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娜 吴鹏 王双双
摘 要:目的:基于產教融合视域下的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模式,针对传统高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做、学、创、劳等环节分离问题,进行针对性改革。方法:在与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协议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分析”课程标准及企业岗位对仪器分析技能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内容创新,采用“双轨双师六步”协同构建方式,将劳动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教育中。结论:提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效,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和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仪器分析;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高职在现代化工及生产企业中分析检验是鉴定产品质量的保障环节,该岗位操作人员的技术技能、创新发展思维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环境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的岗位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是一门涉及化学、机械、物理、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同时也包括实验研究、仪器控制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其中,原理部分理解掌握相对困难,在操作环节做到精益求精更具有挑战性,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实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
2020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 中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职业院校以培养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经营、服务等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劳动教育过程要结合专业特点,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2] 。
近年来对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大量开展,在中国知网输入检索词“劳动教育”可搜索到20231篇文章,其中关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研究的有1308篇,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建设的研究有747篇,基于产教融合的10篇,可见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融入劳动教育的探索还在持续进行中。
一、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地方经济和行业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劳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3] 。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的“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参考清单”中,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三大类劳动实践活动,分别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其中,“生产劳动”中的“专业劳动”与本项目专业教育协同教学模式高度契合,因此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的教学模式研究非常贴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我校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同时筹建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协同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笔者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开展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应用研究,通过教学实践,以期为以下问题的解决找到策略[4] 。
(一)有效扭转劳动教育被忽视的现状
2020年《意见》印发开始,劳动教育才被大中小学校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人们开始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形式重点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普遍改善,作为新一代的职业院校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渥,备受家人呵护,生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劳动教育的培养内涵是属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范畴中的,培养职业院校学生从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到大国工匠、服务社会都离不开劳动教育的理念,这也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5] 。但劳动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因其作为公共课程且课时量少,很多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更有助于建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体会劳动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有助于劳动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
目前劳动教育的课时和学分虽然在各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纳入,但是存在将日常生活劳动如打扫卫生、社会实践等作为课程内容,没有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还包括生产劳动,很少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6] 。劳动教育专属的劳动教育精神往往没有和专业课程中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对接,对于劳动教育环节仍然在课程标准中未体现出来,更无从谈及考评方式等劳动教育的考核细节问题。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标准中,教学实施过程中遵照课程标准实施,有助于劳动教育真正融入专业课程中,解决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三)有助于增强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不仅在课程体系上欠缺,在师资队伍的组成及培养上关注度也很低。一直以来,部分教师对于劳动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关系认知不足,认为劳动教育可以用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志愿者活动、假期实践等活动替代,或是用实验实训室卫生清洁、内务整理等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代替,而身体和精神都没有体会劳动的过程与乐趣,更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在职业中的重要性,最终的考核多以出勤率来评价。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帮助教师走出劳动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劳动的误区,树立专业劳动教育的意识和信心,从而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
基于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误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更为浅薄。当今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家很少承担家务,普遍认为劳动就是农间耕作或卫生保洁,基本都属于体力劳动范畴,对自己今后的专业发展更没有任何帮助。此外,单调枯燥的劳动形式会让学生对劳动教育避之不及。因此,加强专业劳动的引导对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和劳动自豪感非常有必要,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产教融合在联结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的纽带作用
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经历,劳动教育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落在产教融合的校外实践基地是最适宜的。产教融合在高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专业建设、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显示出强大的助推力量,也为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产教融合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辟劳动教育新场所,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相关岗位的一线技术人员合作研发适合学生、适合课程的劳动教育项目,并融合当前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新规范等内容,以提升专业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效果。让学生在挥洒劳动汗水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知识、感受劳动快乐,逐渐满足产业需求侧的要求。
