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云,孙 裕,谭慧玉
(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扬州225000)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案,可达到改善髋关节功能的目的[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行人工骨关节置换的人数以每年25%~30%递增[2]。据相关报道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占关节类手术的比例高达60%,骨科手术室医护人员工作量及业务运转面临巨大挑战[3]。因此,如何科学缩短髋关节置换术业务流程时间,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使现有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最佳效果,是目前手术室亟待解决的问题。价值流程图(VSM)是企业精益生产理论中的一种将物流与信息流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工具,以图形展现事件过程、顺序、停留时间,并通过复盘分析过程中浪费的时间,进行针对性整改,以保证流程顺畅性,缩短活动周期[4]。我院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探讨基于VSM优化的流程改进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业务流程时间、手术室运行效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髋关节置换术的44例患者作为优化前组,将2021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行髋关节置换术的43例患者作为优化后组。纳入标准:①首次行髋关节置换术;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5]分级评估≤2级;③无心、肺疾病;④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②不愿接受髋关节置换术;③合并恶性肿瘤。优化前组男17例、女27例,年龄(68.45±3.74)岁;病程(3.17±1.06)年;体质量指数(BMI)(20.63±1.21)。优化后组男17例、女26例,年龄(69.36±3.58)岁;病程(3.16±1.04)年;BMI(20.68±1.3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1.2.1 优化前组 实施常规手术业务流程。①手术用物准备:手术医生提前1~2 d电话通知器械商配送器械于消毒供应室,消毒好后送至手术室。②患者转运:手术室护士携带手术通知单提前30 min至病房,与手术患者、病房护士核对手术信息,确认无误后接患者到手术室进行手术。③三方核对:患者被转运到手术间后,由手术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生进行三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患者信息。④实施手术:手术护士配合医生开展髋关节置换术手术。⑤患者手术完成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将患者护送回病房。
1.2.2 优化后组 实施基于VSM优化的手术流程。①成立VSM团队:团队成员共5名,手术室护士长1名(有VSM系统培训相关经历,负责组内成员培训、技术指导及任务分配),2名资料收集与整理员,1名沟通员(负责对接流程中支持人员,并对其展开培训)。②头脑风暴:组内成员邀请骨科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头脑风暴,依据VSM分析原则明确手术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起始点,并进行明确划分,具体见表1。其中明确总流程时间(LT)即完成手术总时间;操作时间(OCT)即增值时间,其为手术流程中必须花费的时间,可保障手术效果与安全性;生产前置时间(PLT)即非增值时间,流程中各环节延误时间,如排队等候、信心沟通延迟等。
表1 手术流程关键环节进行明确划分
1.2.3 分析手术业务各流程耗时 分析优化前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44例需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业务流程关键环节时间节点数据,发现优化前组手术业务流程平均LT需151.54 min,OCT需105.24 min,PLT需46.30 min。VSM团队依据分析结果绘制优化前手术业务VSM流程图,具体见图1。
图1 优化前手术业务VSM流程图
1.2.4 优化手术业务VSM流程 ①优化手术器材准备流程:于骨科手术室供应中心建立器材信息化配送中心,由1名在骨科手术室工作6年以上的护士负责中心调度问题,配备协助人员3名,2台配送机器人,负责配送手术室高值器械、耗材及血液制品等。以期通过集中化器材配送,减少手术室内医护人员非必要走动,提高专注手术配合时间。②术前等侯间设置手术全信息化覆盖调度中心:安排1名责任护士承担转运患者入手术间的调度工作,其辅助沟通管床护士及协助人员。沟通内容包括患者何时出病房、于几号手术室进行手术、手术特殊用物配送等。③取消纸质版转运交接单:患者手术信息核对均通过医用手持掌上电脑(PDA)扫描入院时生成的含有患者信息的住院手环,入院时确保患者基本信息录入完全准确,且保证患者信息有效性。④设置麻醉恢复室:依据骨科手术室内手术台位置设置麻醉恢复室,使手术间与醉恢复室床位数比例保持2∶1,每个麻醉恢复室床位均配置麻醉机、监护仪器及吸引设备;按麻醉恢复室床位2∶1比例配备麻醉护士,每3个手术室配备1名麻醉师(具有7年以上临床麻醉工作经验)行麻醉质量监控,保证术后麻醉恢复室内患者的高效运转。⑤手术室内设置预麻醉室:可提前将患者从病房转运至预麻醉室进行麻醉诱导,待前一台手术的患者转出手术室后,立即将下台已行麻醉诱导的手术患者推入手术室。⑥设置保供手术物品储存室:在骨科手术室生活区外围设置手术物品耗材危及保供室,统计骨科手术室常用排名前十的耗材,根据统计储备手术耗材。
