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分析

2024-02-20 08:51白艳鸽
黑龙江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产褥期下肢血栓

白艳鸽,王 路,李 娟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7

剖宫产术又称剖腹产,是外科手术的一种,指经腹切方式手术切开产妇的腹部及子宫,分娩出产妇腹中可存活的婴儿及相关附属物的一种手术形式[1-2]。此手术不包含孕周期为28周前所实施的剖宫取胎术、取出腹腔妊娠胎儿以及已破裂子宫的剖腹产术。目前,剖宫产术是产科临床常规且较常运用的剖宫产术式。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出胎儿到生殖系统恢复至正常的时间,通常需要68 周[3]。此时,产妇机体各个系统均会出现较显著的变化,且由于产妇在分娩时有较大的体力消耗,导致这一时期的产妇抵抗力较常人低下,若不多加注意,或处理不当,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4-5]。因此,为保证产妇能顺利渡过产褥期,在住院恢复期间,应仔细观察产妇具体情况,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处理。在产妇出院时,应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卫生宣教,同时告知其预防感染等相关注意事项[6]。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表现为下肢血液循环异常以及周围血管发生病变等。与此同时,下肢深静脉处出现血液凝结异常,引发血栓,会使静脉腔发生阻塞,导致下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产妇在孕产期间生理特征会发生变化,这也是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率高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统计数据[7-8]显示,处在妊娠期的妇女发生深静脉血栓症状的概率非常高,一旦发生这种状况,势必会严重威胁到产妇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行剖宫产术后,38例在产褥期产生DVT的产妇的一般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行剖宫产术后,38例在产褥期产生DVT的产妇的一般资料。产妇年龄23~41 岁,平均年龄(32.3±2.65)岁;21 例行剖宫产,17 例为阴道分娩。经血管造影、B 超检测确证产妇发生血栓部位在右下肢、左下肢以及双下肢。产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行动不便和肢体疼痛。为确保研究的正确性及精准度,已完全排除具有家族遗传性血栓病史产妇。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临床护理方法

待产妇入院后,及时为产妇办理入院及其他临床所需的手续,根据产妇具体情况结合医院相关临床护理需求对产妇建立有针对性、全面性、系统化及科学性的护理监测模式,诊断并明确产妇具体患病情况,及时检测并记录产妇是否存在肢体肿胀、变硬,肢体疼痛,以及背动脉搏动和浅静脉屈张情况。指导产妇行直腿伸踝实验(Homans征),明确其是否为阳性,并进一步观察产妇的肤色变化态势、皮肤温度以及是否发生局部异常。严格遵循医嘱采集血液样本,检测凝血指标、D-二聚体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产妇下肢静脉,同时,行肺部CT 检查检测产妇肺部的血液循环情况。针对产褥期DVT产妇使用溶栓剂、抗凝药物、中药汤药实施治疗。此外,根据产妇具体情况,从产妇日常生活、心理及情绪、下肢,以及用药等方面开展临床护理干预。

(1)产妇日常护理干预。①检测产妇的病房环境,包括温度与湿度变化等,保持病房内适量通风,病房整洁、安静,做好相应的防寒、防热及防潮等护理,确保产妇治疗及身体恢复的有效性及舒适度,提高产妇心情愉悦度。②指导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以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类等相对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还需多食用新鲜的果蔬制品、多饮用温水,注意营养摄入,避免产妇出现便秘,有效降低负压,进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③针对禁食水的产妇来说,应给予其适量补液,以避免因过度缺水而导致产妇出现血液黏稠状况,从而诱发血栓形成。

(2)心理与情绪护理。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身体会受到相应的刺激,需一定时间卧躺恢复,极易促使肢体功能出现一定变化,如极易造成产妇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状况。而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后,会给产妇带来较严重的不适及痛苦,还可能会导致产妇产生焦躁、紧张以及抑郁等负面心理及不良情绪。此时,医护人员需对术后产妇的心理情绪变化状况、精神症状等进行详细观察。①在产妇产生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原因,观察产妇日常的情绪变化,针对产妇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缓解产妇不安心理及不良情绪,使其能较好控制个人消极情绪。②详细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形成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治疗方案、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有效缓解或消除产妇的抑郁、焦躁等情绪,从而提高产妇护理治疗依从性。

(3)下肢护理干预。①术后产妇卧床休息阶段,护理人员需及时指导产妇实施下肢护理,并依据产妇具体情况来设计每日肢体恢复锻炼,抬高肢体20°~30°左右,屈曲膝关节,加速产妇肢体静脉回流。②明确产妇患肢疼痛情况,采取相关措施帮助产妇缓解治疗引发的不适感,在此期间,严谨为产妇实施下肢按摩,以防栓子脱落。③充分掌握产妇患肢症状的严重情况,对较严重的产妇,采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实时监测产妇患肢肿胀情况。④针对产妇患肢状况采用冰片和芒硝等混合物进行敷治,缓解产妇患肢痛感。⑤对病症较特殊且需实施救治的产妇,在充分了解其下肢肤色变化、肿胀状况、皮肤温度、背动脉搏状况下,制定更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4)气压治疗护理。采用气压治疗仪器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依次放气,将所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至血循环中,从而加大肢体静脉血的血流速度,消除水肿,避免凝血因子聚集,从而黏附血管内膜,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5)药物使用护理。①在予以产妇溶栓及抗凝药物时,严密监测产妇鼻腔、牙龈以及皮肤黏膜和结膜等是否有出血现象。②详细询问并充分了解产妇大、小便颜色,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③密切观察产妇子宫复旧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是存在阴道出血量超多,需及时汇报给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另外,还需了解产妇的临床活动情况,告知产妇活动期间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同时,观察产妇下肢血液循环状况,根据其血液循环状况及时调整相关血栓护理措施。

