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志磊,孙丽霞,秦颖颖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肺癌是肺原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于肺部支气管黏膜和腺体,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病死率也居高不下,居恶性肿瘤第一位[1]。现阶段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为肺癌根治术,其采用肺部肿瘤切除和局部清扫完成治疗,常应用于中早期患者,治疗效果较显著。但由于手术情况复杂,肺癌根治术围术期仍会遇到很多难题,其中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达50%,会导致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误判,进而影响手术进展,严重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流程化工具包是将流程化的术中低体温预案和各类保护性工具相结合的产物,其吸取前期工作经验,在术前分析发生术中低体温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应急工具,提高了术中低体温处理效率[2]。本研究应用流程化工具包,探讨其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6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无手术、麻醉相关禁忌证;心、肝、肾脏器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器质性病变并发抑郁症;有药物过敏史;近2个月内服用过抗抑郁或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不能按时进行随访反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2~69(54.68±7.12)岁;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下26例,大专及以上20例;病理分型:鳞癌30例,腺癌16例;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24期。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2~69(55.32±7.29)岁;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下24例,大专及以上22例;病理分型:鳞癌23例,腺癌23例;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回顾性总结患者术中低体温案例,分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并进行归类,确定应急措施、准备相关工具,根据手术流程形成流程化工具包。流程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工具包括保温毯、恒温消毒液、人工鼻、恒温输液、恒温输血、电子液体加温器、恒温冲洗液、全身覆盖充气式保温毯等。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予以流程化工具包,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患者在麻醉准备室等待,护理人员安抚患者焦虑情绪。②术中:a.手术室温度监测。目前,手术室温度维持22~24 ℃,但由于室内需采用快速空气对流,易使患者体温降低,因此应在手术开始前应适当提高温度至25 ℃,待铺巾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b.恒温消毒液。为避免消毒液与患者皮肤接触时导致热量流失,需将消毒液提前恒温保存至40 ℃。c.人工鼻。肺癌根治术需使用呼吸机辅助手术,但常规插管无法保证患者呼吸系统的温湿度,因此采用人工鼻进行辅助呼吸,维持患者呼吸温度。d.电子液体加温器。输血、输液时低温血液或药液会导致患者机体热量流失,因此在静脉输液管处连接电子液体加温器,使手术时输注的液体保持37 ℃恒温,需注意输血时血液温度不宜>32 ℃。e.恒温冲洗液。提前恒温保存患者围术期所需要的冲洗液,避免因温度过低造成机体热量流失。f.保温毯。提前准备保温毯,手术时监测患者局部温度,发现温度降低时行局部增温,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③术后:术后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情况,若患者核心体温高于36 ℃,则为患者提供保温毯并穿上棉袜;若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 ℃,则为患者提供全身覆盖充气式保温毯,同时采用人工鼻保证呼吸温度,监测体温直至恢复36 ℃以上。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康复情况:记录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核心体温:监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核心体温情况。③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统计患者术后寒战发生例数。④负性情绪:患者术前及术后清醒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两个量表分别有20个条目,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2.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核心体温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核心体温比较
2.3 两组术后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寒战2例(4.35%),对照组术后发生寒战11例(23.91%),两组寒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P=0.007)。
2.4 两组手术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现阶段该病主要治疗手段为肺癌根治术,术中低体温是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多由手术切口暴露、麻醉药物使用、术中失血等因素引起,进而增加感染、休克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术中低体温对保障患者手术安全至关重要。流程化工具包可帮助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提供标准化指导,并改善术中护理质量。本研究采用的流程化工具包是将流程化的术中低体温预案和各类保护性工具相结合的产物,结合临床工作经验[5],在术前将术中低体温潜在情况进行分析和分类,并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应应急工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提示在肺癌根治术中采用流程化工具包能缩短患者排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分析原因:流程化工具包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手术操作流程,确保医务人员按照最佳实践进行操作,减少手术过程中误操作,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手术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提供相关自我管理指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及术后核心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流程化工具包能有效维持患者的核心体温。分析原因:观察组在研究前的采样中发现,围术期多个环节会影响患者体温(如手术室温度、辅助呼吸气体温度、消毒液温度、输血输液液体温度、冲洗液温度等),确认手术流程及不同环节对患者体温的影响后,观察组有针对性地形成了流程化工具包,对每个可能影响患者体温的环节进行针对性改善,设计的工具包括保温毯、恒温消毒液、恒温输液、恒温输血、人工鼻、电子液体加温器、恒温冲洗液、全身覆盖充气式保温毯等,尽可能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应用流程化工具包可有效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临床相关研究显示[6-7],术后寒战可能是患者术中低温导致的机体不适,也可能是患者术后保温措施不完善引起的。本研究对照组并没有对患者术后体温进行特殊管理,而观察组术后监测患者体温,并根据患者体温情况采用不同的保温方式,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也维持了术后患者体温正常。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流程化工具包的使用能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流程化工具包能有效提升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其术中低体温情况,减少术后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病例数量少,下一步应增加样本数量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