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改革开放让我国经济焕然一新,在效率与GDP规模目标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其中的问题也有目共睹——资源、环境的破坏促使人们必须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模式,将工作重点转移为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用绿色金融来支撑绿色企业的发展。综合当前绿色企业发展的状况来看,其发展呈现出螺旋形上升的态势,其中绿色金融的助力作用不容忽视,在绿色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绿色企业与绿色金融的发展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成长的影响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企业;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6-005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6.014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启新征程,绿色低碳經济、“双碳”目标成为我国发展的新任务和新目标,特别是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推动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转型的同时,也为绿色企业、低碳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使其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这种良性循环不但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也让我国的绿色生态文明产业得以快速崛起。
1 绿色金融和绿色企业概述
1.1 绿色金融的界定
关于绿色金融的概念,最早的系统表述是:绿色金融是一种金融创新,是通过金融支持对环境友好的经济活动,来建立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链接,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由此可见,绿色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府和市场面临双重失败的境地[1]。此外,由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这也使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可持续产业成为历史的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绿色金融,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是发展绿色文明的根本,是在遵循市场、金融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宏观政策,是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来稳定增长目标的根本需要。综上可见,绿色金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
1.2 绿色企业的界定
尽管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的定义、划分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中也存在一部分相同的东西,那就是绿色产业是对环境友好、有利于环境保护,以及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而绿色企业则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并对生态友好的企业,同时此类企业群体还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承担生态保护等社会责任。
1.3 绿色金融与绿色企业的关系
1.3.1 技术效应
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在支持绿色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减少企业发展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而保护环境,并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当前理论界关于经济增长、企业发展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格鲁等通过研究世界上50个主要国家的环境污染量与经济增长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大多数污染物排放量与GDP增长之间是“U”型关系的结论[2]。经济发展初期,出于原始积累的需要,产业的发展通常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简单来说就是拿资源换利润。尤其是随着产业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未进入门槛的产业会因为随意扩张规模而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绿色经济在发展初期应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通过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来约束高耗能企业的发展,但是这必然会对GDP的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随着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的发展,特别是绿色金融的纵深介入,必然会促使产业资本构成的转型,绿色创新、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绿色产品的作用必将持续性发挥作用,与环境关系密切的产品需求提升后,GDP必然会再次呈现“U”型增长。
1.3.2 收入效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成果也会影响绿色企业的收入效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必然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对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的消费需求也会大大提升,这对相关企业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3]。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在发展初期,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增加产品供给,即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大也在所不惜,这是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消耗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民财富的积累,人们在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之后还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而绿色生态环境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绿色企业的营业收入必然会大幅提升。
1.3.3 帕累托改进和科斯定理
帕累托改进是指对经济体中的一种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从而改善其中某个人的经济状况,同时对经济体中的其他成员未造成任何损害的改进。之前的经济发展通常会对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发展埋下了诸多环境隐患。过去的经济发展理念由于产业进入门槛不高,发展模式多效仿旧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仅注重营利而忽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周而复始的无效生产行为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损耗。发展绿色金融的目的就是希冀借由金融行业的相关政策来改善经济粗放发展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在绿色金融政策的引导下资金能够流入对环境友好的企业中,对绿色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而对高排放的企业融资则进行有效控制,进而纠正市场的发展方向,实现帕累托改进。
