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

2024-03-03 15:34高昕李国权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产要素

高昕 李国权

基金项目: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2023BJJ040);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2023JC018);2023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23JC037);河南省2023年软科学计划项目(232400411110)

作者简介:高昕(1980—),女,河南光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通信作者:李国权(1978—),男,河南鲁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摘 要:农业碳汇集生态、经济、社会价值于一体,是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我国农业碳汇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在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的双重加持下,挖掘农业碳汇功能、开发农业碳汇项目、推动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已经成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支撑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障碍,需要妥善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的关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稳农保供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农业碳汇顶层设计、厘清农业碳汇资源状况、开发设计农业碳汇项目、强化农业碳汇科技支撑、健全农业碳汇政策体系。

关键词:农业碳汇;生产要素;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全面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全力推进碳排放减量,更要着力提升碳汇增量,构建多层次的碳中和路径。农业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碳源与碳汇的双重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既是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这方面要做好科学测算,制定可行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作为乡村生态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同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乡村生态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促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要求,探索农业碳汇交易机制。随着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深化实施、碳市场扩容与产品完善,农业碳汇供给与需求将呈现“双量提升”态势,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必将迎来重大机遇。作为农业大国、自然资源大国,我国农业碳汇资源丰富、农业碳汇种类多元,加快推动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对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产业是与人类文明形态共同演变的社会分工的产物。农业碳汇作为一类生态调节服务类产品,其价值实现本质上是将农业碳汇与土地、劳动、技术等要素一样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生产全过程,实现农业碳汇效益外部化和成本内部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提出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把“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定义为以生态资源为核心要素,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的产业形态,从事生态产品生产、开发、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的集合。按照这一理论的解释,在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农业碳汇供给方、需求方、服务方等围绕农业碳汇产品开发、经营、交易、支撑服务等技术经济关系形成的关联关系形态则是农业碳汇产品的产业链。为此,尝试以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我国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意义、基础、困境和路径进行分析。

一、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意义

在“双碳”目标、“两山”理念、农业强国建设等大背景下,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正在逐步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和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赋能价值。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抓手

农业是唯一可以在短期内产生净碳汇的国民经济部门,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先,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可倒逼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来增加农作物产量。在碳汇农业中,农民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环保农业生产方式,使土壤保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此外,采取合理轮作、间作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也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废弃物等资源,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最后,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在碳汇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环保农业生产方式,能使农产品更加安全、健康、有营养。

(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作为乡村生态产业化的重要路径,能够有效推动乡村能源转型与绿色农业发展。农业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而能源革命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基础。乡村能源革命通过推动生物质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促进乡村能源系统向分布式能源转型,同时也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可以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处理不当会造成碳排放。而通过废弃物处理的资源化,可以有效消化这些废弃物,减少不当处理造成的碳排放。同时,废弃物处理也可产生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为乡村提供新的能源来源。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循环化是绿色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使用生态肥料替代化肥等生产资料,推动生产投入的减量化,从而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使用产生的碳排放。这种循环化的生产方式还可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绿色多元转变。

(三)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载体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在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引下,将“生态颜值”持续转化为“农民财富”已成为乡村振兴一个重要方向。農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可以为农民开辟新的收入来源。通过农业碳汇产品的开发交易,农民可将自己的农业活动产生的碳汇额度进行销售,获取经济收益。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也调动了他们参与碳汇交易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随着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低碳、环保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这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也可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最后,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从碳汇项目的规划、实施到监测、评估,都需要大量人力资源。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也为农村地区吸引了更多外部投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等,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二、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机遇与优势

生态资源是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主导生产要素,也是产业形成的起点。农业碳汇通过改善农业管理、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育种技术创新、植树造林等,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其功能和价值的实现与生态产品密切相关,具有外部性、稀缺性、地域性、整体性、季节性、成本性等生态产品的属性特征。从广义视角看,农业碳汇涵盖农作物碳汇、畜牧业碳汇、耕地碳汇、草原碳汇、造林碳汇等;从狭义视角看,农业碳汇主要指农作物碳汇和农田碳汇。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具有推动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先天优势。

