系列科普产品,运用科普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通过科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同时,要持续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科普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间的互通互联,推动形成覆盖全国的科普服务网络,促进优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现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为例进行说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是中粮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而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十三五”期间,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围绕我国粮油食品领域重大需求,发挥国家粮油食品科技战略执行主体作用,牵头承担“大宗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等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3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最多的粮油食品企业。作为中粮集团直属研发机构,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非常重视科普工作,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立足粮油食品,聚焦营养健康,加强粮油食品与营养健康知识科学传播。近年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先后获批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中国粮油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基地称号,并于2022年2月成功入选2021—2025年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未来,科普基地建设可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基地建设规划和设计,注重科技展示和科技教育的针对性和實效性,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科普活动;

(2)创新和更新基地展示和教育内容,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

(3)加强基地管理和运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创新和优化基地的活动和运营模式;

(4)要树立大科普理念,加强国内外合作,实现科普活动主体多元化,提高基地科普教育活动的影响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共同发展。

结语

国企研发机构科技资源是研发机构的重要资产,是国有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科技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国企研发机构需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做好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以服务上下游、内外部客户为导向,着力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科普工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科技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是数据驱动新趋势的必然选择,国企研发机构应借助“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加强对科技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逐步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国企研发机构科技服务能力和质量,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包献华.推进新时代科技资源开放共享[J].理论视野,2019,227(1):6065.

[2]刘兆峰,李宝生,杨诞兴,等.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药事,2020,34(4):431436.

[3]田鹏,落巨福.高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0):237240.

[4]罗琼祺.国企采购管理模式的发展阶段与创新路径[J].中外企业家,2020,665(3):61.

[5]胡颖.国企采购管理模式的发展阶段与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615(2):4647.

[6]苏靖,赫运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的实践与展望[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3,55(1):18.

[7]张娅琳,刘字濠.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4):271274+293.

作者简介:张继军(1980— ),男,汉族,山东威海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管理。

*通讯作者:李凡(1981— ),男,汉族,湖北孝感人,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研发与管理。

猜你喜欢
共享科普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科普达人养成记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微科普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