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擘画了蓝图,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教育期刊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文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探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期刊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并进行相关思考,希冀为构建“综合刊力—全流程—高水平”的完整链条,实现教育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教育期刊;发展方向;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教育期刊横贯教育和出版两大重要领域,是服务教育改革、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2]。教育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既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锚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期刊的追求。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期刊应以内容质量为核心,以期刊为载体,以增值运营、品牌活动等为抓手,积极构建期刊融合发展新模式,以刊聚智,兴教强国,繁荣教育科学,推动改革实践,促进教育创新,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期刊的发展方向
高质量发展概念源于经济领域,但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质态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3],是新时代我国各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教育期刊作为期刊出版业中的一个专业分支,既有文化出版属性,也有助推教育发展的社会功能属性。基于此,教育期刊应坚持学术创新,推进期刊出版高质量发展;重视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期刊出版的全媒体发展新格局;整合优质资源,提高期刊服务水平。
(一)坚持学术创新,推进期刊出版高质量发展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4]教育期刊是引领教育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追踪改革动向、加强科学预测,将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的着力点放在加大创新力度上。教育期刊的栏目方向应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相一致,聚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及时组织、审选、编发高质量的稿件,深入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专业性、对策性的理论探讨和工作研究,输出高质量对策建议和战略分析,促进教育智慧的生发。以《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为例,其《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专栏主要讲述一线教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实践,展示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所思所感,呈现一线教师“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力劲头。
(二)重视媒体深度融合,打开期刊出版的全媒体发展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教育数字化”。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融合出版是新时代出版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业的媒体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媒体融合主要包括“技术”“内容”“主体”“规范”等层面,属于长期整体性工程变革[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日益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根本性转变,逐渐从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迁移,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数字化特征,阅读对象的数字化、阅读主体的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数字化和阅读环境的数字化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模式。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传统出版转型为新媒体出版涉及体制、机制、人才队伍、思维方式以及财力支持等方面,绝非一蹴而就。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期刊要顺应和把握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变革的趋势,变革产品形态、出版业态和发展状态,以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为指导,增加优质内容供给,创新内容传播形式,以内容为王,优化出版形式,走创新、融合发展之路。
(三)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期刊服务水平
教育期刊为公众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工具[6]。教育期刊要突破发展瓶颈,就要整合教育、出版领域的优质资源,立足服务教育决策,推动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期刊服务水平。一是強化平台意识。教育期刊要在练好内功、做好内容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平台搭建。教育期刊拥有优质的作者资源和丰富的专家资源,其应基于资源优势,在研究、咨询、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拓展,积极搭建教育成果的传播平台、教育学术的交流平台、教育品牌的策划平台、广大教育管理者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交往平台、教育活动的展示平台等,以充分发挥平台的集聚效应、转化效应、赋能效应。二是强化产品意识。内容产品化、服务专业化是教育期刊强化内容建设、提高影响力和服务力的突破点。教育期刊可通过精细化运营、多元化服务,在专业化的内容生产、平台化的生态圈层、品牌化的推广提升、产品化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着力打造满足受众需求的服务型产品,探索专业服务用户的路径,为期刊发展探寻新的增长空间。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教育期刊应扎根教育一线,及时关注教育一线的新问题、新实践、新成果和新经验,为教育工作全局服务,为各级各类学校服务,为广大教育管理者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以《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为例,该期刊与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组织开展“红色文化阅读工程”系列主题活动。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有益举措,在该系列主题活动中,《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遴选、推荐红色文化精品图书,建设“红色少儿书屋”,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对提升少年儿童的人文素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期刊发展的实践路径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期刊要坚持内容为王,推进教育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应用文化产业新思维,增强教育期刊出版的一体化发展新效应;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水平出版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在此过程中,教育期刊应改革传统出版发展体制机制,释放期刊出版的新活力,做到守正创新,助力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