(一)宏观政策机遇难得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撑。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农业碳汇在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21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了减排固碳十大技术,对农业农村减排固碳领域相关技术进行了完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促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要求探索农业碳汇交易机制,研究建立减排固碳和核算论证体系,探索开发茶园、果园、沼气、农田等农业碳汇项目,促进农业绿色低碳生产转化为碳汇交易产品,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农田碳汇交易。

(二)碳汇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需求是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碳排放交易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路径。推动碳汇市场发展,国内各个层面正在不断创新,并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我国于2013年6月开始试点碳交易市场。2021年7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根据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0月2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3.65亿吨,累计成交额高达194.37亿元。2023年11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等“三项制度”的出台标志着CCER市场进入重启阶段。目前,我国仅有电力行业被纳入碳配额交易市场,以每年发放45亿吨配额,按照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CER)5%的抵消比例测算,CCER最大理论需求量为2.25亿吨。未来,随着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行业的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需求量将大大增加,伴随着全国碳市场交易范围的扩展、交易主体的丰富、交易产品的创新等,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将迎来重大契机。

(三)已有经验可资借鉴

近年来,在中央宏观政策引导下,全国各地加快探索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为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有益借鉴。2022年5月,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福建厦门落地,现场发放首批农业碳票,推动7 755亩生态茶园、共计3 350吨农业碳汇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碳汇交易项目签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乡村振兴工作融合发展。此后,福建、贵州、云南、安徽、山西等省份相继开发林业碳票、竹林碳票、农业碳票,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浙江、江苏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以碳标签的形式推出了天目水果笋和锡山大米。经过认证核算,每生产5公斤锡山大米,从种植到包装碳减排量达4.161 9公斤。福建、贵州、浙江等省份还依托农业碳汇产品积极推动质押贷款、碳汇入股、碳汇债券、碳汇保险等投融资活动。四川出台《林草碳汇行动方案》《林草碳汇发展推进方案(2022—2025年)》,在碳汇计量、潜力评估、项目建设、普惠机制、项目管理、科技支撑、政策扶持等方面明确了林草碳汇开发的具体举措。上述这些实践探索,为开发农业碳汇项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障碍

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协同推进乡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重要路径和有效载体,不仅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我国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尚处在起步阶段,受社会资本难以引入、规模经营能力低下、交易成本过高等多重瓶颈制约,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在思想认识、技术支撑、市场体系、政策供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农业碳汇知识普及不够

目前,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尚属新生事物,理论界对于农业碳汇的生态产品属性、交易范围、核算标准、开发流程等均未形成成熟和统一的认识。由于缺乏专业的碳交易培训机构,农业碳汇人才供给不足,相关部门和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碳汇开发的市场前景、基本方法、实现路径、交易规则等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部分机构对配额交易和碳汇交易的概念、强制性配额交易与抵消自愿减排交易之间的差异认识不清,对农业碳汇进市场交易的减排量的额外性缺乏深入理解。农业碳汇开发技术支撑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农业碳汇调查监测、价值核算、经营开发、交易变现等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碳汇产品价值是什么、有哪些、有多少、怎么开发、如何利用等普遍认识不足。人们对低碳农业的认知不清晰,加之低碳农业减排增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难以通过传统产品市场出清时的价格传递,使得低碳农业发展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勵机制。

