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九
摘要:生活化教学思想在教学领域备受推崇。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所以立足于生活革新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以提升数学素养。文章探讨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意义,并根据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从教学导入、知识讲解、课堂活动、随堂练习四个方面,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举措,希望能够以生活为导向,助推数学教改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实践应用;意义;策略
数学是一门在生活中非常实用的学科,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正处在发展的时期。所以,教师要善于整合数学与生活,不仅应该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经验,而且要能够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效创新,以带领学生体会生活周边的数学元素。教师应该增强生活化教学意识,根据数学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需要,做好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应该把数学知识的讲解寓于生活情境中,并开展探究和练习活动,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从而实现生活化数学课堂的建立。
1 生活化教学简述
生活化教学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主要是指学校和学科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衔接,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针对数学学科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依托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同时把教材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引导学生建立认知关联,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生活化教学应遵循两个基本理念: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并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用于课堂;二是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把教学内容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意义
2.1能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若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先使其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浅显,但是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认知能力也非常薄弱。数学知识又属于抽象的范畴,如果教学手段不够直观、缺乏趣味性,学生将陷入理解困境,从而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相应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大幅降低。小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生活经历,生活是距离学生最近的“活教材”。它不仅趣味无限,而且易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生活中与教材内容贴近的事物或者经验,并将这些作为数学教学的补充资源,渗透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从而使学习化难为简,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积极性。
2.2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是一门强调思维发展的学科。学生无论是理解数学知识,还是开展运算等探究活動,都需要进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比较、猜想、抽象、演绎等思维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和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的思维和感官得不到有效的外部刺激,教师仅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会带给学生一定的认知压力,从而影响了其思维的发散。把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能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情绪更加放松、专注力大幅提高,思维空间也会得到拓展。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资源实施思考、辨析、推理等类型的思维训练,带领学生走出单纯的知识记忆过程,从而培养灵活、敏捷的数学思维品质。
3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3.1教学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热情
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同时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关键性步骤。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思维能力和情感状态都不够活跃,如果教师直接讲授新知识,就会造成课堂气氛僵化、沉闷。生活是一个素材库,大部分数学知识能够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呈现,并且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促使学生萌发深入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导入环节的生活化设计,立足导入需求,开发直观化、趣味化的生活素材,以激活学生的感官和认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热情。
第一,生活化导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小学生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开发导入素材时,如果不加以甄别,一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就会加大他们的理解难度,从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生活化的教学导入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为数学新知识的呈现打好基础。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喜爱看童话故事书和卡通动画片,并且熟知很多童话和卡通形象,那么教师在运算等类型的新课导入环节,就可以利用这些生动的形象,创设生活化、故事类的导入情境,把算理渗透其中。这样既贴近学生的认知,也能营造趣味性强的课堂氛围,从而收到理想的导入效果。
第二,生活化导入要符合课程的主题。生活化导入是为承托数学课程的主题而服务的。以往有部分教师会陷入误区,在导入时过度求新、求异,采用的生活化原型与课程主题的关联不够密切,这就降低了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此,教师必须时刻坚守教材优先原则,根据数学教材中核心的知识点,选择与之匹配的生活素材。
3.2知识讲解生活化,促进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
知识讲解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领会以及思维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在此环节中实现。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认为知识过于抽象、晦涩,究其原因,是教师的讲解方式偏离了生活,不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易被学生所接纳,因此,导致数学教学耗时高、效率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知识讲解时,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生活背景。教师要在讲解用语和讲解方式两个方面,融合生活元素,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第一,讲解用语生活化。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数学知识的载体,生活化用语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能够简化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采用打比方、举例子等形式的语言,借助生活实例解释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生活元素结合起来,编创成简单明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从而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识记数学知识。
第二,讲解方式生活化。以往,教师使用的讲解方式主要以口授+板书为主,这导致学生的思维特点偏重于形象。这种讲解方式缺乏直观性,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消化知识。生活化的讲解应该与生活实际、演示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在解释数学概念中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可以随手拿起学生的文具、讲台上的粉笔等,给学生进行数量演示。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化,也能驱动学生的直观想象,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3.3课堂活动生活化,锻炼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新课标倡导小学数学构建探究型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并把知识转化成内在的经验,不断强化学生思考、分析、判断、动手等数学素养,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活动形式生活化。以往的数学课堂活动形式比较死板,缺少生活情趣,学生的身心都受到束缚。小学生的天性是喜好玩乐,而游戏是较好的方式,在开发生活化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应该致力于创造开放、宽松的活动环境,同时引入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类型,包括竞赛游戏、问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根据具体的数学探究目标,设置游戏的要求和规则,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类游戏活动。这既迎合了学生的喜好,也实现了生活化教学,同时创新了数学探究活动的形式。
第二,活动任务生活化。数学课堂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任务。如果任务内容与生活脱节,学生将很难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设计生活化的活动任务时,教师应该巧用生活素材,增加操作类任务的设计比例,如鼓励学生使用信息化设备,筛选和搜集数学资料;使用计量工具,测量生活物品的长度、角度、重量;使用画材和美工用品,进行平面图形的绘制、立体图形的制作等。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积极地互帮互助、协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3.4随堂练习生活化,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随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发挥着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助推学生迁移应用等作用。新课标提倡教师立足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然而,在以往的随堂练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复述课本概念,或者只是做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这样很难带领学生从理论迁移到实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开展生活化的随堂练习,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真正结合。
在随堂练习环节融入生活化策略时,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的考查目标,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依托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寻找有探究价值的生活问题,并将其加工成生活应用类的习题、拓展训练等。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是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提升数学思维敏捷性、数学教学模式实践性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厘清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导入、知识讲解、课堂活动、随堂练习等环节,加强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发展实践应用数学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从而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琴霞.探析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华夏教师,2022(34):77-78.
[2]李晓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38):126-127.
[3]刘东,靳莲春.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42):74-77.
[4]白占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1):107-109.
[5]蔡玉玲.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