(6)溶栓治疗护理。①治疗前,对产妇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在行穿刺治疗时,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血管处进行多次穿刺,注意血管的保护。②依据血液制品、输液速度及药物等的输入要求,将血管内皮损降低到最小,以防止血栓形成,或产生机械性损伤。③采用正确的按压输液针与拔针方法,即从血管壁部位拔出针头后进行迅速按压,按压时,沿血管纵行处按压。

(7)其他护理。①精准掌握产妇剖宫产指征,在产妇行剖宫产术后,控制相应止血药物的使用。②由于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需长时间卧床休养,易导致产妇出现血流速度减慢状况。所以,在产妇临床护理期间,应鼓励产妇产后积极进行早期活动;不能下床活动的产妇,应及时予以其下肢气压治疗,或是指导其采用双侧交替方式进行足背屈曲、踝部左右运动、下肢屈曲运动,间歇性挤压双下肢小腿处肌肉群。③紧密监测产妇下肢静脉栓症状,尤其要注意在对产妇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时,密切观察产妇有无出血情况,以防止产生严重出血状况,引发危险事件。

(8)出院指导。①在产妇办理出院手续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相应的出院指导,并详细告知产妇及其家属日常所需的饮食摄入情况等,多食用新鲜果蔬,以及富含脂肪、糖类食物,更好提高产妇院外恢复速度。②出院后,产妇也需开展适宜的下肢锻炼,控制并调整好运动量及运动时间,遵医嘱用药,并确定回院复诊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干预前后产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DVT 产妇进行临床护理治疗干预后,产妇APTT、PT、TT、FIB均较干预后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产妇临床症状缓解较显著,可有效加快产妇临床症状消失速度,且产妇下肢不存在肿胀感、疼痛感。对所有产妇采取治疗回访,在产妇到院复查期间,产妇下肢静脉管腔顺畅,同时并未产生其他产后并发症情况。

表1 产妇干预前后凝血情况(±s)

表1 产妇干预前后凝血情况(±s)

项目DVT产妇(n=38)t值P值APTT(s)干预前28.06±2.24 1.143>0.05干预后28.81±2.31 1.381 0.001 PT(s)干预前13.41±1.38 2.531>0.05干预后13.07±1.41 0.864 0.001 TT(s)干预前14.34±1.45 1.104>0.05干预后14.37±1.36 0.075 0.001 FIB(g/L)干预前3.36±0.97 0.972>0.05干预后3.41±0.94 0.215 0.001

3 讨论

近年来,产褥期DVT 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因DVT 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也是引发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大约为非妊娠人群的10%,而在产后出现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则会增加到约20%,相关研究资料[9]显示,DVT 多是在妊娠晚期出现,而在产褥期的产妇,通常是出现在产后60 d内,尤其是行刨宫产术的产妇。在十九世纪中叶期,李梁柱等[10]就提出关于产妇形成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因素,即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为止,该观点仍受世界各相关学者的一致认可。在妊娠期间,产妇体内环境产生改变也具有自身特点。第一,由于除了Ⅻ因子之外,凝血因子迅速增加导致高凝状态,相比于妊娠前,产妇在妊娠期的机体纤维蛋白原会增加到2~3 倍,其余的凝血因子则会增加到原有的0.2~0.8 倍,而产妇体内的抗凝因子,则降低至产后30 d左右。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妊娠期的产妇血容量增加,会导致产妇出现血流速度缓慢的情况[11]。第二,产后60 d 内,子宫若仍未有效恢复到妊娠前子宫的正常位置及体积,会压迫髂静脉导致产妇的下肢静脉回流速度缓慢。第三,产妇生产后,尤其是接受剖宫产术后,不愿意下床活动,大大减慢了下肢血液回流速度,形成血栓[12-13]。

以上所述影响因素导致产褥期产妇成为DVT高发的主要人群。栓子脱落产生肺栓塞是导致产妇出现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对于剖宫产术后产褥期产妇群采取积极、科学合理且有效的临床护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助于预防DVT的形成,对于已确诊的产妇,可有效提高机体恢复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褥期DVT产妇预后[14-15]。本研究对剖宫产术后在产褥期下出现DVT 的38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此对产妇产后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他异常状况进行有效识别,并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包括日常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下肢护理干预、DVT 护理干预、溶栓护理干预及出院指导,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治疗后,产妇APTT、PT、TT、FIB均较干预后改善,通过对产妇采取综合性、系统化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DVT产妇的临床下肢治疗效果,经护理治疗后,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状况,在后续回访及产妇到院复查时,也并未有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出现,由此可知,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行剖宫产术后,并于产褥期进行DVT治疗的产妇具有良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产褥期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针对产褥期湿疹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