(二)农业碳汇监测体系缺失

潜力测算、价值评估是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但由于农业碳汇构成复杂多样、分布千差万别、影响因素众多,因此需要大量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的支撑,这一过程涉及管理部门众多,部门间统计口径不统一、数据不能及时共享、时效性差等问题都制约了农业碳汇监测的规范性、完整性、精确性、时效性。农业碳汇动态化、精准化、数字化的监测体系建设尚未形成,农业碳汇尚未纳入数字建设,农业不同领域碳汇本底调查和储量评估跟进不足。如何更加精准有效地模拟测度多重因素对农业碳汇潜力的影响,如何实现大范围、持续性、动态化的农业碳汇潜力测定与评估,都是重大的科学挑战。

(三)农业碳汇市场发育滞后

目前,国内农业碳汇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市场规模小,交易量小。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碳汇项目开发成本高、风险大,且缺乏统一的交易平台和标准。市场规模小导致农业碳汇项目难以实现商业化运营,限制了其发展潜力。农业碳汇发展主要集中在减排固碳方面,碳汇开发则更多集中在造林碳汇领域,其他领域的监测评价、注册登记、核算认证、项目设计、减排交易、结算规则等尚未形成,农业项目纳入自愿减排交易机制(CCER)的实施路径尚处于论证之中。此外,开发农业碳汇项目程序复杂、周期长、中间服务成本较高,缺乏有效行业标准与政府投资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单个小农户受规模、投资及经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其开发农业碳汇项目面临较高的成本约束,不仅难以获取直接经济利益,而且面临较高的机会成本。由此导致农业碳汇项目市场供需不平衡,全国多地农业碳汇项目处于空白状态。

四、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

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依托政策工具或市场手段等将农业碳汇生产开发系统的社会效益或社会成本转化为私人效益或私人成本的过程。目前,我国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尚处在产业形成期,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进一步厘清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内涵、范围、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同时,也亟须有关部门从生态产品生产、消费、交易、分配全流程制定和完善政策,促进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特征,应抢抓机遇,加快农业碳汇项目开发,拓展农业碳汇交易市场。

(一)加强农业碳汇顶层设计

把农业碳汇项目开发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部署、一体推进。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对农业碳汇发展作出前瞻规划、系统部署、科学谋划。指导地方因地制宜编制农业碳汇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二是成立组织机构。成立农业碳汇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农业碳汇工作,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财政金融、市场监管、科学技术、工业信息、教育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三是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农业碳汇合作机制,在制度设计、平台建设、减排项目、场景开发、市场交易等方面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四是规范管理体系。加强农业碳汇资源开发行业监管,健全项目实施审核机制。设立农业碳汇综合管理平台,对农业碳汇项目备案、碳汇耕地建设、碳汇量核定、碳汇认购、碳中和行动等进行有效监管,为农业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提供全过程服务。

(二)摸清我国农业碳汇本底

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健全农业碳汇调查监测机制和价值评价体系,精准掌握我国农业碳汇资源底数和价值潜力。一是建立监测信息平台。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农业碳汇动态监测网络,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农业碳汇发展。二是调查资源分布状况。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契机,对农业碳汇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全面摸排农业碳汇潜力及其行业和区域分布,对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高标准农田排碳量与固碳量进行测算,为全面开展农业碳汇交易做好前期数据分析。三是建立农业碳汇CCER方法学。组织专业力量,研究农业碳汇监测、分析、评价和核算的标准与方法体系,厘清农业碳汇核算边界及标准,形成符合国际规范、切合我国实际的高标准农田、稻谷、小麦、玉米、生猪、茶园等碳汇项目核算方法学。四是培育价值评估市场。借鉴农业碳交易市场实践经验,研究农业碳汇认证标准、交易规则及监督机制等,发展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提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农业碳汇项目的认证、核算及评估水平,推动农业碳汇核查体系的发展完善。

