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驱动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分析

2024-03-04 18:03:40炊鹏飞艾桃桃景然李文虎徐峰
科技风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术活动学科竞赛研究生

炊鹏飞 艾桃桃 景然 李文虎 徐峰

摘 要: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在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以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为引领,建立多元化交流平台和体系,发挥其优势作用,借助五维一体评价体系,反馈研究生培养模式成效,进而形成完整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保障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术活动;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因此,研究生是创新的生力军[2]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和衡量高校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省属地方高校,生源质量下降明显,研究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突出作用[3] ,不仅能激发研究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还能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范围,提升其培养质量。利用学术活动和科学竞赛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措施与评价体系,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所在。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强调专业知识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某一专业上进行深入钻研,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省属地方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灵活度不够[4] ,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的氛围不强,缺乏展示学生能力的平台,学生进行锻炼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较少,评价体系不完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独立思考能力不足、批判意识不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5] ,导致原创性成果少,表现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二、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学术活动作为展示研究生科学研究思想与成果的重要舞台,可以反映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对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起着积极作用,可以加强研究生对当前科学研究动态的了解,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思想,帮助研究生少走弯路,促进学术创新。同时,研究生在参加学术交流做报告的过程中,通过检索一系列相关的科技文献,仔细阅读与理解,有助于对自己研究的内容进行全面且深刻的了解,对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学术活动大到国际会议、论坛,小到课题组组会等都要重视。例如在课题组组会的小型学术交流中,研究生可以展示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培养他们敢于表现自己,提高自信心,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改进不足,发挥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听取学术报告过程中,通过与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与互动,进行思想碰撞,捕获灵感,启迪思想,善于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可加强批判意识。此外,在学术交流中若自己的报告能受到专家的肯定与表扬,就能极大地提升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在后续的研究中保持热情与活力。

学科竞赛是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通过参加高水平的学科竞赛,促进研究生发现工程实际问题,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实力雄厚的重点高校通过实践已经证明,学科竞赛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促进科学研究、锻炼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6] 。学科竞赛作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地方普通高校仅关注学科竞赛在本科生中的作用,而忽略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意义。这主要与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与目标及高校在他们中开展学科竞赛的政策与长效机制缺失有关。通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多样性的学科竞赛,有益于提升研究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常规教学所不及的特殊教育功能,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型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他们在实践中不屈不挠的心理素质,强化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质疑精神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增强研究生实践创新意识与能力,这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7] 。

三、以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为载体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

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学术活动,可以获取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灵感,拓宽知识面,同时,借助学科竞赛的实践平台,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建立有效的學术活动与学科竞赛实践路径,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创立“多元化”学术活动交流平台及考核体系,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坚持环境氛围营造,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以学院为载体,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学术环境,通过学术讲座、研究生学术论坛、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实验室宣传栏、公众号等多种渠道为研究生搭建多元化、开放式的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同时,将学术活动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提升学术活动的质量及内涵,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1)在实验室宣传栏设置学术成果交流站,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形成规章制度,将学院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在浓郁的学术氛围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建全学院研究生科研咨询新媒体平台,如公众号、网站、视频号等平台,及时转发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前沿动态,掌握研究方向及热点,激发学术研究的兴趣与动力。

(2)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方向,鼓励和组织研究生分别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论坛、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同时,建立院级及以上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学院或学校优秀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创立“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多种多样的学术交流,实现思想碰撞,捕捉科学研究灵感,启迪智慧,推进创新。

(3)为了保证学术活动能够顺利执行,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为此,将学术活动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对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类型、形式、数量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计入学分,作为毕业考核的必修环节,从而推动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健康发展。