科斯定理是针对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而提出的理论。该理论指出影响市场高速运转的症结在于经济体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多数经济行为的权力界限较为模糊,所以明晰产权边界尤为重要。在科斯定理下,如果在市场交易之初便明确界定产权边界,且市场环境完全竞争交易不产生费用,在这种市场环境中不论产权归于哪方,经由市场中各项交易后总会得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结果。推进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的发展,在新技术手段的加持下,能够实现对排放产权的有效界定。在碳税制度下,环境破坏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大幅提升,从而推动更多的企业向绿色产业或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以降低融资的成本和环境风险。尤其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公众期望企业在公开市场中能够合规、健康、可持续发展,出现违规行为或行业处罚会给企业资本市场带来冲击,从而影响企业经济利益。
2 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分析
2.1 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企业的资金支持
绿色金融因为能够持续性、规模化地向绿色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对绿色企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也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绿色企业的融资走向。同时,绿色金融政策因为会采取定向化的资金运用,因此绿色企业在决策上必然会倾向于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4]。绿色产业的产品服务在绿色技术创新的初始阶段并不能产生直接经济利益,因此存在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等种种问题。与绿色金融相比较而言,普通金融融资的盈利导向则难以引导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绿色创新项目中,这也是绿色金融的特性之一。因此,在绿色金融政策的引导下,金融机构也必然会根据政策走向来调整资金走向,从而使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项目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随着绿色经济的深入发展,绿色經济会逐步获得法律法规、制度、大环境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带动绿色产品、绿色服务需求的纵深发展,绿色项目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从而吸引更多投资机构参与其中,进而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的相关产品服务,如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推动绿色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宽广,形成绿色金融与绿色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2.2 绿色金融发展加速企业向绿色转型
绿色金融的发展还能够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其向绿色经济型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必然能够约束对于传统高能耗产业的信贷投资,这必然会制约高排放项目的开展。另外,绿色金融也必然会迫使高排放企业想方设法进行绿色创新,大力发展绿色技术,资源配置向绿色装备方面倾斜[5]。此外,绿色金融还能够为绿色企业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产品,支持其相关创新项目,并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参与进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压力,鼓励绿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2.3 绿色金融发展向绿色企业传递信号
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实现“双碳”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产业结构的转型,正是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当前我国的各项政策都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因此这些都向绿色企业、绿色金融传递出了一个积极而又强烈的信号——绿色、低碳是获得金融和政策支持的基本准则。与之相反的是,高耗能企业必须接受相对严格的融资条件,以及不合规、高碳经营下的各种税收惩罚、高利率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条件。这些必然能够以儆效尤,从侧面警示其他市场主体,抓紧转型,走上绿色创新的发展道路。同时,社会投资人往往会根据政策信号的指向、盈利的走向等,加入到绿色产业中来,推动相关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创新,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绿色产品。
2.4 波特假说与创新补偿论
根据绿色经济理论,绿色产业往往周期长、风险高,且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的绿色创新投入必然会压缩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进而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著名的波特假说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壮大,相对成熟的绿色经济制度、法律法规必然能够推动绿色企业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并通过改进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等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产品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新技术、新工艺能够减少企业的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6]。此外,随着高质量的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的产出,绿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从而为绿色企业创建了一个更加系统的科学的绿色经济体系。相对来说,绿色创新的收益绝对大于绿色转型的投入,也就是说,“创新补偿”实际上能够大大降低绿色企业的成本投入,能够全面提高绿色企业的收益,这对绿色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3 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企业在经济体系和框架中生存发展,其自身特点多是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绿色金融对不同特点的企业产生的效用不尽相同,要全面理解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的影响,异质性理论分析必不可少。
3.1 所有制性质对绿色企业的影响
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分类,我国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这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和环境有关。经由多数学者研究发现,非国有制企业在实施信贷、上市等融资行为时会受到诸多限制抑或歧视。国有企业有些是由政府部门分离出来的,所以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国有企业在实施融资行为或获取资源配置时,会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助力。从信息不对称视角来看,国有企业存续时间较长,各类经济活动的信息能够有效削减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在融资中会有所助益。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日益增多,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在竞争中日趋公平,所有制性质带来的融资差别也有所缓解。所以,企业所有制性质是否影响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3.2 社会责任报告对绿色企业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由Sheldon在1924年提出,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和消费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责任主要包含社会利益的提升和道德因素的约束。相关研究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会更易得到金融支持。首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适度削减信息不对称,因为承担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是信息披露的一种。对绿色金融领域的金融机构来说,其更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持续性。其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正外部性行为,其带来的附加价值能够与金融机构进行资源置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收获金融机构的青睐,绿色金融机构对此更为看重。