三、专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构建“双轨双师六步”模式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仪器分析”课程的专业教育中。两轨指学校和企业两条轨道,双师指学校教师+企业劳动教育导师;六步分别为:签订校企合作育人协议—校企共同开发融入专业劳动教育思想的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劳动教育指导书—前往企业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专业技能融合劳动教育综合评价—总结提升。下面以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专业基础课程“仪器分析”为例展开教学。
第一步:寻找适合课程改革研究的产教融合企业,“仪器分析”课程直接对接企业的分析检验岗位,因此笔者选择××公司检测中心、××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等主要经营项目为分析检测的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协议。协议中明确提出:企业为学校开设的“仪器分析”课程提供专业劳动教育场所、工位及企业指导教师4名。
第二步:校企合作开发融入专业劳动教育的“仪器分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在仪器分析的岗位上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劳动精神,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在采用仪器分析法进行产品检验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搭档,培养其团队精神;深入企业扎根一线,从事真实的分析检验工作,感受分析工作精益求精的不易和劳动的重复枯燥,在劳动中不断磨砺自我、提升自我,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
第三步:校企合作开发融入专业劳动教育思想的“仪器分析”课程教案和基于中心工作岗位的学生实训指导书。“仪器分析”课程主要项目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光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维护、色谱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维护、其他分析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等,开发与此对应的教案和实训指导书。
第四步: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协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收集活动过程性资料。在专业劳动开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及实训指导书的内容。
第五步:在“仪器分析”教学评价实施中,基于综合评价,将劳动教育部分的评价以产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参考,将劳动品质也融入评价体系中。综合评价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企业导师参照岗位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仪器分析操作技能进行评价、校内教师结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分析检验赛项、职工分析检验技能赛项等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进行大赛级别的评价,学生相互对于参与的积极性、劳动过程中的素养方面、团队协议方面进行互评。综合以上评价内容,最终形成某位学生的劳动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的评价成绩。
第六步:按照“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螺旋式上升思路进行总结提升。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技能型人才[6] ,实践完成后要结合实践情况开展反思,思考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成效是否显著,才能有助于进一步的提升,让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更加优化。
四、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的“仪器分析”案例示范
(一)采样
采样过程可能要前往较恶劣的环境及地区,如严重污染水源地、恶臭环境、生物样本等,在采样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苦的劳动精神和实事求是的职业规范,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从事劳动的前提。
(二)样品的预处理
在分析检测实验过程中,样品预处理的误差占到测量总误差70%以上,因此对样品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当,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在样品预处理中,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对操作精益求精的劳动作风。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是引入测量误差的第二大来源,标准溶液配制的技术技能的高低由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的数值来表达。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大,越接近于1,则工作曲线线性越好,测量准确度越高,一般要求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标准溶液的线性直接取决于实验室人员对吸量管、移液管、容量瓶、滴管等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的好坏。这项练习比较枯燥,但是需要通过练习才能提升配液技巧,才能提升测定的准确度。因此,在标准溶液的配制中培养学生甘于平凡、能经受乏味枯燥的练习提升自我技能的劳动精神。
(四)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
“仪器分析”课程的主体是各类大型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因此仪器设备的操作是本门课程操作技能的核心。分析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有些设备还有很多配件,因此一般高校对于此类设备购买的台套数相对较少,这样就会减少每位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实操技能的提升。企业以分析检测作为主业,大型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的台套数充足,使用和维护更为专业,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实战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成效显著。在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爱护仪器设备的劳动精神,尤其是面对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更是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
(五)工作报告的撰写
撰写规范、客观公正的工作报告是完整实验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健康、安全、环保措施,实验原理,关键物料计算和过程简述,数据记录和处理,结果评价和问题分析等内容。因此,对于实验报告的撰写要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有效数字的专业劳动习惯和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敬畏意识。
结语
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分析检验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新规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劳动中接触真实岗位,提前掌握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及技能,从而在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融入企业。通过劳动教育的融入,学生了解到专业的训练和学习也是另外一种劳动形式,通过采样、样品前处理、仪器设备对样品的分析检测等过程的操作,以及双导师的正向评价,都让学生体会到了专业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养成了一定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同时也促进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理念,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國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2]李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出发点、难点与突破点[J].职教通讯,2022(7):6470.
[3]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61.
[4]王飞,车丽娜,孙宽宁.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20(9):7579,85.
[5]羌毅.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新要求、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529.
[6]贾磊.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职业教育,2022(24):3742.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专题研究一般课题(2023年)(编号:GS〔2023〕GHB 0048)
作者简介:任小娜(1982— ),女,甘肃酒泉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仪器分析、分析化学等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