1.2.5 手术室进行可视化管理 ①建立患者骨科手术全关键节点追溯系统,借助射频识别技术联合手术麻醉系统将患者在手术业务流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实时展示,并通过数据联动推送给住院病房区域护士站,方便病房护士了解患者手术进度,为接台手术患者完成术前准备提供精确时间。②将骨科手术室器械与耗材数量通过联动数据传输给手术保供物品储存室,进行耗材动态化管理,以确保手术室物品及时、准确供应。
1.2.6 强化管理职能 ①术前1 d将第2天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由指定护士送入外科手术办公室,便于骨科医生对患者病情讨论与分析。手术当日,责任护士提醒手术医生于术前45 min行查房交接,确保手术医生准时到达手术间行安全核查,并将其到达手术的时间纳入医生手术绩效考核范围内,以避免因术前长时间等待医生造成手术时间浪费。②对发生过延迟或迟到>3次的医生,科室主任进行约谈,明确其延迟的原因,嘱其整改与反思,如持续未改,科室可给予警告或惩罚。③优化患者转运流程,安排指定电梯接送转运手术患者,缩短电梯等待时间,并对当天有转运任务的护士行弹性排班,确保其有充足时间准点接送患者。④主刀医生根据患者术后状态评价其是否可带管转运至麻醉恢复室,以缩短手术室内连台手术衔接时间。⑤根据当日手术量合理安排医护人员轮休,减少人力资源隐形浪费,避免员工过度疲劳。⑥每3个月对表现良好的医护人员给予相应绩效奖励。
1.3 观察指标 比较优化前后手术患者业务流程时间,包括总流程时间(LT)、生产前置时间(PLT);手术接台时间,手术准点开台率,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率。
2.1 两组LT、PLT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LT、PLT时间比较
2.2 两组手术接台时间比较 优化前组手术接台时间为(32.11±2.17)min,优化后组手术接台时间为(26.43±2.01)min,优化前组手术接台时间短于优化后组(t=12.659,P<0.01)。
2.3 两组手术准点开台率比较 优化后组手术准点开台43例(1.00%),优化前组手术准点开台39例(88.64%),优化后组手术准点开台率高于优化前组(χ2=5.184,P=0.023)
2.4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 优化前手术成功44例,成功率100%;优化后组手术成功43例,成功率100%,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业务管理流程是在保障手术质量的前提下,以缩短业务流程时间、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为目标[6]。手术业务流程分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阶段,其环节相互关联,每个环节时间的延误将直接导致LT时间过长,进而影响手术室运转效率。VSM是以框架图形直观呈现各环节活动步骤与对应停留时间,可视化地反映流程中时间消耗情况,并分析流程中浪费时间的环节,针对性改进,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使手术流程更加顺畅和高效[7-8]。
周珏等[9]研究表示,VSM可优化手术室剖宫产巡回护理流程,缩短等待时间、LT、PLT。本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组LT、PLT短于优化前组(P<0.01);优化后组手术接台时间短于优化前组(P<0.01);优化后组手术准点开台率高于优化前组(P<0.05),说明基于VSM优化的手术流程有助于缩短髋关节置换术业务流程时间,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与手术准点开台率。分析原因:经VSM图形分析发现,术前三方患者信息核对、手术器材及物品准备、手术结束后等待患者麻醉复苏拔管再转出手术室、连台手术患者入手术室是LT时间,且所占比例较高。与手术医生到达手术室不准点、手术器材及物品准备工作不全面、未设置麻醉恢复室等待床位、等待麻醉复苏等因素有关。确定引发LT延长的因素后进行了相应改进,如手术护士于术前45 min提醒手术医生行查房交接,科室将手术医生到达手术室时间纳入手术绩效考核中,对多次发生开台延迟的手术医生给予科室警告,提高了医生手术准点开台率,节省了患者信息核对环节等待时间。而通过设置保供手术物品储存室,术前先有计划地行手术物品储备,以节省手术仪器及物品的等待时间;外加骨科手术室内手术台位置设置麻醉恢复室,并配置仪器设备及相应人员,在保证术后麻醉苏醒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麻醉恢复室床位运转率及连台手术效率,在一定范围内缩短手术业务流程时间,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以及开台准点率。
综上所述,基于VSM优化的流程改进可缩短髋关节置换术业务流程时间,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与准点开台率,安全可靠。但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研究样本小且均来自我院,有待开展多中心、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