4 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绿色金融要想往纵深方向发展,就必须从政策、制度等顶层设计层面做好战略安排,对此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六个方面进行。
4.1 健全完善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从战略高度上全面把握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形成对于绿色金融的准确认知。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系统的绿色金融政策、法规体系,对于绿色金融政策不合理之处,应及时加以整改,以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精准锁定目标,为绿色企业的发展量身定制政策,动态关注政策落实情况,为绿色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完善绿色金融市场的相关规则,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使其加入绿色经济的发展高速路中,推动绿色金融资源配置的合理和优化,切实解决绿色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加强国有金融机构与社会金融组织的合作,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把控,为实现绿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7]。
4.2 丰富和扩展绿色金融工具
各地区应立足自身实际,不断优化绿色金融工具,积极向当地企业宣传绿色金融工具,使其充分认识到绿色金融工具的有效性,从而全面发掘绿色金融工具的市场空间。鉴于绿色产业的回报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经济情况以及企业发展阶段,来匹配合适的绿色金融工具。对于使用不同绿色金融工具的绿色企业应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各合法经济主体。
4.3 鼓励企业走绿色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各地区应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绿色产业、绿色创新一般都会受到产业、行业特点的限制,尤其绿色创新更需要长期投入。因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绿色企业的发展情况,依据绿色创新的发展方向及特点的差异,向绿色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金融服务,从而全面刺激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动力[8]。采取切实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向绿色企业倾斜,通过绿色标准等措施来引导投资主体更好地识别绿色企业,促使绿色金融流向更多的高质量绿色企业,为我国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4 深化对绿色创新的标准化建设
当前我国关于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投入及效益并未出台正式的认定及披露标准,绝大部分人仍将绿色研发投入与普通创新投入相混淆,这导致金融机构因为无法高效、精准地将资源分配到绿色企业而增加了支持成本。对于这种情况,可根据人力资源、资金来源等详细情况,立足于绿色产业及其产品、服务等相关特征来设置细分措施,并把绿色创新研发的相关情况纳入审计,从而引导、激励绿色企业积极主动地披露企业绿色创新情况,以便绿色金融机构能够快速识别优质绿色企业。使用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以确保绿色企业的相关信息是可靠的。
4.5 变革绿色行业监管手段
尽管目前一部分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已经走上绿色转型之路,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绿色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法律、政策、监管措施等并不健全,有些企业更是只做表面功夫,表面上遵守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却做出种种不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行为,导致绿色产业的形象一再受损,严重影响了绿色创新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個问题,当前应加强对相关绿色企业的监管,加大惩处力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严惩不贷,从而为绿色创新、绿色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6 防范绿色金融市场风险
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目前已初具规模,且绿色金融工具越来越丰富,但是必须看到,当前绿色金融市场存在各种潜在的金融风险,监管机制仍需继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可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第三方结构就绿色项目、绿色技术研发等加强合作,从资本、技术等多个维度来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从而使绿色项目的开展更加顺畅。
5 结论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强调发展绿色经济,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之后的高层次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各层次的市场主体都应参与其中,尤其是各类企业,更是绿色创新的中坚力量。面对当前我国企业绿色转型积极性不高、绿色金融发展仍急需加强等种种问题,我国应加强与绿色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丰富绿色金融工具,想方设法鼓励企业参与到绿色经济中来,用更高的监管标准、更强有力的金融风险监管措施,推动绿色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雪峰.“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对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中介视角[J].证券市场导报,2022(11):114-115.
[2] 王君萍.“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诊断[J].生态经济,2022(9):127-128.
[3] 陈志刚.绿色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2(9):114-115.
[4] 周月秋.高质量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金融,2022(8):108-109.
[5] 范德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高排放企业碳减排的效果分析[J].工程管理科技前沿,2022(7):127-128.
[6] 文书洋.一般均衡理论视角下绿色金融的减排效应研究:从模型构建到实证检验[J].中国管理科学,2022(7):120-121.
[7] 汤萱.数字金融如何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基于金融监管与管理者能力的调节效应[J].求是学刊,2022(9):115-116.
[8] 郝生宾.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知识搜索驱动高技术企业成长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2(2):101-102.
[作者简介]蔡阳(1978—),女,四川隆昌人,江苏海洋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实践、财务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