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4-02-27 12:42白俊丽
南北桥 2024年2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2.039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和风险挑战,传统的手工操作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管理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对于其正常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推进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成了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效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意义、问题分析、建设思路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从管理流程化、系统共享化、数据智慧化和预警实时化等方面入手,提出建设思路,并提出全员参与、搭建信息化平台、重塑内部控制流程和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实现路径。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规划并有序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促进其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事业单位面临着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迫切需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成了提升管理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路径。通过将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事业单位可以优化管理环境、丰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并切实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

1 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意义

1.1 有助于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可以帮助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环境。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纸质文档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流程烦琐等问题,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和交流,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事业单位可以对内部流程、数据和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以减少人为失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有助于丰富内部控制管理手段

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可以丰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和人工审核,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引入了自动化的工具和技术,例如审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评估工具等,可以对内部流程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以及自动化的风险预警和分析,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科学性和效能性。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支持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提供更加灵活和可操作的管理手段。

1.3 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管理质量

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推进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准确记录、全面追溯和实时分析,帮助事业单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内部控制问题,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框架,以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效果。同时,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推进还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减少管理漏洞和损失的发生[1]。

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内部控制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信息化的认知和理解不足,以及对信息化投入的担忧,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有限,导致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进展缓慢,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2]。

2.2 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有待提升

尽管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存在,但执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现有的内控制度虽然能够规范和约束事业单位的运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够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受到了限制。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过程中,例如通过信息化系统支持流程自动化以及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3]。

2.3 内部控制信息集成度相对不足

不同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往往独立存在,且各自为政,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和数据处理流程,造成了“信息孤岛”的现象,导致信息流的不畅通和数据的冗余重复,使得内部控制管理变得分散和局部化。例如,财务系统、采购系统、庫存管理系统等都可能存在各自独立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无法形成整体的内部控制信息化框架。信息化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限制了内部控制信息的共享和整合,不同的信息化系统往往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其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系统之间难以无缝对接,使其在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过程中存在断层和错误,对内部控制管理的一体化和准确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建设思路

3.1 管理流程化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化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控制要素,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各个节点和要素纳入信息化系统中进行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一致性。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控流程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3.2 系统共享化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能和实现一体化管理,事业单位应推进系统共享化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将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不同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共享化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全面性和精准性。此外,系统共享化还可以促进信息的流动和共享,从而提高管理部门的协同工作和决策效率。

3.3 数据智慧化

事业单位应将数据智慧化作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内部控制相关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利用数据智慧化技术,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关联和规律,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内部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数据智慧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预测算法,进行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帮助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并应对内部控制风险。

3.4 预警实时化

通过建立实时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风险和异常情况。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报警功能,能对关键业务流程和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或超出预设的阈值时,应能够立即发出预警,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和调整。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情况,确定关键的监测指标,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财务指标、预算指标、风险指标等,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当预警发生时,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应急团队或指定责任人,负责对预警信息进行及时的响应和处理,包括迅速调整业务流程、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启动应急预案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4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4.1 提高全员参与程度,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第一,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内部教育培训、会议等形式,向全体职工普及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重要性、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职工应了解信息化建设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积极影响,以增强其参与的动力和意识。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或咨询公司,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职工掌握信息化的工具和技术。

第二,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关键,事业单位可以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部门或团队,负责规划、推进和监督信息化项目。该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协调各部门合作,确保信息化建设与内部控制目标的一致性。还需要建立信息化委员会或工作组,由各部门的代表组成,共同参与决策和规划,形成跨部门合作和协调机制。在建立组织机构的同时,应明确各级别的责任和权责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信息化工作的协同推进。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制度和流程,明确项目的阶段性目标、时间计划和资源投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要实现全员参与,应鼓励和激励职工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职工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测试和反馈,从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内外部的沟通和合作,与其他机构或行业内的先进单位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信息化建设的互联互通。

4.2 立足于有效控制,搭建全面信息化平台

通过建设全面信息化平台,事业单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内部控制,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一,搭建全面信息化平台要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入手,包括网络建设、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集成等。只有建立了稳定、安全、高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才能支撑全面信息化平台的运行和应用。

第二,在建设全面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数据资源的整合和管理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存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搭建全面信息化平台要将这些数据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机制和数据标准,为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数据,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全面信息化平台还应该提供全方位的业务支持和管理功能。事业单位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通过建设全面信息化平台,实现业务集成与合作协同,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四,在建设全面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应提高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信息安全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都需要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因此,在搭建全面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应对信息安全加强管理和监控,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事业单位的信息资产不被盗取和泄露。由此可知,通过有效的控制和整合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业务功能,事业单位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科学的内部控制,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事业单位可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4.3 依托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重塑

依托信息技术,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内部控制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从而提升管理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内部控制流程,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对异常情况实现自动识别和预警。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异常交易,帮助事业单位加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管理。另一方面,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灵活的数据存储和共享平台,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即时共享,通过建立云端存储系统,事业单位可以将内部控制数据集中存储,实现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在重塑内部控制流程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综合考虑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内部控制流程的全面优化和自动化,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和错误。

4.4 结合内外部形势,持续提升信息化水平

事业单位应密切关注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应用,借鉴先进经验,保持良好优势。第一,为了满足內部控制信息化的需求,事业单位应定期评估信息化需求,通过调研、收集单位使用需求、内部审核等方式,了解内部控制管理的痛点和需要改进的内容,为后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第二,基于信息化需求评估结果,事业单位应制定信息化规划和战略,规划中应明确信息化的目标、范围、时间表和资源需求,并与单位职能保持一致。规划的制定应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状况,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事业单位还应注重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和控制。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包括项目的拆分和优先级排序,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第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估和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合作,通过外部评估和对标学习,来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效果。

5 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管理现代化、提升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的关键路径。通过持续提升信息化水平,事业单位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形势。为事业单位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加强风险防控,提高运行效率,进而实现更加广泛的社会效益。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自身的信息化路径,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蔡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探索[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7):37-39.

[2]王巍,关合.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必要性与优化设计[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22,16(3):25-28.

[3]延华.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应用[J]. 财会学习,2021(34):193-195.

[作者简介]白俊丽,女,山西长治人,山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