(三)加快开发农业碳汇项目

立足我国农业碳汇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农业碳汇项目。一是设立专业市场。抢抓CCER重启战略机遇,设立区域农业碳汇交易中心,建立农业碳汇大数据中心,统一收集、权威发布实时农业碳排放与碳汇数据,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碳交易提供支持。二是鼓励先行先试。按照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原则,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农业碳汇评价和交易机制,选择先行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三是推动入市交易。关注国内外碳市场动态,推进高标准农田、茶园、畜牧业绿色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等碳汇项目储备,引导农业碳汇项目及时向碳交易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和碳汇量核证,利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平台等挂牌交易。四是培育市场主体。立足我国农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类型农业碳汇项目,探索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循环利用、畜牧业绿色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支持碳汇项目建设的机制。加快推动农业股份公司、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将分散农户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农业碳汇,参与碳交易。

(四)强化农业碳汇科技支撑

加大农业碳汇科研投入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一是推广应用农业碳汇技术。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为重点,增强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大力推广应用固碳能力强的作物和优良品种,复制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与种养结合模式,不断改进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提高有效还田率。二是打造农业碳汇人才队伍。建立农业碳汇专家库,为农业碳汇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技术支撑。开展计量监测、项目开发和市场交易等能力培训,夯实农业碳汇科技人才基础。支持、鼓励相关高校开设碳中和与农林固碳减排微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碳中和应用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是组建农业碳汇发展研究中心。依托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动龙头企业,成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推动农业碳汇科技资源整合,推动绿色低碳农业科技联合攻关、人才协同培养,在重大科研专项中设立农业碳汇研究与应用相关科技专项,加强农业碳汇基础科学研究。

(五)健全农业碳汇政策体系

完善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用地配套、科研创新、绿色金融等政策,支持林草碳汇基础研究、计量监测、市场交易、示范建设、人才培养等,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农业碳汇。一是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创新农业碳汇储蓄、碳汇期货、碳汇信用贷款等新型农业碳汇金融产品,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业碳汇交易服务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支持农业保险机构创新开发各类农业碳汇保险产品,鼓励将农业碳汇保险产品纳入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支持范围。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业碳汇发展专项基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各地农业碳汇的财政奖励补贴力度。通过加强财政支持、补贴减免等形式的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更多的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参与农业碳汇发展。三是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放消费券、减免税收等,鼓励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動组织者、社会公众等通过购买农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遵循农业碳汇开发规律,完善农业碳汇利益分配政策体系,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能减排、固碳增汇的积极性。四是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大力普及农业碳汇知识,将农业碳汇专业技能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体系,并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中加入农业碳汇知识,增强农户碳汇意识,提升应用水平,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农业碳汇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夏晖,朱媛媛,文一惠,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模式与创新路径[J].环境保护,2020,48(14):14-17.

[2]王金南,王志凯,刘桂环,等.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与发展框架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4):5-13.

[3]王金南,王夏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J].环境保护,2020,48(14):9-13.

[4]朱新华,李雪琳.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23(5):85-94+242-243.

[5]高孟菲,郑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其时空差异分析:基于碳汇视角的再检验[J].生态经济,2021,37(12):98-104+120.

[6]杜焱强,王继应,孙雪峰.“生态颜值”何以持续转化为“农民财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10):150-159.

[7]张俊飚,何可.“双碳”目标下的农业低碳发展研究:现状、误区与前瞻[J].农业经济问题,2022(9):35-46.

[8]刘珉,胡鞍钢.中国打造世界最大林业碳汇市场(2020-2060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89-103.

[9]金书秦,马如霞.当前农业碳汇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和完善建议[J].环境保护,2023,51(3):25-29.

[10]袁晓玲,郭一霖,黄涛,等.碳汇银行: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创新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23,45(4):59-71.

[11]何可,汪昊,张俊飚.“双碳”目标下的农业转型路径: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9.

[12]邵明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形成条件基本成熟[N].四川日报,2021-12-29(005).

[责任编辑:李伟杰]

猜你喜欢
生产要素
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对策
试论我国新闻供给侧改革要素
基于索洛模型的河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浅谈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
浅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
浅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
对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分析
“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作用
出版产业供给侧改革初探
省级电网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