(一)坚持内容为王,推进教育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内容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教育期刊以生产高质量的内容为着力点,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通过主题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编辑的理论学习效果。教育期刊应鼓励编辑认真学习党的宣传政策、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深入研读教育文件,熟知教育理念,提升政治理论修养,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分析稿件,严把政治导向关。二是持续关注教育动态,把握教育热点和学术增长点。教育期刊应刊发具有创新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记录优秀校长、教师的成长故事,推介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凸显自身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严把编辑和出版关。教育期刊应在选稿、用稿环节守好意识形态底线,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栏目、每篇文章、每位编辑中。在期刊的封面和专栏设计中,教育期刊应进一步体现学术性、前沿性,做到内容与形象相统一。
(二)应用文化产业新思维,增强教育期刊出版的一体化发展新效应
产业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从出版事业到出版产业再到文化产业,体现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过程[7]。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期刊应充分利用文化产业新思维来增强教育期刊出版的一体化发展新效应。一是需要以产品思维来打造产品。教育期刊在专业领域积累了丰硕的出版产品,但是这些出版产品多为纸质图书,其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这需要教育期刊立足产品内容本身,在主题、形式上延伸拓展,实现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收益获取的多元化。二是数字出版是教育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教育期刊在数字出版方面总体上仍较为落后,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受长期传统出版固化思维的影响,诸多教育期刊采取从传统纸质出版产品到数字出版产品的固化思维模式,未能直接以数字出版产品的思维推进教育出版的发展。这就需要教育期刊聚焦推进期刊移动化、视频化、网络化、社群化发展,以融媒体思维重构期刊组织架构,如采编流程、运维框架、经营方式等,应用“前沿资讯+理论创新+专业服务”模式,丰富产品形态,提高可视化产品的比例,在“新旧融合驱动,强化网络智能”的路上创新求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新。三是教育期刊在立足自我发展的同时,更需面向整个出版业及文化产业,以专业性服务助力不同行业横向发展。
(三)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水平出版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打造出版理论人才优秀骨干编辑、优秀校对人才、数字出版人才、印刷发行业务能手、版权运营专家、出版国际贸易人才等,建设新时代出版人才矩阵[7]。教育期刊的发展创新离不开编辑人才的根本性支持。这就需要教育期刊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水平出版工作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培养高水平的编辑人才。教育期刊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来提高编辑的学术水平,要求编辑不仅要擅长运用学术语言与作者进行沟通,还能写出具有创新观点的学术论文,实现与作者、读者的有效交流。同时,教育期刊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内容的表现形式,提升编辑灵活运用文字、图像等媒介形式来传达思想、突出主题的能力,进而实现期刊表达的多元化,推动学术成果的大众化普及和应用转化,促进期刊的内涵式发展。二是发挥编委的引领和支持作用。编委会是教育期刊的重要专家智库,充分发挥编委力量对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教育期刊要结合自身优势,组建符合期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编委会。同时,教育期刊要加强编委之间、编辑部与编委之间的联系,邀请编委会专家为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并通过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来科学引领期刊发展。三是开门办刊,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期刊应深入教育一线,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成果,把握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期刊可以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与学校、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等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教育动态、学术需求等,聚人、聚智、聚力,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科研有阵地,分享有平台,成长有引领,精神有归属”的需求。此外,教育期刊还可以举办具有学术性、指导性、互动性、实用性的论坛、培训、会议或讲座,获取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与相关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与优秀作者建立广泛的联系,以不断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三、结语
为了實现高质量发展,在内容上,教育期刊要跟上教育创新的脚步,基于生动、高质量的内容来实现教育创新;在编辑出版上,教育期刊要传播教育先进思想,引导教育发展方向,促进教育成果转化,实现教育出版的产业升级;在管理运营上,教育期刊要强化创新资源整合,不断提质增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期刊要与时俱进,不断在多个维度上开拓创新,真正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内容和服务,以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受权发布)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12-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666968337407608&wfr=spider&for=pc.
[2]黄旭升.再论教育期刊的高质量发展[J].出版参考,2022(01):80-82.
[3]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5-18.
[4]彭庆红.不忘学术初心 牢记学科使命 推动共同发展:学习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J].思想教育研究,2021(06):3-8.
[5]于殿利.论媒体融合与出版的关系[J].现代出版,2020(02):59-65.
[6]刘梦青.新时期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中心任务:以教育学术期刊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3):119-128.
[7]丛挺,占欣怡.面向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出版参考,2022(10):50-53.
[作者简介]刘静(1983—),女,湖南湘潭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