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与实验室改革创新的研究

2024-03-04 12:00杜晓妮
科技风 2024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摘 要:为适应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对于高校和学科建设提出的新使命和新目标,实验室建设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在前期实验室建设发展基础之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對实验室现存问题及弊端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实验室信息平台公开化、实验人员队伍专业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日常化、文化软实力创新化等改革举措,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开辟新思路。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安全

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由此,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支持机制,要求我们在建设高校和学科过程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明确了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坚持引育并举汇聚优秀人才,完善创新团队建设机制,稳定支持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培育培养。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创新思维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主阵地,其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其规模和水平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1] 。实验室建设应围绕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交叉学科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设应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统筹规划,查漏补缺[2] 。

1 实验室建设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家一流人才、创新人才的主要供给源,是人才培养、成果输出的重要场所。

实验室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平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集中了学校高精尖设备和人才培养教育资源,是科学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活动沟通的桥梁,是理论知识落地推动实践发展的助力,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支撑[3] 。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不应只满足于提供设备存放地、配置相应的实验材料等基础性功能,而应该紧紧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政策、学校发展目标、学生发展需求、学科建设需要等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满足当前发展需要,更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适时更新,提升其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新一轮实验室建设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和思维模式密不可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我们教育理念和学生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我们要跨学科培养,开阔眼界,发挥学生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发现交叉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新问题,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实验室的基础功能之一,将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实践的魅力,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相较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实践活动的各个过程,激发学生好奇心,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问题深层次原理,从而有所创造和发明[4] 。高校实验室汇聚了学校绝大部分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及专业技术人才,其对于学生理论知识落地、实践技能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培养应兼具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高效的实操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同时拥有高新技术研发设备和专业人才资源的实验室,则是给人才培养提供了硬件和智力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应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根据实际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提升实验室的整体竞争力,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的生态体系,助力“双一流”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2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改革创新

为响应国家政策和高校自身发展要求,高校实验室已历经多次改革和创新,实验室资源、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覆盖场景不断扩增;大型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外测外检频率明显降低;实验专业从业人员规模扩大,人员配置方面有极大改善,实验室建设焕发新的活力。但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过程中,高校实验室仍显现疲软态势。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在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也随之扩增,但人均可操作、可利用资源却呈现降低趋势,共享制度不完善;专业实验管理人员扩增,但在高校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系统性培训和管理,人员管理和发展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且稳定的人员组织架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兴趣高涨,但对实验室管理规定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实验室规章制度日渐完善,但缺乏开放型的特色文化,诸如此类问题,仍然是接下来高校实验室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

2.1 完善实验室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公开化、优质资源共享化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不断增加,实验室资源呈稳定增长趋势,外测外检情况逐渐减少,但在管理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增加,但设备利用率较低,闲置落灰情况时有发生;实验用品购置预算充足,但储备余量过剩,资源浪费严重[5] 。高校实验室运营管理过程中,各科研团队因研究方向不同、相对独立、沟通交流较少,且现有信息名录尚未透明化、公开化,实验仪器及用品的种类、数量、使用期限均处于非共享状态,导致资源利用率低,重复采购。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对校内仪器设备进行集中汇总,系统内仪器与管理员、用户群体实现统一的资源共性,达到共同管理、一同分享的目的[6] 。在之后的实验室建设改革过程中,要加快推动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保证实验室用户群体随时查看仪器设备使用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减少设备落灰闲置情况发生[7] 。在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期间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校内仪器设备为社会大众服务,增加其社会效益,推动校内外共享,增进交流,促进现有资源的共享互通,提升资源利用率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变得更加迫切。

2.2 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组建专业且稳定的人才组织架构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的主力军,其专业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实验室建设的水平和质量[8] 。目前实验技术人员以教辅人员身份存在,个人发展、上升渠道不明朗;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存在感较低,项目申报、职称评聘等局限性较大,在此背景下,部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动力不足,人员架构不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系统性培训,因实验室类型繁多、个性差异较大,专业能力更多依赖经验积累,导致专业性不足,成长缓慢,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质量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专业、高水平的试验技术队伍至关重要。各高校应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发展路径、绩效评聘等环节进行重视,并进行合理调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人才培养路径,为实验技术人才提供稳定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人才队伍。高校应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到实验室建设之中,运用其专业知识,切实促进实验室建设的专业化和高质量化发展[9] 。此外,高校应当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和业务培训,在入职定岗前,进行一系列系统化的培训,对其未来工作内容、工作目标有一定了解和设定,并对未来发展和成长路径有初步规划;在日后工作中,高校应创造机会,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技术交流会议,在会议研讨中开阔视野、精进本领;学校及各级部门应加快建设信息交流平台,给实验技术人员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博采众长,快速成长,促进构建专业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在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应转换观念,重视实验人员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其工作热情,提升工作动力;应创造机会鼓励实验人员对外交流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组建高水平专业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2.3 优化实验室管理体制,创造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

