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行UBE 下髓核摘除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2024-02-29 06:27史俊丽陆文杰徐涵斌
医疗装备 2024年2期
关键词:腕踝针摘除术源性

史俊丽,陆文杰,徐涵斌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3)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但该术式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多伴有强烈痛感,限制其患肢功能锻炼,延长术后恢复时间[1]。目前临床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术后常规采用止痛药物治疗,虽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药物造成的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部分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影响其预后[2]。腕踝针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中医镇痛方法,其原理是基于人体症状的具体表现部位,针刺患者腕、踝部的相应点,并迅速发挥镇痛效果,具有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势,并可长期使用。项少茜等[3]研究显示,腕踝针对腰腿痛患者疼痛的缓解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腕踝针在UBE 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于我院进行UBE 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60 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9~83 岁,平均(60.57±5.26)岁;病程4~16 个月,平均(8.01±1.75)月。试验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0~83 岁,平均(64.62±5.32)岁;病程4~17 个月,平均(8.04±1.52)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外科学》[4]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标准,且经X 线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于我院接受UBE 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骨髓增生、营养缺乏及内分泌性疾病等引发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存在严重关节畸形丧失自我行动能力;入组前服用其他镇痛药物;存在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存在药物过敏史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

1.2 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团队行手术治疗。

对照组于术后6 h 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规格:0.2 g×6 粒)0.2 g/次,1 次/d。

试验组于术后6 h 采用腕踝针治疗。常规消毒患肢踝部下3、下4 及下5 区,以0.25 mm×0.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与皮肤呈30°刺入,针体贴紧皮肤向真皮下推进,以患者无酸麻胀痛感、穿刺者自觉针下松软为宜(进针深度1.5 寸最佳)。采用胶布固定8~12 h,1 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总有效率[5]:痊愈,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显效,腰部疼痛不因活动而加剧,偶见不适感;有效,腰部活动程度改善,但活动后仍存在疼痛症状;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程度:治疗前、治疗4 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估,由患者于1 根长10 cm 的标尺标记代表主观疼痛程度的数字,1 cm 代表1 分,总分10 分,0 分为无疼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是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3)腰椎功能:治疗前、治疗4 周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n scores,JOA)[7]、改良Oswestry 腰椎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8]评估,JOA 分值0~29 分,评分越高说明腰椎功能越好,ODI 总分50 分,评分越低说明腰椎功能越好。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4 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试验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例)

2.3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ODI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试验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s)

表3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JOA 为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ODI 为改良Oswestry 腰椎功能指数

组别 例数 JOA 评分 ODI 评分治疗前 治疗4 周 治疗前 治疗4 周试验组 30 11.85±2.15 23.81±2.27a 36.23±2.84 19.64±1.85a对照组 30 12.65±1.89 18.82±1.85a 35.65±2.68 24.53±2.38a t 1.531 9.333 0.814 8.885 P 0.131 <0.001 0.419 <0.001

3 讨论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腰椎退行性病变,可致患者腰部疼痛,限制自我行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该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其中,UBE 下髓核摘除术是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手段,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既往研究指出,尽管UBE 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但该术式造成的肌肉损伤、神经根水肿等并发症易导致患者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敏感化,诱发术后疼痛,降低患者的治疗获益[9]。

现阶段,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术后疼痛患者,西医主要采用镇痛、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塞来昔布胶囊可有效抑制引发疼痛的多种炎性因子,控制机体中枢系统痛觉传导,具备祛除疼痛诱导因素及镇痛等多种作用。但因个体间的差异性,部分患者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后治疗效果不理想,加之药物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预后欠佳。因此,临床需进一步寻求其他安全性更好的治疗方式[10]。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气血生生不绝,互相连接,外科手术可损伤人体正常经络,气血受阻形成“离经之血”,进一步诱发气机运行不畅,最终导致“不通则痛”[11]。腕踝针则是利用经络和脏腑间的关联性,通过皮下浅刺调节人体阴阳,以发挥舒筋活络、活血荣筋的作用,从而改善“不通则痛”的状态[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腕踝针可提高UBE 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可减轻术后疼痛。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腕踝针的针刺部位为患肢踝部下3、下4 及下5 区,通过刺激该部位的皮下神经末梢直接激活镇痛系统,促使脊髓及大脑神经元活化,加速机体内部镇痛物质分泌,从而发挥较好的镇痛作用[13]。江淑红等[14]分析了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腕踝针通过刺激患肢皮下神经末梢可促进内啡肽释放,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显著降低疼痛程度,从而发挥即时镇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两组JO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OD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证实,腕踝针可有效促进UBE 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腕踝针刺激的主要部位为浅表层,内含有较多的组织气化体物质,针体的刺激有助于消除局部水肿,缓解神经受压,纠正肌肉痉挛,增强肌张力,维持肌群平衡,促进腰椎功能恢复[15-16]。有研究指出,腕踝针可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效抑制患者机体的异常电信号,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腰部新陈代谢,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并缩短腰部康复时间[17]。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家医院,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地区医院尚未可知;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得出的统计学结果也可能存在偏倚,或可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未来可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的选取范围及纳入量,以进一步明确腕踝针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腕踝针可提高UBE 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疗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腕踝针摘除术源性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