(二)构筑学科竞赛体系,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坚持以创新为导向,竞赛为主要途径,构建优秀创新团队,形成系统化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鼓励研究生参加“互联网+”“创新成果展”“热处理大赛”及“铸造工艺大赛”等竞赛活动,组织优秀指导教师用自己的学术专长促进创新人才培养。通过深化改革激发了研究生及指导教师的热情,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成为“创新团队”的主力骨干,通过对研究生长期的培养,加强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的个性化指导,逐步形成了优秀师生团队融合建设,促进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

(1)在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单独设立学科竞赛模块,及时发布相关的竞赛活动内容,根据研究生的特长和兴趣,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并发布学生的获奖信息,实现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培育的常态化。

(2)在参加学科竞赛时,参赛学生要向评委汇报自己的参赛作品,并要求学生进行现场提问和答辩,因而可将学科竞赛认定为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学术活动,这样不仅能展示研究生的成果,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3)将竞赛成绩纳入评奖评优体系。在研究生评奖评优中将学科竞赛成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鼓励研究生参加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实践竞赛,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强化综合型研究生创新才人培养理念。

(4)在学位授予等管理文件中明确规定学科竞赛获奖可作为申请硕士学位的条件,拓宽出口条件,进而从根本上调动研究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展示自己并取得好成绩。培养制度的改革,可极大地鼓舞了研究生的竞赛热情。

通过多举措兼施并行,全力提升学科竞赛的参加率,强化学科竞赛的质量,形成完整的学科竞赛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研究生,同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打造出一批经验丰富、无私奉献的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团队,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

(三)打造“五维一体”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评价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从建立个人、指导教师、校内专家、校外专家及用人单位等“五主体”共评的创新能力评价模式,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评价手段和方式,能够客观、全方位地检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反馈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的成效。

(1)在开学与毕业时,以问卷的形式,要求个人分别完成创新能力的自行评价。

(2)在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后,要求指导教师对其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在研究生开题、毕业答辩等过程中,要求校内答辩专家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4)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过程中,要求校外专家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5)毕业三年后,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由用人单位完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五维一体”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图

评价指标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部分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就业率、职位、薪资等传统指标,而缺乏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方面的综合评价,进而影响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效果[8] 。因此,利用个人、指导教师、校内专家、校外专家及用人单位“五主体”评价模式,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五方面进行考核,建立“五维一体”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完成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导培养单位修订培养方式,完善和健全培养过程,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检验方面形成闭环,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为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好保障。

四、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价值效果

坚持和健全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丰富了研究生“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内容,拓展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健全了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了研究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敢于批判的能力,强化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近五年,该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人,邀请和举办校内学术报告会50次,学生参加校外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53次,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5项,7人攻读国内著名高校博士学位,7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培养成效显著。

结语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是衡量高校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地方普通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不仅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也是展示学生能力的重要舞台,要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同时,将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可进一步督促学生,调动主动性。通过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的创立和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保障。借助“五维一体”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可反馈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成效。通过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利用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EB/OL].(20200729)[20211215].http://www.gov.cn/xinwen/202007/29/content_5531011.htm.

[2]岳國峰.基于导师团队模式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401402.

[3]袁翔,江旭恒.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高教学刊,2022(14):2932.

[4]陈冬霞,庞雄奇,常小飞,等.课外学术活动视域下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究——以自由学术报告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2,31(2):2225.

[5]赵俊源,杨津,郑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以课外学术实践活动为导向[J].教育评论,2015(9):2729.

[6]李向东,夏冰,郑秋生.基于学科竞赛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计算机教育,2020(10):117120.

[7]袁翔,江旭恒.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高教学刊,2022(14):2932.

[8]吴海波,陈双慧,肖馨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4(06):96100+105.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术活动+学科竞赛双轮驱动材料类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与实效”(课题编号:SLGYJG2113)

作者简介:炊鹏飞(1986— ),男,汉族,陕西扶风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学术活动学科竞赛研究生
演出及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乐府新声(2021年1期)2021-05-21 08:08:56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一)
宪法学学术活动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4:34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02:58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47:1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竞赛作品的创作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4:36:12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