随着高校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人员数量、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用品规模也随之扩增,但学生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却稍显滞后。为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变得十分迫切[10] 。在思想教育层面,加强前期安全培训,增加安全知识考核,从源头提高实验室准入门槛;常态化安全教育,定期安全管理考核,不定期实验室准入安全测试,增强实验室操作人员日常安全意识,如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让学生对于实验室消防设施(灭火毯,灭火器,消防栓等)的使用场景、使用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加强实际操作和演练,提升其应急逃生、安全防护、紧急救援等多方面实践技能;加强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让学生和实验室作业人员正确认识“三废”、处理“三废”。在学生管理方面,增加学生安全员,让学生管理学生,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科研实践活动中,实验技术人员及科研导师应加强对学生和实验作业人员的指导教育,对其实验操作过程进行监督,杜绝危险性操作,确保其掌握正确且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实验室危化品及其他实验品的购置和使用,学生在采购各类化学品前应征得实验室管理员的同意,在正规平台经由专业人员统一采购,不可私自购买非正规厂家生产的药品,以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在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做好备案登记,实时掌握现有实验材料的種类和数量,避免重复采购。在危化品使用过程中,应严格做好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实验服,佩戴防护镜、防护手套等,实验操作过程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在实验室建设发展过程中,密切关注实验室日常运转所暴露的问题及存在的隐患,适时采取可行性方案,对症下药,快速出击,从而维护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创建高水平实验室。

2.4 创建开放性实验室,提升实验室文化软实力

“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应该是拥有一流文化内涵的开放性的现代化实验室。高校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实验室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一种,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体现[11] 。实验室拥有良好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够激发研究人员创新、创造灵感。当然,实验室文化不应仅局限于实验室制度、操作手册、实验室安全等规范化的文档,更应该是具有极强包容性、开放性、创新型、共享性的一种精神内涵。从现阶段来看,实验室文化建设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首先,对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目前的实验室文化仅限于搭建实验室硬件环境,缺乏系统性、前卫性的设计和规划;其次,人员配备不足,缺乏系统性的工作体系;考核制度不完善[12]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各高校应当重视实验室文化内涵的提升,敦促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定位,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品牌实验室。在实验室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型发展;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全体实验室人员的共同利益;始终坚持文化创新,密切关注国内外高校发展潮流,紧跟世界实验室文化建设前沿,汲取宝贵经验,吸纳优秀理念,内化为自身文化发展的动力。学校、学科建设应在各独立实验室建设基础之上,发挥其统筹作用,依托办学特色,注重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形成别具一格的品牌特色。

结语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实验室建设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其建设应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和使命,与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需求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潜力的挖掘。在首轮“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之上,根据新的发展使命和目标,进一步深入推动实验室建设改革创新,促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确保资源利用率的稳步提升,减少资源浪费及设备闲置;加强实验室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明确发展路径,激发工作动力,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作业人员基础安全观念,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依托办学特色和学科有时,形成独具品牌特色的实验室文化,增强其文化软实力。在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各部门不能独立运行,各学科应增进交流,协同发展,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吴敏,洪峰,田哲文.适应“双一流”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21,000(007):173175.

[2]王慧茵.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J].科技资讯,2022,20(10):217219.

[3]罗涛.“双一流”建设导向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战略探讨[J].陕西科技,2017(4):6770.

[4]王刻铭,陈照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2,48(04):136138+199.

[5]谢竹清.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质量的有效路径探索[J].中外企业文化,2021(07):147148.

[6]何亚群,王婕,吴祝武,等.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在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能力建设中的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8):913+44.

[7]杨惠娟.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10):2930.

[8]生悦,侯圣陶,余春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实验室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2,02:7376.

[9]徐云丽,张抒,陈彤.“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1,19(05):148153.

[10]肖凯,肖红艳,徐雅琳.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与管理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7):2022.

[11]辛良,朱宜斌,孙志强,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06):248252.

[12]李琳.守正创新,加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文化产业,2023(15):6971.

作者简介:杜晓妮(1993— ),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基于Arduino与Python的实验室联动门禁报警系统设计
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
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基于SSH架构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三坐标测量实验室建设
基于多角度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研究
论高校电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改革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